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定中藥材名】花椒
【藥材來源鑒定】本品為芸香科植物青椒Zanthoxylum schinifolium Sieb.et Zucc.或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的干燥成熟果皮。
【藥材歷史考證】花椒,原名蜀椒、秦椒。其始載本草為《神農本草經》。在蜀椒一藥條下,《名醫別錄》雲:“生武都川谷及巴郡。八月采實,陰干。”《本草經集注》雲:“出蜀都北部,人家種之。皮肉厚,腹裡白,氣味濃。”《本草圖經》曰:“今歸、峽及蜀川、陝洛間人家多作園圃種之。高四五尺,似茱萸而小,有針刺。葉尖而滑,可煮飲食,甚辛香。四月結子,無花,但生於葉間,如小豆顆而圓,皮紫赤色。八月采實,焙干。此椒,江淮及北土皆有之,莖、實都相類,但不及蜀中者,皮肉厚,腹裡白,氣味濃烈耳。”並且附有“蜀椒”圖。李時珍釋其名曰:“蜀椒肉厚皮皺,其子光黑,如人之瞳人,故謂之椒目。他椒子雖光黑,亦不似之。”根據以上本草圖文考證,應為主產於四川的花椒。在秦椒一藥條下,《名醫別錄》雲:“生太山川谷及秦嶺上,或琅邪。八月九月采實。”《新修本草》雲:“秦椒樹、葉及莖、子都似蜀椒,但味短實細爾。藍田南、秦嶺間大有也。”《本草圖經》曰:“今秦、風及明、越、金、商州皆有之。初秋生花,秋末結實,九月十月采。”並附有“越州秦椒”和“歸州秦椒”圖。《本草衍義》曰:“秦椒,此秦地所實者,故言秦椒。大率椒株皆相似,秦椒但葉差大,椒粒亦大而紋低,不若蜀椒皺紋高為異也。然秦地亦有蜀種椒。如此區別。”李時珍曰:“秦椒,花椒也。始產於秦,今處處可種,最易蕃衍。其葉對生,尖而有刺。四月生細花。五月結實,生青熟紅,大於蜀椒,其目亦不及蜀椒目光黑也。”根據以上本草圖文考證,應為主產於陝西秦嶺一帶的花椒。
【植物形態鑒定】
1.青椒:灌木,高1~3 m。樹皮暗灰色;莖枝無毛,具短小皮刺。一回奇數羽狀復葉全互生;小葉11~21片,對生或近對生,小葉柄極短,小葉片紙質,橢圓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1.5~4.5cm,寬0.7~1.5cm.先端急尖,有鈍頭,基部楔形,有時歪斜,邊緣有細鋸齒,齒逢處腺點明顯,表面通常有短毛或毛狀突體;葉軸具狹翅,下面具細鉤刺。花單性,雌雄異株,或雜性;傘房狀圓錐花序頂生,花序長3~8cm,花小而多,青色;萼片5,廣卵形,長0.5mm;花瓣5,長圓形或長卵形,長1~1.5mm;雄花具雄蕊5,藥隔頂部有1色澤較深的腺點,退化心皮細小,頂端2~3叉裂;雌花雄蕊退化成鱗片狀,心皮3,幾無花柱,柱頭頭狀。瞢莢果草綠色至暗綠色,成熟時紫紅色,表面有細皺紋,腺點色深而下陷,先端有極短的喙狀尖。種子卵圓形,黑色,有光澤。花期8~9月,果期10~11月。
2.花椒與青椒主要區別特征:一回奇數羽狀復葉有小葉3~11片,小葉片卵形或卵狀長圓形,長達7cm,寬達3cm,僅背面沿中脈基部兩側有小叢毛。花被片4~8,排成一輪,無花萼與花瓣之分;雄花具雄蕊4~8。果實紅色或紫紅色,外面密生疣狀突起的腺點。花期3~5月,果期7~10月。
【藥材性狀鑒定】
1.青椒:多為2~3個上部離生的小蓇葖果,集生於小果梗上,瞢莢果球形,沿腹縫線開裂,直徑3~4mm。外表面灰綠色或暗綠色,散有多數油點及細密的網狀隆起皺紋;內表面類白色,光滑。內果皮常由基部與外果皮分離。殘存種子呈卵形,長3~4mm,直徑2~3mm,表面黑色,有光澤。氣香,味微甜而辛。
2.花椒:蓇葖果多單生,直徑4~5mm。外表面紫紅色或棕紅色,散有多數疣狀突起的油點,直徑0.5~1mm,對光觀察半透明;內表面淡黃色。香氣濃,味麻辣而持久。
【藥材顯微鑒定】果皮橫切面:
1.花椒:外果皮表皮細胞1列,平周壁角質紋理稀疏,有氣孔;下皮細胞1~2列,較大,細胞內均含棕色塊狀物及顆粒狀色素。中果皮寬廣,具橢圓形油室9~12個;維管束外韌型,14~20個環列,其外有木化厚壁纖維群,薄壁細胞含較多草酸鈣簇晶及少量草酸鈣方晶。內果皮細胞多為梭形,少數類圓形、類方形或呈石細胞狀,上下層細胞常鑲嵌狀排列,內表皮細胞1列,小形。
2.青椒:外果皮細胞平周壁角質層紋理不規則排列,細胞內充滿橙皮苷結晶;下皮細胞壁平直,稍增厚;中果皮油室約20個;維管束約10個,其外有木化厚壁纖維群;薄壁細胞含眾多澱粉粒,草酸鈣結晶少見。
【生境分布】青椒生於林緣、灌叢或坡地石旁;分布於遼寧、河北、河南、湖南、廣東、廣西、江蘇、浙江、安徽、江西、山東等省區。花椒生於山坡灌叢中或向陽地、路旁或栽培於庭園中。分布於我國大部分地區;主產於四川、陝西、河北等省。
【采集加工】秋季采收成熟果實,曬干,除去種子及雜質。
【飲片炮制】
1.花椒:除去椒目、果柄等雜質。
2.炒花椒:取淨花椒,照清炒法炒至有香氣。
【性能功用】辛,溫。歸脾經、胃經、腎經。溫中止痛,殺蟲止癢。用於脘腹冷痛,嘔吐洩瀉,蟲積腹痛,蛔蟲症;外治濕疹瘙癢。內服:3~6g,水煎服。外用:適量,煎湯熏洗。
【附注】置通風干燥處貯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