【功能主治】溫腎壯陽,清降相火。主治性欲低下症。證見性欲冷淡,無性要求,陰部拘緊,畏寒怕冷,小便黃,舌質紅,苔黃,脈沉細。 【偏方組成】知母、黃柏、王不留行、石菖蒲各9克,肉桂3克(後下),生熟地各12克,淮山藥30克,仙靈脾、茯苓各15克,琥珀1.2克(吞服),遠志4.5克。 【用法用量】每日1劑,水煎,早晚分服。 【病例驗證】用此方治療
【功能主治】主治性欲低下症。證見情志抑郁,肝氣不舒所致之性欲低下症。 【偏方組成】香附、合歡皮、蘇羅子、路路通各9克,廣郁金、焦白術、炒烏藥、陳皮、炒枳殼各3克。 【用法用量】每日1劑,水煎,早晚分服。 【病例驗證】用此方治療患者3例,均獲滿意療效。
【功能主治】主治嬰幼兒慢性腹瀉。 【偏方組成】山藥15克,薏苡仁10克,雞肝1具。 【用法用量】將山藥、薏苡仁共研細末,雞肝切成片與藥末拌勻,置碗中加食醋適量蒸熟,早晚分服。 【病例驗證】用此方治療嬰幼兒慢性腹瀉上千余例,均獲良效,一般連服3天即可獲效。
【功能主治】主治嬰兒腹瀉遷延日久、洩下水份較多,時有腸鳴不暢,平時有濕疹病史,且膽怯易驚,患兒大多以人乳喂養為主。 【偏方組成】扁豆衣、茯苓、鉤籐(後下)各9克,扁豆花、炒谷芽、炒麥芽、神曲、炒黨參各6克,木香2克,炒白術、陳皮各5克。 【用法用量】上藥加水適量,文火煎汁去渣後備用。每日分2次服下,每次量約60~80毫升。 【病例驗證】用此
【功能主治】健脾滲濕,分清止瀉。主治大便瀉下清谷,或食後則便,或稍進油膩生冷之物則瀉次增多,飲食減少,神疲倦怠,睡眠露睛,小便短少、面色萎黃,舌苔薄白、質淡。 【偏方組成】白術200克,澤瀉150克,雲苓200克,豬苓150克,車前子100克,木瓜50克。 【用法用量】以上諸藥,按質分炒,共研細末,瓶裝備用,開水泡服。用量:1歲以內每次10克,
【功能主治】主治嬰幼兒秋季腹瀉。 【偏方組成】杏仁、黃連、通草、半夏、川樸各5克,滑石、黃芩、車前子各10克,橘紅7克。 【用法用量】水煎3次,混合後濃縮至40毫升。1歲以內患兒每次5毫升,6小時服1次。 【病例驗證】用此方治療嬰幼兒秋季腹瀉100例,治愈91例,好轉9例,有效率100%。
【功能主治】主治嬰幼兒腹瀉。 【偏方組成】地榆、白及各30克。 【用法用量】將上藥加水500毫升,濃煎至200毫升。每天早、晚各服1次,每次50毫升,服用時可加少許食糖,一般可連服2~4次。 【病例驗證】用此方治療嬰幼兒腹瀉患兒15例,均在服藥2~4次後獲得治愈。
【功能主治】主治嬰幼兒遷延型腹瀉。 【偏方組成】蓮子肉15克,山楂肉10克,诃子肉7.5克,烏梅肉3克,大棗肉20克。 【用法用量】上藥為1周歲的小兒量,每日1劑,水煎分3次服。 【加減】根據患兒年齡大小,藥量可酌情加減。如服3~5劑之後,腹瀉減輕或大便初見成形,可將本方中藥按比例研成細末,改作散劑服之。 【病例驗證】用此方曾治療62例
【功能主治】主治嬰幼兒腹瀉。 【偏方組成】鮮石榴皮30克。 【用法用量】砸成泥狀敷臍,包扎密封固定,24小時換藥1次。 【病例驗證】用此方治療嬰幼兒腹瀉24例;用藥1次治愈12例,2次5例,3次4例,好轉3例。
【功能主治】溫中、下氣、消痰、解毒。主治寒痰食積,脘腹冷痛,反胃,嘔吐清水,洩瀉,冷痢。適用於腹瀉水樣便,每日4~20次,以腹脹腸鳴為主要表現,大便化驗多為僅見脂肪球和食物殘渣者。 【偏方組成】胡椒(黑、白胡椒均可)。 【用法用量】研細末,每次1~3克,撒在患兒神阙穴(肝臍),外用麝香壯骨膏固定,每24小時更換1次。 【宜忌】陰虛有火者忌服
【功能主治】清熱散邪,澀腸止瀉。主治小兒秋季腹瀉。均在秋末冬初流行期發病,有不同程度的發熱,體溫多在38~39.5℃,伴上呼吸道感染,腹痛,腹瀉黃綠色水樣或蛋花樣便,每日10余次甚至數10次,伴嘔吐,哭鬧不安等。 【偏方組成】黃芩10克,白芍10克,甘草6克,葛根(煨)10克,防風10克,焦白術12克,焦麥芽10克,烏梅6克,陳皮1克,生姜3片,大
