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中醫秘方大全》 【配方】黃芩10g,黃連12g,大黃12g,夏枯草15g,青橘葉12g,連翹15g,板藍根12g,大青葉15g,石膏45g,白芷12g,蜈蚣5條,全蠍3g。 【制法】將上述藥物加水適量浸泡20分鐘後,煎煮2次,2次煎液合並,濃縮至100ml左右,加高度數白酒400ml,混勻後靜置8小時,過濾即得。 【用法】口服
【來源】山西民間驗方 【配方】川芎30g,荊芥20g,防風20g,全蠍20g,荜茇12g,蜈蚣2條,天麻10g,細辛6g。 【制法】將上述藥物粉碎成粗粉,用紗布袋裝,扎口,置陶瓷或玻璃容器中,倒入白酒1000ml浸泡,密封容器瓶口。期間每隔兩日將藥酒容器振蕩數次,2周後取出藥袋,壓搾取液,與藥酒混合,過濾,即得。 【用法】口服。每次15~2
【來源】《中國中醫秘方大全》 【配方】天麻24g,當歸24g,白菊花24g,白芷24g,川芎24g,丹參24g,紅花20g,桃仁12g,生地黃20g,茯苓24g,白芍24g,蔓荊子24g。 【制法】將上述藥物置陶瓷或玻璃容器中,倒入白酒1000ml浸泡,密封容器瓶口。期間每隔兩日將藥酒容器振蕩數次,2周後過濾,即得。 【用法】口服。每次15
【來源】《中國當代名醫驗方大全》 【配方】紅參12,鹿角30g,補骨臘30g,白術30g,生地黃30g,陳皮24g,炙甘草24g,山茱萸24g,棉花根60g。 【制法】上藥用白酒2000ml浸泡3周,每隔2日將藥酒容器振蕩數次,3周後過濾,酌加冰糖屑50~100g調味,即得。 【用法】口服:每次15~20ml,每日2次。 【功效】溫補脾
【來源】民間驗方 【配方】紅參15g,生黃芪50g,雞血籐100g,制何首烏30g,木香10g。 【制法】上藥粉碎成粗粉,紗布袋裝,扎口,用白酒1500ml浸泡。14日後取出藥袋,壓搾取液,與藥酒混合,靜置、過濾後即得。 【用法】口服。每次20ml,每日2次。 【功效】補氣血,扶正升白。 【主治】放療中出現的白細胞減少症。 【附
【來源】陝西中醫 【配方】女貞子45g,墨旱蓮45g,熟地黃45g,山藥45g,茯苓30g,山茱萸30g,澤瀉30g,牡丹皮30g。 【制法】將上述諸藥共置陶瓷或玻璃容器中,用低度白酒2000ml浸泡,容器密封,每隔2日搖動振蕩數次,2周後啟封,過濾即得。 【用法】口服。每次20ml,每日2次。 【功效】滋陰補腎。 【主治】各種原因
【來源】江西中醫藥 【配方】制川烏、制草烏、制何首烏、烏梢蛇、烏梅、烏藥、甘草各15g。 【制法】上藥共研粗末,用白酒(不能飲白酒者用黃酒代替)1500ml浸泡,7日後,去渣過濾,即得。 【用法】口服。每次10~20ml,每日2次。 【功效】溫經散寒,養血祛風,通絡止痛。 【主治】風寒濕痺症。 【宜忌】不宜過量飲服。高血壓病、心
【來源】《中國藥典》 【配方】鮮胡蜂100g。 【制法】白酒1000ml,將胡蜂入白酒內,密封,浸泡15天,濾過,即得。 【用法】口服。每次15~25ml,每日2次。 【功效】祛風除濕。 【主治】急性風濕病、風濕性關節炎。 【宜忌】兒童及老年患者慎用。孕婦及對蜂毒過敏者禁用。 【附記】服後偶有皮膚瘙癢,次日可自行消失。蜂毒以
【來源】《中醫疑難病方藥手冊》 【配方】黃芪60g,雞血籐120g,大棗120g,女貞子24g,黃精30g,丹參24g。 【制法】將上述諸藥共置陶瓷或玻璃容器中,用低度白酒2500ml浸泡,容器密封,每隔2日搖動振蕩數次,2周後啟封,過濾即得。 【用法】口服。每次20ml,飯後溫服,每日2次。 【功效】益氣活血,補腎養陰。 【主治】
【來源】陝西中醫 【配方】補骨脂25g,肉苁蓉25g,巴戟天25g,桑寄生25g,鎖陽25g,肉桂15g,熟地黃25g,枸杞子25g,黃芪75g,川芎25g,雞血籐30g。 【制法】將上述諸藥共置陶瓷或玻璃容器中,用白酒2500ml浸泡,容器密封,每隔2日搖動振蕩數次,2周後啟封,過濾即得。 【用法】口服。每次20ml,每日2次。 【功
