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時珍國藥研究 【配方】艾葉50g。 【制法】艾葉用50度白酒250ml浸泡3天,過濾去渣,裝瓶密封備用。 【用法】外用。用時將藥酒與等量飽和石灰水混合後塗搽患處,每天6~8次。 【功效】解毒止痛。 【主治】帶狀疱珍。 【附記】艾葉與酒的用量之比大約為1:5,即配成濃度約20%的藥酒。
【來源】國醫論壇 【配方】紫草1份,大黃5份。 【制法】用75%乙醇50份將上藥浸泡,72小時後取出備用。 【用法】外用。以棉簽蘸本品塗於疱疹表面,每日5~6次,5日為1個療程。 【功效】清熱,涼血,解毒。 【主治】帶狀疱疹。 【宜忌】治療期間忌食辛辣刺激性飲食。
【來源】甘肅中醫 【配方】雄黃100g,白礬100g,黃連50g,黃柏50g,冰片12g。 【制法】將黃連、黃柏碎成粗粉,雄黃、白礬、冰片研成細粉,混合,加75%乙醇1000ml浸泡,密封容器,7日後啟封過濾,取濾液備用。 【用法】外用。用藥棉蘸取藥液塗抹患處,每日6次。 【功效】清熱解毒,燥濕止癢。 【主治】帶狀疱疹。 【宜忌
【來源】新中醫 【配方】新會蛇藥酒100ml,紫草(研末)20g,冰片(研末)2g。 【制法】將紫草末、冰片末與新會蛇藥酒混勻即可。 【用法】外用。取本品適量,塗擦患處,每日4次,連用1周。 【功效】清熱解毒,涼血止痛。 【主治】帶狀疱疹。 【宜忌】治療期間忌食辛辣刺激性飲食。
【來源】江西中醫藥 【配方】生南星10g,山慈菇12g,重樓10g。 【制法】將白酒200ml放在粗碗內,再用上藥磨酒,磨完後濾出藥汁備用。 【用法】外用。用藥汁搽患處,每日3次。 【功效】清熱解毒,燥濕止痛。 【主治】帶狀疱疹。 【宜忌】本方藥物有毒,禁止入口。治療期間忌食辛辣刺激性飲食。 【附記】重樓,為百合科植物華重樓
【來源】民間驗方 【配方】苦參60g,黃柏30g,金銀花30g,蛇床子15g。 【制法】上述藥物用酒、水各500ml先浸泡30分鐘,後煎煮至沸,轉小火再煎15分鐘,過濾取液,備用。 【用法】將藥液放盆中,趁熱先熏後洗。每日2~3次。 【功效】清熱利濕解毒。 【主治】陰囊濕疹。
【來源】國醫論壇 【配方】苦參60g。 【制法】苦參搗成粗末,加白酒或45%乙醇500ml,密封浸泡1周成糊狀備用。 【用法】外用。濕疹患處若有糜爛、結痂者,先用雙氧水棉球反復擦洗干淨,然後塗敷藥糊,再用浸過藥液的紗布敷上做開放治療,亦可用紗布裹之,早晚各1次。局部癢甚者,先用醋椒水(花椒皮20g,入香油20g於鍋中炸焦後兌醋200ml,煮
【來源】陝西中醫 【配方】葛根60g,麻黃20g,桂枝40g,白芍40g,甘草20g,大棗10枚,生姜10g。 【制法】將上述藥物置陶瓷或玻璃容器中,用白酒750ml浸泡,每隔2日將藥酒搖動振蕩數次,2周後過濾,即得。 【用法】口服。每次15~20ml,每日2次。6天為1個療程。 【功效】解表和營。 【主治】面神經炎所致面癱。
【來源】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 【配方】制白附子15g,僵蠶15g,蜈蚣5條,夏枯草45g,葛根25g,川芎15g,羌活15g,赤芍25g,地龍25g,白芷10g。 【制法】將上述藥物置陶瓷或玻璃容器中,用白酒1000ml浸泡,每隔2日將藥酒搖動振蕩數次,2周後過濾,即得。 【用法】口服。每次15~20ml,每日2次。配合針灸治療。 【功效
【來源】河南中醫 【配方】黃芪90g,白術30g,防風30g,制白附子15g,僵蠶15g,全蠍15g。 【制法】將上述藥物置陶瓷或玻璃容器中,用白酒1000ml浸泡,每隔2日將藥酒搖動振蕩數次,2周後過濾,即得。 【用法】口服。每次15~20ml,每日2次。配合颞骨莖乳突孔附近熱敷,或給予紅外線照射。 【功效】益氣化痰,祛風通絡。