【功能主治】主治嬰幼兒腹瀉。 【偏方組成】敗醬草(鮮品)。 【用法用量】敗醬草(鮮品)適量,洗淨,擠出綠汁,貯瓶供當日使用。1周歲以下患兒,每次口服2毫升;1~2歲,每次口服3毫升。每日2次,可加少許紅糖。 【加減】脫水嚴重者,酌服ORS液或靜脈補液。 【病例驗證】用此方治療小兒腹瀉72例,治愈68例,好轉4例。治愈率94%。梁某,男,
【功能主治】主治小兒重症腹瀉。 【偏方組成】人參、茯苓、茵陳各9克,白術、藿香、甘草各5克,雙花6克,烏梅12克,葛根、馬齒苋各2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劑,水煎服。 【病例驗證】用此方治療小兒重症腹瀉80例,平均服藥3~8劑,全部獲得痊愈。
【功能主治】主治嬰幼兒腹瀉。 【偏方組成】诃子、防風、陳皮、麥芽各5~10克,葛根、山楂各5~20克。 【用法用量】加減水煎服,隨月齡大小用量酌情增減。每日3次食前服。 【病例驗證】用此方治療嬰幼兒腹瀉230例,治愈227例,無效3例,有效率98.7%。
【功能主治】主治小兒腹瀉。 【偏方組成】茯苓20克,黃芪20克,黨參10克,板藍根10克,車前子10克(炒、包煎),蒼術8克,藿香8克,木香5克,甘草3克。 【用法用量】3歲以下小兒藥量酌減。水煎內服,每日1劑。 【病例驗證】洪某,女,患兒6 歲。因過食生冷,反復腹瀉2天,日行8次,水樣便,色淡黃,腹脹痛。伴惡心欲吐,口臭納呆,舌苔厚膩,脈
【功能主治】主治嬰幼兒秋季腹瀉。 【偏方組成】北沙參、石膏各12克,黃芩、知母各6克,黃連5克,葛根10克,粳米15克,甘草3克。 【用法用量】每日1劑,水煎服。 【加減】惡心嘔吐劇烈者,加厚樸、藿香各6克;脫水重者,加麥冬、玉竹各10克;高熱、神昏、抽搐者,加紫雪丹。 【病例驗證】用此方治療嬰幼兒秋季腹瀉345例,平均服藥1~2日治愈
【功能主治】主治嬰幼兒秋季腹瀉。 【偏方組成】蒼術、茯苓各30克,苡仁、厚樸、半夏、藿香各20克,胡黃連葚、木香各10克,陳皮15克,白糖適量。 【用法用量】水煎濃縮至500毫升。1歲以內,每次5~10毫升;1~3歲,每次10~15毫升,均日服3次。 【病例驗證】用此方治療嬰幼兒秋季腹瀉15例,均獲良效。
【功能主治】溫中止瀉。主治嬰幼兒秋季腹瀉。 【偏方組成】干姜3克(切碎),澱粉(山芋澱粉、面粉均可)一食匙。 【用法用量】分別炒成炭末,和勻,加食糖適量,開水沖調成糊狀,1次喂哺。 【病例驗證】李某,男,患兒10個月,患急性腹瀉,日數次,哺乳後旋即腹瀉,黃水樣便,夾有不消化乳塊和少量粘液,無臭味。服小兒無味氯霉素糖漿和四環素片等藥物無效。至
【功能主治】益氣鎮驚,理脾養血。主治驚嚇洩瀉。症見驚惕不寧,睡中時驚醒,洩瀉糞便如水或糞青如苔,目珠淡藍,指紋淡紅,或青色。 【偏方組成】黨參9克,白術5克,茯苓6克,甘草3克,鉤籐5克,朱砂0.3克,琥珀1克。 【用法用量】每日1劑,水煎分服。 【加減】驚瀉是嬰幼兒洩瀉中的一個類型。驚瀉糞青如苔,瀉色青,發熱有味,睡臥不安。大便日行四、五
【功能主治】主治嬰兒慢性非特異性腹瀉。 【偏方組成】人參、茯苓、白術、蕾香、木香各6克,葛根12克,甘草3克。 【用法用量】每日1劑,水煎,分4~5次服。 【病例驗證】治療慢性非特異性腹瀉23例,全部治愈,痊愈時間平均為14天。
【功能主治】主治嬰幼兒腹瀉。 【偏方組成】石榴皮、黃芩、白芍、山楂曲、雲苓、干荷葉、炒二芽各6克,葛根4克。 【用法用量】2日1劑,水煎服,少量頻服。 【病例驗證】用此方治療嬰幼兒腹瀉35例,服藥1~3劑全部治愈。
