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主治】溫通經脈,振奮氣血。主治Ⅰ度、Ⅱ度凍傷。 【偏方組成】生甘草30克,桂枝15克。 【用法用量】2味藥投人暖水瓶中,加人沸開水,灌滿為度,2小時後即可使用。於晚臨睡前半小時倒人臉盆內,先熏洗後泡洗患處,致水 溫下降後取出,用干淨毛巾拭干。重者中午加洗1次,輕者每晚熏洗1次。1劑藥可重復加水使用2次,3劑為1療程。 【病例驗證】王某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助陽通脈。主治凍傷。 【偏方組成】當歸、赤芍各12克,紅花、細辛各9克,防風、荊芥、桂枝、艾葉、甘草各10克,乳香15克,白礬、生姜各30克。 【用法用量】加水煮沸,取液乘溫外洗。頭面部:以毛巾蘸藥液洗;手足部,用藥液浸泡患處。每天1劑分2次洗,每次20分鐘,下次用前將藥液加熱後再用。 【病例驗證】用此方治療凍傷87例
【功能主治】利水化濕,瀉火通便,清熱解毒消腫。主治蝮蛇咬傷。 【偏方組成】鮮金錢草200克(干品100克)、生大黃10克(後下)。 【用法用量】早晚各煎服1次。同時配合放液療法:局部清創後,上肢傷者從肩髑穴、下肢傷者從髀關穴向下逐日依次每天放液 1~3個點(用手指推按傷者腫脹的皮膚,其凹陷感最明顯處為放液點),其法是用消毒9號注射針斜刺,進針深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滋陰涼血。主治毒蛇咬傷。 【偏方組成】蒼術、白芷各50克,蜈蚣2條,蚤休40克,銀花25克,連翹20克,防風15克,花粉20克,玄參20克,甘草10克。 【用法用量】水煎,每日1劑,分2次服。同時以蒼術為主水煎,熏洗患處。 【病例驗證】治療蛇毒咬傷120例,僅1例老年患者死亡,余均治愈。
【功能主治】解毒止痛。主治毒蛇咬傷。 【偏方組成】雄黃1份,五靈脂2份。 【用法用量】共研細末,每次用黃酒沖服6克(不善飲酒者可用茶調服),同時外敷創口,每日3次。再配合內服食醋、擴創、吸毒等法。 【病例驗證】此方治療毒蛇咬傷15例,均獲治愈。
【功能主治】消腫止痛,改善局部微循環,抗感染,止血生肌。主治蛇傷潰瘍。 【偏方組成】苦參15克,黃連、白茅根、白及各12克,大黃10克,甘草5克。 【用法用量】將以上藥物切碎、清洗、瀝干,裝人瓶中,加人75%酒精50毫升,再加人蒸餾水350毫升,浸泡72小時,經過濾高溫滅菌後備用。常規消毒皮膚,有膿液者用3%雙氧水沖洗拭干,將消毒紗布4層浸藥液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疏通經絡。主治毒蛇咬傷。 【偏方組成】扛板歸、大黃各60克,白毛陳50克,黃芩、黃連各40克。 【用法用量】上藥共研細末,用塑料袋封裝。使用時患肢先以1;5000高錳酸鉀溶液沖洗,用三稜針刺“八風”或“八邪”及腫脹最低位,深約2~3毫米,有血、小瘡者用針筒抽盡,而後依據腫脹范圍大小取上方適量,用溫開水調成糊狀,直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祛風瀉火。主治火毒型、風火毒型的毒蛇咬傷。相當於蝮蛇、五步蛇、竹葉青蛇、烙鐵頭蛇、眼鏡蛇咬傷。 【偏方組成】黃連10克,黃芩、黃柏、大黃(後下)、小薊、青木香各15克,半邊蓮30克,蚤休15克,白茅根30克,僵蠶、蟬衣各12克,炮山甲5克。 【用法用量】將上藥用冷水浸泡15分鐘,煮沸後改用文火煎20分鐘,濾取藥液溫服,每日
【功能主治】宣通經絡,驅風鎮痙解毒。主治破傷風。 【偏方組成】蟬衣20克,蜈蚣、全蟲、僵蠶各12克,辰砂、膽星、竹黃各6克,巴比妥片10克。 【用法用量】將上藥合研為細末,每服服6克,小兒0.7~3克,每日2~3次。 【病例驗證】蔣某,男,12 歲。患兒於1995年11月間被拖拉機撞傷左手虎口,當時未加處理,每天生活如往。至12月1日突然感
【功能主治】解毒,驅風,鎮痙。主治破傷風。 【偏方組成】玉竹草(又名哨子草)30克,五爪風(又名蛇含草)、車前草各20克,蜈蚣1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劑,煎水頻頻飲用。 【病例驗證】曾某,男,21 歲,農民。患者於數日前劈柴時不慎左足踝部被斧子砍傷,傷口約2寸長,流血不止,當時到村衛生所縫合止血並上藥。患者8月9日覺面部不適,惡心嘔吐。
