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主治】流氣散濕,消痰減肥。主治單純性肥胖症。 【偏方組成】炒蒼術、山楂、何首烏、淮山藥、澤瀉各100克,制半夏、陳皮、制香附、白茯苓、車前子、生地、桔梗、炒枳實、川牛膝、丹皮、白芥子、紅花、生蒲黃各60克,大黃30克,姜汁30毫升,竹瀝60毫升。 【用法用量】諸藥共粉碎細面,兌入竹瀝、姜汁,水泛為丸如小綠豆大,每次服5克,1日3次,飯後開
【功能主治】主治單純性肥胖症。 【偏方組成】白芍20克,澤瀉、漢防己、烏梅、荷葉、茯苓、黃柏各10克,柴胡8克。 【用法用量】將上藥水煎3次後合並藥液,分早、晚2次口服。待體重接近正常標准時,可按上述處方配成蜜丸,每丸重9克,每日2丸,分2次口服。 【病例驗證】用此方治療肥胖病患者43例,其中體重下降2千克以下者8例,3~5千克者15例,6
【功能主治】主治肥胖症。 【偏方組成】生地黃、生黃芪、黑小豆各30克,防己、白術、茯苓、漏蘆、決明子、荷葉各10克,紅人參8克,蜈蚣2條,生甘草5克。 【用法用量】將上藥水煎成150毫升,每次50毫升,分3次口服。半個月為1個療程。1個療程結束,可續服2~3個療程,直至體重恢復正常止。 【病例驗證】用此方治療肥胖病患者58例,經用藥1~3個
【功能主治】主治肥胖症。 【偏方組成】柏子仁、炒蒼術、茯苓、生黃芪各20克,法半夏、薏苡仁、車前草、大腹皮、澤瀉各10克,炙香附、炒白術、麥芽、神曲各15克,夏枯草12克,冬瓜皮、陳皮、甘草各8克。 【用法用量】每日1劑,水煎,分2~3次口服。半個月為1個療程。 【病例驗證】用此方治療肥胖病患者23例,用藥2~3個療程後,體重下降3~4千克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補益肝腎。主治腦血栓形成。 【偏方組成】水蛭15克,蜈蚣3條,僵蠶12克,全蠍6克,丹參24克,川芎10克,山藥15克,甘草1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劑,水煎,分2次口服,10劑為1療程。 【病例驗證】用此方治療患者26例,平均治療45天,痊愈16例,顯效5例,進步4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為96.2%。
【功能主治】祛風化痰,行瘀通絡。主治腦血栓形成。 【偏方組成】地龍25~40克,葛根30~50克,紅花(後入)15~2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劑,水煎,分早晚2次空腹溫服。 【病例驗證】用此方加減共治86例,治愈44例,占51.2%,顯效26例,占30.2%,好轉10例,占11.7%,無效6例,占6.9%,總有效率為93.1%。治愈時間2
【功能主治】開竅導痰。主治中風急症(腦出血、腦梗塞、蛛網膜下腔出血、腦血栓形成)。 【偏方組成】石菖蒲、炙遠志各6~10克,郁金、天竺黃各10~12克,制半夏、茯苓各10~20克,膽南星、澤瀉各10~30克,生石決明20~30克,懷牛膝10~15克。 【用法用量】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病情危重者每隔6小時服1次。 【加減】若腦出血嚴重者
【功能主治】益氣養陰,活血養榮,化痰軟堅。主治中風後遺症偏癱。證見中風後一側肢體偏癱,肌肉松弛,不能自主屈伸,舌體向健側歪斜,語言蹇澀,舌暗紅,苔薄白,脈弦細等。 【偏方組成】黃芪、黃精、丹參、玄參各15克,雞血籐20克,海藻12克。 【用法用量】每日1劑,水煎服。並可隨症加減。 【病例驗證】何某,男,59歲。突發腦溢血,左側肢體偏癱,鼻唇
【功能主治】止血活血,行瘀化瘀。主治中風。 【偏方組成】三七粉5~10克。 【用法用量】上方為1次量,溫開水沖服,不能口服者予以鼻飼。 【病例驗證】李某,男,60 歲。因頭痛、嘔吐(嘔吐物為咖啡色)、左側偏癱3小時。經頭部CT檢查為右側內囊區出血。心電圖提示:急性心肌缺血。對病人予以常規搶救治療,但病情改善不明顯。遂改投三七粉10克,置於冰
【功能主治】瀉熱毒,破積滯,行瘀血。主治中風昏迷。 【偏方組成】生大黃50克。 【用法用量】用生大黃50克加沸水200毫升浸泡20分鐘,制成25%生大黃浸漬液。先用25%生大黃浸漬液100毫升,鼻飼或灌腸1~2次。大便排出後,用量為50毫升,每隔12小時治療1次,直至神志清醒。同時配用湯藥調治。 【病例驗證】鄭某,男,57 歲。突然暈倒,不