【功能主治】補脾益胃,理氣祛溫。主治嬰幼兒秋季腹瀉。 【偏方組成】黨參3克,白術2克,茯苓3克,葛根2克,藿香1.5克,木香1.5克,炙草1.4克,兒茶1.5克。 【用法用量】每日服1劑,水煎服。 【病例驗證】潘某,男,患兒5個月,病兒父母代訴:三天前開始瀉蛋花樣稀便,日十余次,時有嘔吐,神疲納少,經中西藥及草藥治療症狀毫無改善。舌苔白滑,
【功能主治】溫中散寒,和胃止嘔。主治小兒腹瀉。 【偏方組成】干姜2份,五倍子2份,吳茱萸2份,公丁香1份。 【用法用量】共研細末混合。取9~15克,用75%的酒精或65度白酒調成糊狀,敷於患兒臍部,藥上覆蓋塑料布1塊,用膠布固定,每日更換1次,連用1~3次。 【病例驗證】用此方治療小兒腹瀉患者50例,痊愈44例,好轉4例,無效12例。
【功能主治】主治小兒細菌性痢疾。 【偏方組成】白頭翁、敗醬草、秦皮、川黃連各6克,赤芍5克,生甘草4克。 【用法用量】將上藥共研為極細末,裝瓶密閉備用。用時,每次口服2克,以紅糖水送服。 【病例驗證】用此方治療小兒細菌性痢疾患者109例,用藥2~5天治愈107例,顯效2例。有效率為100%。
【功能主治】主治小兒細菌性痢疾。 【偏方組成】炒蒼術90克,制大黃、制首烏、川羌活、炒杏仁各30克。 【用法用量】以上藥共研細末分成1.5克重1包,每日2次,每次1包,兒童酌減。 【病例驗證】用此方治療患兒%例,痊愈62例,有效28例,有效率93.7%,無效6例。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消食導滯,調氣行血。主治小兒急性細菌性痢疾,證屬濕熱夾滯型。 【偏方組成】金銀花20克,生山楂30克,赤、白芍各10克,生甘草6克。 【用法用量】每日1劑,水煎2次,分3次服,赤多者調適量白砂糖;白多者調適量赤砂糖。6歲以上用上方劑量;3~6歲用上方劑量的1/2~2/3; 3歲以下用1/3劑量。 【病例驗證】楊某,男,
【功能主治】清熱燥濕,破氣消積。主治小兒急性菌痢。 【偏方組成】生大黃、木香、焦山楂、枳殼、黃柏、槟榔各10克,黃連3克。 【用法用量】每日1劑,水煎頻服。 【加減】發熱者,加葛根、雞蘇散;赤多白少者,加秦皮、白頭翁;白多赤少者,加蒼術、川樸、蕾香。 【病例驗證】用此方治療患兒80例,治愈73例,好轉5例,無效2例,有效率為97.5%。
【功能主治】主治小兒細菌性痢疾。 【偏方組成】白蔹、地錦草、黃連、黃芩、廣木香、葛根各10克。 【用法用量】將上藥共研為極細末,裝人膠囊內,每粒裝藥末0.3克,每服3~4粒,每日2~3次。 【病例驗證】用此方治療小兒細菌性痢疾患兒122例,經用藥3~6天後,均獲治愈。
【功能主治】燥濕運脾,導滯清痢之功效。主治小兒急性細菌性痢疾。 【偏方組成】烏梅9克,艾葉9克,川椒9克,赤石脂9克,干姜9克,槟榔15克,黃芩15克,黃連9克。 【用法用量】上藥用劑量根據患兒年齡而定,每日1劑,水煎服。幼兒可分數次服完。煎法:以一定量水浸泡藥5分鐘。用武火煎開,改文火煮20分鐘,煎取藥液少量頻服。 【病例驗證】周某,男,
【功能主治】清熱解肌。主治小兒急性發熱,證屬風熱襲肺型,相當於支氣管肺炎、大葉性肺炎、急性支氣管炎、疱疹性咽峽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發熱期。 【偏方組成】生石膏10~60克,蒲公英10~20克,金銀花8~10克,神曲8~10克,連翹6~10克,柴胡6~10克,生甘草3克。 【用法用量】每日1劑,水煎。石膏研碎先煎15~20分鐘,後人其余經浸泡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