【功能主治】祛風通絡,鎮痙定驚。主治破傷風。 【偏方組成】蟬蛻15克,全蠍、防風、膽南星、僵蠶各10克,蜈蚣6條。 【用法用量】將上藥水煎至400毫升,每日2次,每次200毫升,保留灌腸;連用5~7天。配合西醫綜合療法。 【加減】熱盛者加黃連、黃芩;風盛者加羚羊角粉、鉤籐;痰盛者加竹茹、竹瀝;便秘者加大黃、枳實。 【病例驗證】此方保留灌
【功能主治】溫陽通絡,透疹止痙。主治破傷風。 【偏方組成】青龍草2棵,白虎草2棵,生姜3片,蔥根3個,大棗3枚,蟬蛻7個,黃酒6.5克。 【用法用量】每日1劑,水煎服。 【病例驗證】用此方治療破傷風12例,其中治愈11例,有效率為91.7%。
【功能主治】控制破傷風痙攣發作。主治破傷風。 【偏方組成】蟬蛻500克。 【用法用量】蟬蛻去頭、足,焙干,研末。成人每日2次,每次45~60克,加黃酒90~120毫升,調成稀糊狀,口服或經胃管注人。新生兒用蟬蛻末5~6克,黃酒10~15毫升,加稀粥調成稀糊,日分1~2次喂服。兒童用量按成人劑量酌減。在治療過程中,蟬蛻用量可隨痙攣症狀緩解而遞減。
【功能主治】活血通脈,清熱化痰。主治破傷風。 【偏方組成】黃芪、當歸、生地、僵蠶、鉤籐(後下)、大貝母各15克,白芍25克,制白附子7.5克,全蠍粉(分2次吞服)、制南星各5克,甘草1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劑,水煎服,並配合針刺、耳針。取穴:頸椎、胸椎、腰椎區,體針人中、地倉、頰車、合谷、足蘭裡、豐隆、三陰交,均用補法,留針20分鐘。
【功能主治】主治下肢潰瘍。 【偏方組成】枯礬100克,海螵硝末100克,冰片末20克,豬甲(洗淨,炒炭存性,研末,過篩300克,麻油250克。 【用法用量】將上藥調成糊狀備用。用時先用過氧化氫溶液洗淨潰瘍面,再將此藥糊均勻塗於潰瘍面上,後用消毒紗布包扎好,1周後仍按上述方法換藥;第2次敷藥3日,以後為每日換1次。 【病例驗證】用本方治療下肢
【功能主治】主治下肢潰瘍。 【偏方組成】煅石膏、硼砂各10克,制乳香、制沒藥、黃芪、白丁香、青黛各6克,海螵硝3克,冰片1克。 【用法用量】將上藥共研為極細末,塗敷患處,日換1次。 【病例驗證】用此方治療下肢潰瘍47例,痊愈43例。
【功能主治】主治腹蛇咬傷。 【偏方組成】半枝蓮40克,蛇舌草40克,金銀花30克,丹參15克,紅花10克,野菊花15克,丹皮巧克,蒲公英30克,全蠍4克,蜈蚣3條,生大黃15克(後下),元明粉15克(沖服),車前子15克,茯苓10克,廣木香10克。 【用法用量】水煎內服,大便通後去大黃、元明粉。配合傷口局部排毒、敷藥。早期使用抗蛇毒血清6000
【功能主治】主治下肢潰瘍 【偏方組成】蓖麻仁、紅花、青黛、生甘草、白芷、紫草、生乳香、生沒藥各40克,血竭、當歸各15克,黃丹150克,芝麻油500毫升。 【用法用量】先將芝麻油放人鐵鍋,用文火燒開,把蓖麻仁、紅花、生甘草、當歸、白芷、紫草放人油內炸枯過濾去渣;將油重放鍋內,再把乳香、沒藥、血竭人鍋,待溶化盡,最後將青黛和黃丹徐徐撒進油內,攪拌
【功能主治】主治下肢潰瘍。 【偏方組成】紫草、豬蹄甲粉(洗淨,焙至焦黃研末)、松香各30克,植物油250毫升。 【用法用量】將紫草置植物油中煎沸5分鐘後,去掉紫草,離火後,再加人松香,待松香溶化,加人豬蹄甲粉,攪拌均勻,貯瓶備用。用時,按常規清潔創面,再將上藥膏攤塗於消毒紗布上敷於創面,包扎,2~5天換藥1次。 【病例驗證】用上藥治療下肢潰
【功能主治】消炎止痛,祛腐生肌,收斂止癢。主治下肢潰瘍。 【偏方組成】新鮮樟樹皮、魚肝油丸各適量。 【用法用量】將新鮮樟樹皮(刮去外皮,取外皮下層皮屑)烘干後共研細末,過80~100日篩,貯瓶中待用。用時加人魚肝油丸內油調拌,敷於潰瘍面。敷前用3%雙氧水清洗創面,祛除腐爛組織再敷藥,外用紗布或繃帶輕扎,每日換藥1次,一般15~25天痊愈。
