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定中藥材名】預知子(八月炸)
【藥材來源鑒定】本品為木通科植物木通Akebia quinata(Thunb.)Decne.的干燥近成熟果實。因其果實常在八月成熟開裂,俗稱開裂為炸,故又名八月炸。
【藥材歷史考證】預知子,原名八月炸燕覆、燕覆子。其始載本草《新修本草》雲:“此物大者徑三寸,每節有二三枝,枝頭有五葉,其子長三四寸,核黑穰白,食之甘美,南人謂之燕覆。”孟诜《食療本草》雲:“燕覆子,平,厚腸胃,令人能食,下三焦,除惡氣,和子食之更好。江北人多不識,江南人多食。”陳士良《食性本草》雲:“燕覆子,寒,無毒,主胃口熱閉,反胃不下食,除三焦客熱。此是木通實,名桴梭子。莖名木通。”《日華子本草》雲:“木通,安心除煩,止渴退熱。……子名燕覆子,七八月采。”據以上本草所述考證,燕覆子即木通科植物木通Ake-bia quinata(Thunb.)Decne.的果實。《中國藥典》2005年版將本品誤作預知子的正品來源,並將預知子的殺蟲、治蛇咬傷等功效收載於本品的功能與主治項下,這顯然不符合歷代本草記載的傳統用藥經驗。預知子的始載本草《開寶本草》雲:“預知子味苦,寒,無毒,殺蟲,療蠱,治諸毒。……有皮殼,其實如皂莢子,去皮,研服之,有效。”《本草圖經》曰:“預知子,舊不載所出州土。今淮、蜀、漢、黔、壁諸州有之。作蔓生,依大木上,葉綠,有三角,面深背淺。七月八月有實作房,初生青,至熟深紅色,每房有子五七枚,如皂莢子,斑褐色,光潤如飛蛾。”並附有“壁州預知子”圖。細看其圖,主要植物形態特征:攀援籐本;根部膨大為長紡錘形;莖有卷須;葉互生,葉片掌狀分裂;果實如瓜狀;兩個放大繪制的解剖果實圖中,有種子多枚;6枚放大繪制的種子明顯呈十字形,酷似王瓜子。據以上本草圖文考證,預知子應為葫蘆科植物王瓜Trichosanthes cucumer-oides(Set.)Maxim.的種子。
【植物形態鑒定】參見“木通植物形態鑒定”項。
【藥材性狀鑒定】果實呈卵形或橢圓形,稍彎曲,長5~9cm,直徑25~35mm。表面暗棕色或土黃色,具縱皺網紋,頂端鈍圓,基部有果梗痕。質堅實而重,破開後,果瓤白色或淡黃色,粉性。種子多數,略呈三角形,紫紅色,表面略平坦。果肉氣微香,味微澀。種子氣微,味微苦。
【藥材理化鑒定】
1.取本品粉末少量,加10倍量水,充分振搖,產生大量持久性泡沫。(檢查皂苷)
2.取用生理鹽水稀釋的1%新鮮兔血1ml,沿管壁加入本品的生理鹽水浸出液(1:3)若干,迅速發生溶血現象。(檢查皂苷)
3.取本品干燥粉末少量,置白瓷板上滴加濃硫酸後,初呈黃棕色,繼而變紅,最後變藍。(檢查皂苷)。
【生境分布】生於山坡、林緣或灌木叢中。分布於陝西、河南、湖北、湖南、廣東、江蘇、安徽、江西、山東、四川等省區。
【采集加工】8~9月問果實近成熟時采收,曬干,呈暗棕色。亦可在采收後置沸水中略燙,再曬干,通常呈土黃色。
【飲片炮制】洗淨,曬干。用時打碎。
【性能功用】甘、微苦,微寒。歸肝經、膽經、脾經、胃經、膀胱經。健脾和胃,理氣寬中,清熱利尿,止渴除煩。用於胸脅疼痛,胃脘脹悶反胃,食欲不振,小便不利,心煩口渴,子宮脫垂。內_服:15~30g,水煎服。
【附注】
1.置通風干燥處貯藏。
2.各地作為預知子藥用的還有以下同屬植物的干燥近成熟果實:
①三葉木通Akebia trifoliata(Thunb.)Koidz.。產於長江流域各省及甘肅、河北。其原植物主要區別特征:三出復葉;小葉片近革質,長4~7cm,邊緣具波狀齒或淺裂。其藥材性狀區別特征:果實呈長橢圓形或近腎形,長3~8cm,直徑2~3cm。表面淺灰棕色或黃棕色,有不規則縱向網狀皺紋,未成熟者皺紋細密,頂端鈍圓,有時可見圓形柱頭殘基,基部具圓形稍內凹的果柄痕。果皮革質,較厚,斷面淡灰黃色,內有多數種子,包埋在灰白色果瓤內;果肉氣微香,味微澀。種子扁長卵形或不規則三角形,略扁平,寬約5mm,厚約2mm;表面紅棕色或深紅棕色,有光澤,密布細網紋,頂端稍尖,基部鈍圓,種臍略偏向一邊,其旁可見白色種阜。種皮薄,油質,胚細小,長約1mm,位於靠近基部一端;氣微弱,味苦,有油膩感。
②白木通Akebia trifoliata(Thunb.)Koidz.var.australis(Diels)Rehd.。產於長江流域各省及陝西、山西。其原植物主要區別特征:三出復葉;小葉片革質,長4~7cm,邊緣通常全緣。其藥材性狀區別特征:果實呈卵形或橢圓形,長約8cm,直徑3~3.5cm。表面近褐色,光滑或具粗縱皺網紋,多細小龜裂。商品有時切成縱片。果皮略光滑,微向內凹,果瓤土灰色,木質。種子長三角形,紫紅色,表面有致密細縱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