【來源】《新編中成藥》 【配方】五加皮15g,當歸15g,牛膝10g,肉桂15g,防己10g,白術(炒)10g,陳皮10g,姜黃10g,獨活75g,栀子75g,白芷5g。 【制法】諸藥研粗末,裝紗布袋,扎口,用50度白酒1500ml浸泡,密封14天後,開封取出藥袋,壓搾取汁,與浸酒混合,過濾後加白糖150g,溶化即成。 【用法】口服。每次1
【來源】《中國中醫秘方大全》 【配方】川芎36g,白芷15g,白芥子10g,白芍15g,香附10g,郁李仁20g,柴胡15g,甘草6g。 【制法】將上述藥物置陶瓷或玻璃容器中,倒入白酒500ml浸泡,密封容器瓶口。期間每隔兩日將藥酒容器振蕩數次,2周後過濾,即得。 【用法】口服。每次10~20ml,每日2次。5天為1個療程。 【功效】活
【來源】《中國中醫秘方大全》 【配方】川芎30g,白芷30g,羌活24g,赤芍30g,延胡索20g,三七12g。 【制法】三七粉碎。將上述藥物置陶瓷或玻璃容器中,倒入米酒1000ml中浸泡,密封容器瓶口。期間每隔兩日將藥酒容器振蕩數次,2周後過濾即得。 【用法】口服。每日早晚各服15ml。 【功效】祛風活血,通絡止痛。 【主治】血管
【來源】《宣明論方》大川芎丸 【配方】川芎50g,天麻50g。 【制法】川芎、天麻洗淨切成薄片,用白酒750ml浸泡,密封容器,每兩日將容器振蕩1次,14日後即可開封飲用。 【用法】口服。每日早、中、晚各服15ml。 【功效】行氣活血,平肝潛陽。 【主治】血瘀所致血管神經性頭痛。症見頭痛日久,痛有定處,或兼頭暈,夜寐不安。 【宜
【來源】《食物中藥與便方》 【配方】杭菊花60g,枸杞子60g。 【制法】上兩藥加紹興黃酒500ml,浸泡10~20日,去渣過濾,再加蜂蜜適量即得。 【用法】口服。每日早晚各服1小杯。 【功效】平肝明目,補腎益陰。 【主治】久患頭風頭痛、眩暈。
【來源】《藥酒驗方選》 【配方】蔓荊子120g,菊花60g,川芎40g,防風60g。 【制法】上述五味藥共搗碎,用黃酒1000ml密封浸泡7天後,去滓備用。 【用法】口服。每次15~20ml,每日3次。 【功效】疏散風熱,活血祛風。 【主治】外感風熱頭痛、偏頭痛。 【宜忌】高熱、咽喉腫痛者忌用。 【附記】蔓荊子為馬鞭草科植物
【來源】中西醫結合雜志 【配方】川芎30g,石韋20g,菊花10g,僵蠶15g,柴胡10g,鉤籐20g,夜交籐18g,白芷10g。 【制法】上述飲片,用45~52度白酒1000ml,浸泡1周,過濾去渣,即得。 【用法】口服。每次15~20ml,早、晚各1次,飯後服。 【功效】活血祛風,解痙止痛。 【主治】偏頭痛。 【宜忌】月經量
【來源】《醫宗金鑒》 【配方】熟地黃24g,當歸18g,白芍18g,川芎12g,桃仁18g,紅花12g。 【制法】上述飲片,用45~52度白酒1000ml浸泡,l周後過濾,去渣備用。 【用法】口服。每次15~20ml,早、晚各1次。 【功效】養血活血,化瘀止痛。 【主治】瘀血頭痛。各種慢性頭痛、偏頭痛,屬血瘀者都適用。 【宜忌】
【來源】《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川芎荼調散 【配方】川芎15g,荊芥12g,白芷6g,羌活6g,甘草6g,細辛3g,防風4.5g,薄荷12g。 【制法】上述飲片打成粗末,用45~52度白酒500ml浸泡,浸泡期間,每日將浸泡容器搖動數次。1周後,將藥液過濾,去渣備用。 【用法】口服。每次15~20ml,早、晚各1次。 【功效】祛風止痛。
【來源】《本草綱目》 【配方】川芎30g。 【制法】用白酒500ml浸泡川芎,每天輕輕搖動容器1次,7天後過濾去渣,加入白糖100g,攪勻備用。 【用法】口服。每次15~20ml,每日1~2次。 【功效】活血,祛風,止痛。 【主治】神經性頭痛、腦動脈硬化引起的頭痛、外感頭痛。 【宜忌】高血壓患者慎用。 【附記】川芎中含有生物