【來源】中國民間療法 【配方】白附子、全蠍、僵蠶各30g,桂枝50g。 【制法】將上藥用60度白酒250ml浸泡,瓶裝密封,3日後即可使用。 【用法】外用。方法:將藥酒塗於患側,並按摩穴位風池、翳風、牽正、地倉、承漿、迎香、攢竹、魚腰等。每日1~2次,每穴按1分鐘。 【功效】溫經通絡,化痰息風。 【主治】周圍性面神經麻痺。 【附
【來源】山西中醫 【配方】桂枝、川芎各30g,防風、當歸、白芍、香附、路路通各50g,薄荷梗20g。 【制法】上藥加60度白酒1000ml,浸泡2周。 【用法】外用。配合針灸。方法:取陽白、顴髅、地倉和太陽、下關、頰車兩組穴位,交替使用。針刺得氣後出針,在針刺穴位處放上自制藥罐,用針筒抽出罐內空氣,使其形成負壓,再經罐內注入藥液3ml,每次
【來源】《楊氏家藏酒》牽正散 【配方】白附子30g,僵蠶30g,全蠍30g。 【制法】上藥研碎,用白酒500ml浸泡,封口,3日後開啟,過濾去渣飲用。 【用法】口服。每次10ml,不拘時,常令有酒力。 【功效】祛風通絡,化痰止痙。 【主治】風中經絡,口眼喁斜。 【宜忌】腦出血、腦梗死引起的口眼喁钭不宜用。 【附記】本方原為散
【來源】四川中醫 【配方】大血籐30g,石南籐30g,絡石籐30g,海風籐30g,雞血籐30g,木瓜15g,秦艽15g。 【制法】上述藥物切成小段或飲片,用1000ml白酒浸泡2周,過濾去渣,將藥酒裝瓶密閉,備用。 【用法】口服。每次20~30ml,每日2次。 【功效】祛風除濕,活血通絡。 【主治】坐骨神經痛。 【附記】方名為編
【來源】實用中醫內科雜志 【配方】制川烏9g,制草烏9g,烏梢蛇9g,全蠍6g,蜈蚣2條,地龍9g,炙麻黃9g,桂枝12g,細辛6g,當歸15g,獨活15g,炙黃芪20g,川牛膝10g,木瓜20g,白芍30g,甘草6g。 【制法】上述藥物飲片用白酒1500ml浸泡,2周後即可過濾去渣,藥酒裝瓶密封,備用。 【用法】口服。每次15~20ml,
【來源】國醫論壇 【配方】小茴香6g,木香6g,陳皮10g,延胡索(醋制)12g,穿山甲(炮)5g,川牛膝5g,獨活5g,甘草3g。 【制法】上述藥物研粗末,用500ml白酒浸泡l周,過濾即得。 【用法】口服。每次10~20ml,每日2~3次。飯前服。 【功效】活血化瘀,通絡柔筋,祛痺止痛。 【主治】坐骨神經痛日久痛緩,或鞏固療效用
【來源】湖南中醫雜志 【配方】柴胡15g,赤芍60g,黨參60g,山藥45g,茯苓45g,陳皮30g,百合60g,川楝子30g,三七18g,炙甘草18g。 【制法】三七、川楝子打碎成粗末,其他藥用飲片即可。用米酒2500ml浸泡2周,過濾去渣即得。 【用法】口服。每次20ml,每日3次。 【功效】疏肝理氣,健脾益氣,化瘀止痛。 【主
【來源】《中醫臨證各要》 【配方】活蝮蛇1條,人參15g。 【制法】將蝮蛇置於淨器中,入50度白酒1000ml,將其醉死,然後加入人參,封口,7日後開肩,即可飲用。 【用法】口服。每次20ml,1日2次。 【功效】祛風解毒。 【主治】牛皮癬。 【附記】原書用法記載為:“不拘時候,隨量頻飲。”恐欠妥,現改為每次20ml,1日2次。
【來源】民間經驗方 【配方】芙蓉葉、野菊花各50g。 【制法】上述藥物用50度以上白酒500ml浸泡。3天後過濾即成。 【用法】外用。用棉球蘸藥液搽患處。 【功效】清熱涼血消腫。 【主治】昆蟲叮咬引起的皮炎。 【附記】如用新鮮美蓉葉、新鮮野菊花,可以加酒適量搗爛,用紗布包裹後塗搽。
【來源】 《中國中醫秘方大全》 【配方】松香30g,百部30g,艾葉30g,雄黃30g,胡蘆巴15g,木香10g,石菖蒲15g,冰片5g。 【制法】松香、雄黃、冰片分別研成細粉末,各用。將其他藥用50%乙醇或白酒500ml浸泡2周,過濾去藥渣,加入雄黃粉、松香粉和冰片,搖振混勻即可。 【用法】外用。每次用棉球蘸藥液搽患處。 【功效】芳香