【功能主治】主治中風。 【偏方組成】黃芪30~50克,川芎、赤芍、天麻、黃芩、川牛膝各10克,歸尾、鉤籐各15克,石決明(先煎)20克,甘草5克。 【用法用量】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加減】若上肢偏癱者,加桑枝;若下枝偏軟無力者,加桑寄生;若頭暈甚者,加葛根、丹參;若語言不利者,加石菖蒲;若口眼喁斜者,加屍簽草、僵蠶;若夜臥不安者,加
【功能主治】主治中風後偏癱。 【偏方組成】烏梢蛇、白花蛇各15克,雞血籐、黃芪各30克,當歸、白芍、川芎、紅花、桃仁各12克,丹參25克,桂枝,山楂、甘草各10克。 【用法用量】將上藥水煎3次後合並藥液,分2次溫服,每日1劑,15劑為1個療程。 【病例驗證】用本方治療中風後偏癱患者75例,其中痊愈56例,顯效10例,有效5例,無效4例。痊愈
【功能主治】活經活絡。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證見肌肉關節疼痛腫脹,局部觸之發熱,但自覺畏寒,或觸之不熱,或自覺發熱,全身低熱或熱象不顯,舌紅、苔黃白或黃白相兼或少苔,脈弦細或細數。 【偏方組成】桂枝、白芍、知母、熟附片、紅花、皂角刺、狗脊、防風各10克,生地、地龍、骨碎補各20克,生黃芪、桑寄生各15克。 【用法用量】每日1劑,水煎服。 【病
【功能主治】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 【偏方組成】生黃芪15~30克,白術、桂枝、制川烏、防己各15克,桑枝30克,白芍、當歸、莪術各12克,炙甘草10克。 【用法用量】將上藥水煎,分2次服,每日1劑,連服3個月後,隔日服1劑,再服3個月。此後,以本方制成丸藥,繼續服6個月,以鞏固療效。全療程為1年。 【加減】若屬熱勝型,加生石膏、土茯苓各30
【功能主治】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 【偏方組成】生黃芪30~50克,威靈仙20~25克,制附子20克,桂枝、白芍、秦艽、雞血籐各10克,麻黃、防風、知母、川黃柏、生甘草各8~10克。 【用法用量】將上藥水煎,每日1劑,分3~4次口服,15劑為1個療程。 【加減】若氣血兩虛者,黃芪加量至60~80克,當歸、何首烏各20克;若兼發熱者,加生石膏4
【功能主治】化瘀通絡,利濕除痺。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 【偏方組成】乳香、制沒藥各12克,制川烏15克,地龍、土鱉蟲各20克,桃仁、蜈蚣各10克,青風籐、薏苡仁、生地各30克。 【用法用量】水煎服,日1劑。3個月為1療程。 【加減】濕熱阻絡型,加防己、蒼術各10克,萆光(氵光)、連翹各20克,金銀籐30克;寒熱錯雜型,加桂枝10克,白芍15克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補肝腎。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 【偏方組成】大黃9克,黃岑12克,桃仁、杏仁、赤芍、干地黃各15克,甘草、虻蟲各6克,生川芎10克,桑寄生18克,牛膝20克,烏梢蛇3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劑,水煎3次,分3次服。1個月為1療程。 【加減】氣血虛弱者,加黃芪、當歸;肝腎虧損者,加鹿角膠、杜仲、巴戟天。 【病例驗證】
【功能主治】祛風,散寒,除濕。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證見肢體關節、肌肉疼痛,關節屈伸不利,痛處不紅不熱,常有冷感,得熱則痛稍緩,或疼痛呈游走性,或疼如刀割針扎,或酸痛,關節腫脹,舌質淡,苔白或白膩,脈弦緊或濡緩或浮緩。 【偏方組成】桂枝、制川烏(先煎)、當歸、烏梢蛇各10克,仙靈脾、熟地各15克,鹿銜草30克,甘草5克。 【用法用量】每日1劑,水
【功能主治】活血通絡,溫經祛濕。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 【偏方組成】金剛刺15克,廣地龍15克,蜈蚣1條,黃芪40克,桂枝12克,海風籐12克,威靈仙12克,甘草1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劑,水煎服,20劑為1療程,一般宜服2~3個療程。 【加減】若關節肌肉紅腫熱痛者,可加忍冬籐15克、知母10克、黃柏2克;若病程長,關節肌肉冷痛劇烈,痛處