【來源】上海中醫藥雜志 【配方】大黑螞蟻60g。 【制法】將螞蟻用開水煮後焙干,再用白酒500ml浸泡14日後即可服用。 【用法】口服。每次15~30ml,每日早晚各1次。 【功效】祛風止痛,通經活絡,補1腎壯骨。 【主治】類風濕關節炎、風濕性關節炎、末梢神經炎。 【宜忌】對螞蟻制劑有過敏史者不宜用。 【附記】螞蟻入藥記載始
【來源】《中藥制劑匯編》 【配方】炙草烏100g,威靈仙200g,穿山龍300g。 【制法】取生草烏加10倍水加熱煮沸,3~4小時後揀大者用刀切開,以內無白心、舌嘗不麻為度,將水悶干,取此炙草烏壓碎與威靈仙、穿山龍粗末混合,用40%乙醇適量,采用滲漉法提取進行收集,最初的滲漉液850ml,另器保存,繼續滲漉,收集滲漉液約2000ml,過濾,用低
【來源】《中藥制劑匯編》 【配方】蕲蛇12g,羌活6g,紅花9g,防風3g,天麻6g,五加皮6g,當歸6g,秦艽6g。 【制法】將上藥粉碎成粗粉,加白糖100g,用白酒1000ml浸泡,密封,夏季5日,冬季10日,然後開封,過濾,澄清液裝瓶備用。 【用法】口服。每次30ml,每日2次。 【功效】祛濕通絡,活血止痛。 【主治】類風濕關
【來源】中成藥 【配方】忍冬籐200g,雞血籐70g,路路通70g,川牛膝90g,延胡索50g,木瓜50g,當歸50g,紅花50g,丹參80g,桃仁35g,黃芪80g,白術90g,枳殼25g。 【制法】將上述藥物研成粗末,加白酒10000ml,密閉浸泡30日,濾去上清液,藥渣壓搾後,合並濾液,加甜菊苷調味,靜置7日,濾過即得。 【用法】口服
【來源】安徽中醫臨床雜志 【配方】威靈仙40g,制川烏30g,虎杖30g,乳香20g,沒藥20g,土鱉蟲20g,青木香20g,片姜黃20g,骨碎補20g,川蜈蚣(大)3條。 【制法】上藥打碎裝入瓶中,用白酒2000ml浸泡,密封,每日搖蕩一次,10日後服用。 【用法】口服。每次20ml,每日3次。服一料為1個療程,可服2~3個療程。 【
【來源】江蘇中醫 【配方】Ⅰ號:黃芪20g,當歸10g,制附子10g,威靈仙10g,羌活10g,獨活10g,稀莶草10g,姜黃10g,木瓜15g,生川烏10g,生草烏10g,白芷20g,白花蛇5條,全蠍30g,蜈蚣10條,土鱉蟲30g,桃仁20g,紅花15g,狗脊10g,制乳香10g,制沒藥10g,干姜10g,防風10g,防己10g,秦艽10g,雷
【來源】時珍國醫國藥 【配方】羌活20g,獨活25g,人參6g,制川烏6g,木瓜20g,牛膝25g,西紅花6g,杜仲25g,桑寄生20g,黃芪30g,白術10g。 【制法】上藥研粗末,裝入紗布袋中,扎口,放瓷壇中,用2000ml高粱酒浸泡,密封7天,開壇即可飲用。 【用法】口服。每次15ml,每日3次,30日為1個療程。 【功效】祛風化
【來源】中草藥通訊 【配方】昆明山海棠干根200g。 【制法】上藥洗淨切碎,用45~60度白酒1000ml浸泡,密封1周後,即可飲用。 【用法】口服。每次10~20ml,每日3次,飯後服。 【功效】祛風通絡,活血化瘀。 【主治】類風濕關節炎。 【宜忌】孕婦及體弱者忌用。服藥同時忌飲茶。 【附記】昆明山海棠的醇提取物有明顯的抗
【來源】廣西民間驗方 【配方】七葉蓮200g。 【制法】上藥用55度白酒1000ml,浸泡1周後即可飲用。 【用法】口服。每次20~25ml,每日2次,3個月為1個療程。 【功效】祛風除濕,活血止痛。 【主治】類風濕關節炎。 【宜忌】孕婦慎用。 【附記】七葉蓮,又名漢桃葉,為五加科植物廣西鵝掌柴的帶葉莖枝,為廣西民間藥。本品
【來源】中國中西醫結合外科雜志 【配方】羌活10g,獨活10g,續斷10g,草烏10g,細辛10g,川芎6g,紅花6g,乳香6g,沒藥6g,鹿角膠3g。 【制法】以上藥材加適量甜葉菊,粉碎成粗粉,加白酒1000ml,密封浸泡2周,過濾即得,裝瓶備用。 【用法】口服。每次10ml,每日3次,1個月為1個療程。 【功效】祛風除濕,補養肝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