【來源】《中國中醫秘方大全》 【配方】重樓(七葉一枝花)2000g。 【制法】將重樓研成細粉末,用50%乙醇(或白酒)1000ml浸泡3天,取出浸液,再用50%乙醇1000ml浸泡藥渣3天,取出浸液,合並兩次浸液,過濾,加適量50%乙醇,制成10%七葉一枝花乙醇溶液,PF1值為7.0。 【用法】外用。用棉球蘸藥液搽患處。 【功效】清熱解
【來源】《中國中醫秘方大全》 【配方】蜈蚣4條,雄黃30g,樟腦20g,冰片5g,人工牛黃5g。 【制法】先將蜈蚣浸於 75%乙醇500ml中,3周後濾出蜈蚣。雄黃、人工牛黃分別研成細粉,與樟腦、冰片一起加入酒精中,即成。 【用法】用前振搖,輕者用棉球蘸藥液外搽,1日3~4次;重者將蘸藥液棉球直接敷患處,1日2次。 【功效】祛風止癢,以
【來源】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 【配方】蛇床子適量。 【制法】蛇床子按1:5比例用75%乙醇浸泡l周,過濾備用。 【用法】外用。每日塗搽3~4次,1個月為1個療程。 【功效】燥濕止癢。 【主治】神經性皮炎。 【附記】為防止長期外用酒精藥液塗搽,使皮膚過於干燥,藥酒中可按15:1酌加適量甘油,混勻後使用。
【來源】《中藥制劑匯編》 【配方】白及25g,土槿皮25g,槟榔25g,生百部25g,川椒25g,大楓子仁12g,斑蝥(去翅,去足)2g。 【制法】取白及、土槿皮、槟榔、生百部、川椒五味,分別研碎i另將斑蝥研細與大楓子仁混合,搗成泥狀,然後加白酒或60%~70%乙醇300ml,浸泡7日,過濾後靜置24小時,取上清液備用。 【用法】外用,搽患
【來源】陝西中醫 【配方】大黃、黃柏、天冬、麥冬、麻黃、辣椒各10g,干姜12g,甘草6g。 【制法】上藥粉碎成粗末,用少量白酒浸泡15分鐘,裝入滲漉筒內,加足量白酒,靜置7天,收集藥液500ml,待用。 【用法】外用。先用溫水洗淨患處,然後用凍瘡酒外擦,並用手反復按摩,使患處皮膚發熱為止,病輕者每日2~3次,重者每日4~5次。 【功效
【來源】新疆中醫藥 【配方】桂枝100g,蘇木100g,細辛60g,艾葉60g,當歸60g,生姜60g,花椒60g,干紅辣椒6個,樟腦30g。 【制法】將以上藥物置瓷罐或玻璃瓶中,用75%乙醇或白酒3000ml浸泡7天後,即可主治,浸泡時間越長越好。 【用法】外用。每次用藥棉蘸藥酒反復塗擦患處,每日3次。 【功效】溫經通陽,行血祛瘀,止
【來源】《瘰疬證治》 【配方】玄參50g,象貝母24g,煅牡蛎50g,貓爪草24g,夏枯草100g,炮山甲24g,昆布50g,海藻50g,梓木草24g,三稜12g,莪術12g,白芥子12g,黃芪24g,當歸24g,地龍24g。 【制法】上述藥物用白酒2500ml浸泡,3周後過濾即得。 【用法】口服。每次15~20ml,每日2次。 【功效
【來源】《瘍醫大全》 【配方】夏枯草80g,玄參50g,海藻10g,貝母10g,薄荷10g,天花粉10g,海蛤粉10g,白蔹10g,連翹10g,熟大黃10g,生甘草10g,生地黃10g,桔梗10g,當歸10g。 【制法】上述藥物用白酒2500ml浸泡3周,過濾即得。可以酌加蜂蜜200g調味。 【用法】口服。每次15~20ml,每日2次。
【來源】《祖傳秘方大全》 【配方】浙貝母、海藻、牡蛎各100g。 【制法】上述藥物研細末,混勻,備用。 【用法】口服。每次取6g,飯前用黃酒20~30ml送服。1個月為1個療程。 【功效】化痰軟堅。 【主治】甲狀腺腺瘤。
【來源】《外台秘要》 【配方】昆布(洗)、海藻(洗)各500g。 【制法】上兩味細切,用好酒5L浸7日。 【用法】口服。量酒力而服,酒盡,另用酒再浸兩遍。 【功效】祛痰消瘿。 【主治】瘿病。 【附記】瘿病,是指甲狀腺增大一類疾病的統稱。古代中醫文獻中提到瘿病有氣瘿、肉瘿、血瘿、筋瘿、石瘿等之分,涉及現代醫學中單純性甲狀腺腫、甲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