【功能主治】通絡止痛,消腫排膿。主治三叉神經痛。 【偏方組成】僵蠶200克,全蠍150克,白附子100克,川芎200克,白芷200克。 【用法用量】上藥分別研細末拌勻,每日2次,每次2克。10天為1個療程。 【病例驗證】治療三叉神經痛患者50例,結果治愈33例,顯效13例,有效2例,無效2例。一般治療2~3個療程。
【功能主治】活血通絡,散寒止痛。主治三叉神經痛。 【偏方組成】白芍30~60克,全蠍、穿山甲、甘草各6~10克,川芎30克,蜈蚣1~3克,桃仁9~12克,細辛3~5克。 【用法用量】每日1劑,水煎服。10日為1療程,療程間隔2~3日。 【病例驗證】治療96例,結果治愈59例,顯效23例,有效2例,無效2例。
【功能主治】搜逐血絡,祛風止痙,通絡止痛。主治三叉神經痛。 【偏方組成】當歸、柴胡各12克,白附子、全蠍各6克,僵蠶、川芎、白芷各10克,蜈蚣1條。 【用法用量】每日1劑,水煎服。 【加減】風痰偏重者,加半夏、防風、制南星、陳皮;肝火偏亢者,加龍膽草、山桅子、黃芩、丹皮;久病人絡者,加赤芍、穿山龍、桃仁、紅花。 【病例驗證】石某,女,6
【功能主治】平肝熄風,通絡止痛。主治三叉神經痛。 【偏方組成】天麻、鉤籐、川芎、白芷、藁本、蔓荊子、僵蠶、全蠍、地龍、蜈蚣各1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7劑為1療程,並配以西藥卡馬西平0.1克,每日3次,7日為1療程。 【加減】肝火偏亢者,加山桅10克、黃芩10克、龍膽草3克;痰多、苔膩脈滑者,加陳皮10克、半夏10克、
【功能主治】補肝益腎,熄風止痛。主治三叉神經痛。 【偏方組成】桑椹15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劑,水煎,分3次服。 【宜忌】脾胃虛寒作洩者忌服。 【病例驗證】胡某,女,42歲。左側面部皮膚及鼻翼部觸之即痛10余日,左下眼睑亦痛。診斷為三叉神經痛。經服西藥去痛片及針灸治療皆未愈。遂按本方服用桑椹。8天後,夜間能入睡,白天疼痛減輕。繼續用
【功能主治】主治三叉神經痛。 【偏方組成】馬錢子30克,沒藥、乳香、草烏、川烏各15克。 【用法用量】將上藥共研為細末,摻勻,用香油、清涼油各適量調成膏狀。用時,取拇指蓋大小之藥膏攤於白布或油紙上,貼敷患側太陽穴,下關穴,頰車穴。每次選用1~2個穴位,亦可貼敷阿是穴。2天更換1次。 【宜忌】貼敷此藥期間,忌食生冷、難消化或有刺激性的食物,忌
【功能主治】主治Ⅰ~Ⅱ度燒燙傷。 【偏方組成】乳香、沒藥各20克,冰片1克,生蜂蜜150毫升。 【用法用量】將乳香、沒藥、冰片研成細末加人蜂蜜中,調成糊狀即可。對燒燙傷有水疤者,將水疙刺破一小孔排完水(孔不宜大,以防感染),之後,將受傷部位塗此藥膏即可。每日1次。 【宜忌】冰片的用量不宜過多,因其刺激性強,過量易引起患部疼痛。 【病例驗
【功能主治】主治燒燙傷。 【偏方組成】蒼術、白芝麻油各適量。 【用法用量】將蒼術研成細末,加白芝麻油調成稀糊狀。用經酒精消毒的雞翅毛將藥糊薄薄地塗抹於燒傷、燙傷部位。每天1~2次,直至傷口愈合。第二次塗藥時,對脫癡或干燥處稍多塗一些。 【宜忌】塗藥後不必包扎,讓其暴露,但要避免搔抓。飲食以易消化食物為宜,忌油膩、煎炒食物。對已合並感染者,可
【功能主治】涼血止血,解毒斂瘡。主治燒燙傷。 【偏方組成】虎杖、黃柏各15克,地榆、榆樹皮內層各20克。 【用法用量】粉碎混勻,按每克藥粉加人95%酒精2毫升的比例浸泡1周,加壓過濾後再加人等量95%酒精,1周後同樣過濾,混勻後裝人滅菌瓶中備用。清創後以醫用噴霧器將藥液噴灑於創面,每日噴3~9次。 【病例驗證】用此方治療燒燙傷患者240例,
【功能主治】散寒活瘀。主治Ⅰ度、Ⅱ度凍傷及皲裂。 【偏方組成】牛脂30克,樟腦、甘油各10克,香料適量。 【用法用量】將牛脂容器內加溫至溶化時,即放人樟腦、甘油、香料,攪拌待冷凝為膏備用。用時輕症凍傷可直接用藥膏塗抹,凍瘡欲潰者用時可微溫使藥膏待溶後蘸之搽患處。 【宜忌】Ⅲ度凍傷破潰者忌用。 【病例驗證】用此方治療患者108例,治愈10
【功能主治】溫經通絡,補益氣血。主治凍傷。 【偏方組成】川桂枝、赤芍、白芍各10克,炙甘草6克,生姜6片,大棗12枚,黃芪50克(後入)。 【用法用量】5劑為1個療程。每劑煎3汁,1、2次煎汁內服,第3汁浸洗患處(已潰破者洗擦瘡口周圍)。 【加減】寒重局部癢痛甚者,加麻黃、細辛;氣虛神疲乏力者,加生黃芪20克;陽虛畏寒者,加附子、細辛各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