【功能主治】斂濕,解毒,活血,祛腐,生肌。主治下肢潰瘍。 【偏方組成】生石膏200克,煅龍骨20克,血竭、冰片,朱砂、硼砂各10克,甘草20克。 【用法用量】先將生石膏加水300毫升,煎取150毫升,去渣,以甘草水浸泡生石膏,至水分揮發、石膏干燥為止。將其余諸藥研細末,稱准,混合均勻即成,裝瓶備用。用法:先將瘡面以甘草水或生理鹽水清洗干淨,將配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理氣活血,養血生肌。主治下肢潰瘍。 【偏方組成】生黃芪、金銀花各30克,全當歸、雲茯苓、丹參各15克,玄參、甘草各10克,陳皮6克。 【用法用量】每日1劑,水煎服,10日為1療程。 【病例驗證】用此方治療下肢潰瘍患者32例,用藥1~3個療程,治愈30例,有效率為93.8%。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抗炎鎮痛,通絡,促進血液循環和肉芽生產。主治感染性褥瘡。 【偏方組成】活蚯蚓100克,白糖300克。 【用法用量】取活蚯蚓100克,用清水洗淨,搗爛,加人白糖300克,放人容器內拌勻。置於8~10℃低溫處備用。治療時先將褥瘡部位常規消毒清洗,清除壞死組織,然後用消毒棉簽將制好的鮮地龍白糖合劑敷在褥瘡處,外覆一層塑料薄膜,用
【功能主治】氣血雙補,托毒生肌。主治褥瘡氣血兩虛症。 【偏方組成】黨參100克,茯苓15克,熟地、白芍、川芎、當歸、自術、生姜各10克,炙甘草6克。大棗3顆。 【用法用量】每日1劑,水煎2 ,分3次服,同時配合局部一般換藥。 【病例驗證】丁某,男,21歲。因墜落致胸10~12椎體骨折,造成截癱,己臥床2年。診見骶部及兩側髂部各有15 x 1
【功能主治】滋陰養血,燥濕止癢。主治褥瘡。 【偏方組成】當歸50克,生地30克,白花、北紫草各15克,川黃連10克,姜黃6克。 【用法用量】上藥加水500克,文火煎至焦枯為度,去渣,加血竭15克,沸騰片刻,用8層紗布過濾於容器中,加蜂蠟30克,微火熔解,不斷攪拌至完全混合冷卻備用。先清創,再敷以藥膏,每日1次。 【病例驗證】用此方治療33例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祛腐排膿,斂瘡生肌。主治褥瘡。 【偏方組成】生大黃100克,五倍子130克,銅綠1.5克,輕粉1克。 【用法用量】將生大黃加水300毫升,煎沸20分鐘,過濾。再加水300毫升,煎沸15分鐘,過濾。兩次濾液濃縮至100 毫升,即為所用之大黃煎出液。然後每100克凡士林中加人30毫升大黃濃縮液,使其成為30%的大黃膏,再將輕粉
【功能主治】解毒止痛,斂瘡生肌。 【偏方組成】乳香、白芷、沒藥、黃連各10克,冰片2克。 【用法用量】前4味共為細末,過80目篩,然後摻人冰片共研,摻勻。放人容器內。治療時先用雙氧水清洗瘡面,然後撒上藥粉,敷料包扎,每日或隔日換藥1次。 【病例驗證】用本方治療褥瘡30例,痊愈27例,好轉3例。治療時間最長12天,最短3天,療效滿意。
【功能主治】溫經散寒,清熱利濕,活血益氣,補腎益肝。主治疝氣。 【偏方組成】當歸、茯苓、枸杞各15克,肉桂、烏藥、小茴香各10克,海沉香5克。 【用法用量】每日1劑,水煎服。7日為1療程。 【病例驗證】楊某,男,29 歲。辜丸腫痛,伴夢遺1周,前來就診。證見顴紅唇赤,潮熱盜汗,腰脊酸痛,每遇勞累陰囊墜痛,舌質紅,脈細數。辨證為陰虛火動,水不
【功能主治】疏肝理氣,散寒止痛。主治疝氣。 【偏方組成】槟榔、佛手各18克,吳茱萸、香附、荔枝核、黃芪各15克,小茴香、橘核各12克,干姜10克,肉桂、甘草各6克。 【用法用量】每日1劑,水煎服。 【病例驗證】劉某,男,18 歲。素患疝氣,過勞則發,脹痛甚則肢厥而冷汗出,且睾丸脹痛,某醫院診為“腹股溝斜疝”,久治無效。經診:少腹結滯不舒,陰
【功能主治】溫經通脈,燥濕健脾。主治小兒疝氣。 【偏方組成】茯苓、白術、台烏藥各9克,桂枝6克,炙甘草3克。 【用法用量】每日1劑,水煎服。 【加減】伴咳嗽者,加桔梗、川貝母各6克;疝痛甚者,加木香、元胡各6克;體質虛者,加黃芪、當歸各6克。 【病例驗證】治療小兒疝氣病32例,服藥4~40劑,痊愈20例,好轉8例,總有效率為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