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中藥網 >> 中藥鑒定 >> 川烏的鑒別方法

川烏的鑒別方法

  【鑒定中藥材名川烏

  【藥材來源鑒定】本品為毛茛科植物烏頭(栽培品)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的干燥母根。因其塊根形似烏鴉頭,故名烏頭。產於四川的栽培品母根名川烏;附生於母根邊的子根,名附子。其野生者名草烏

  【藥材歷史考證】川烏,又名川烏頭。早在後唐侯寧極《藥譜》中已有記載。川烏與草烏在古代本草中均統稱為烏頭。《本草圖經》在烏頭條下曰:“種之法:冬至前,先將肥腴陸田耕五七遍,以豬糞糞之,然後布種,逐月耘耔,至次年八月後方成。……元種者母為烏頭,其余大小者皆為附子。”以上是川烏栽培方法的最早本草記載。宋代《寶慶本草折衷》將川烏頭單獨分條曰:“川烏頭,一名川烏。”李時珍《本草綱目》曰:“烏頭有兩種,出彰明者即附子之母,今人謂之川烏頭是也。……其產江左、山南等處者,乃《本經》所列烏頭,今人謂之草烏頭者是也。”由上可見,對川烏與草烏分別進行明確論述的始載本草為宋代《寶慶本草折衷》。

  【植物形態鑒定】多年生草本。主根紡錘形或倒卵形,通常2個連生,栽培品的主根周圍常生有數個肥大的側根(子根)。莖直立,高60~150cm,中部以上疏被反曲的短柔毛,等距離生葉,有分枝。莖下部葉在花期枯萎。莖中部葉互生;葉片革質或紙質,五角形,長6~11cm,寬9~15cm,基部淺心形,掌狀三全裂或三深裂達近基部,中央全裂片常為寬菱形,頂端急尖,有時近羽狀分裂,二回裂片斜三角形,側全裂片不等二深裂,表面疏被短伏毛,背面常沿脈疏被短柔毛;葉柄長1~2.5cm,疏被短柔毛。頂生總狀花序長6~25cm,花序軸和花梗多少密被反曲而緊貼的短柔毛;花梗中部或下部生有小苞片;花萼片5,藍紫色,外面被短柔毛;上萼片高盔形,高2~2.6cm,喙不明顯,側萼片長1.6~2cm;花瓣2,無毛,瓣片長約11mm,唇長約6mm;微凹,距長1~2.5mm,通常拳卷;雄蕊多數,無毛或疏被短毛;心皮3~5,離生。瞢莢果長1.5~1.8cm;種子三稜形,長3~3.2mm,只在二面密生橫膜翅。花期6~8月,果期8~10月。

  【藥材性狀鑒定】本品呈不規則的圓錐形,稍彎曲,頂端常有殘莖,中部多向一側膨大,長2~7.5cm,直徑12~25mm。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皺縮,有小瘤狀側根及子根脫離後的痕跡。質堅實,斷面類白色或淺灰黃色,形成層環紋呈多角形。氣微,昧辛辣、麻舌。

  【藥材顯微鑒定】本品橫切面:後生皮層為棕色木栓化細胞;皮層薄壁組織偶見石細胞,單個散在或數個成群,類長方形、方形或長橢圓形,胞腔較大;內皮層不甚明顯。韌皮部散有篩管群;內側偶見纖維束。形成層類多角形。其內外側偶有1至數個異型維管束。木質部導管多列,呈徑向或略呈“V”字形排列。髓部明顯。薄壁細胞充滿澱粉粒。本品粉末灰黃色。澱粉粒單粒呈球形、長圓形或腎形,直徑3~22um;復粒由2~15分粒組成。石細胞近無色或淡黃綠色,呈類長方形、類方形、多角形或一邊斜尖,直徑49~117um,長113~280um,壁厚4~13um,壁厚者層紋明顯,紋孔較稀疏。後生皮層細胞棕色,有的壁呈瘤狀增厚突入細胞腔。導管淡黃色,主要為具緣紋孔,直徑29~70um,末端平截或短尖,穿孔位於端壁或側壁,有的導管分子粗短拐曲或縱橫連接。

  【藥材理化鑒定】取本品粉末約5g,加乙醚30ml與氨試液3ml,浸漬1小時,時時振搖,濾過。取濾液6ml,蒸干,殘渣加7%鹽酸羟胺甲醇溶液10滴與0.1%麝香草酚酞甲醇溶液2滴,滴加氫氧化鉀飽和的甲醇溶液至顯藍色後,再多加4滴,置水浴中加熱1分鐘,用冷水冷卻。滴加稀鹽酸調節pH值至2~3,加三氯化鐵試液1~2滴與氯仿1ml,振搖,下層液顯紫色。

  【生境分布】生於山地草坡、灌叢及林緣。分布於雲南、四川、湖北、貴州、湖南、廣西、廣東、江西、浙江、江蘇、安徽、陝西、河南、山東、遼寧等省區。四川、陝西為主要栽培產區,栽培品的主根(母根)加工為川烏,側根(子根)加工為附子。

  【采集加工】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除去子根、須根及泥沙,曬干。

  【飲片炮制

  1.生川烏:除去雜質,用時搗碎。

  2.制川烏:取淨川烏,大小個分開,用水浸泡至內無干心,取出,加水煮沸4~6小時(或蒸6~8小時)至取大個及實心者切開內無白心,口嘗微有麻舌感時,取出,晾至六成千,切片,干燥。

  【飲片鑒別】本品為不規則或長三角的片。表面黑褐色或黃褐色,有灰棕色形成層環紋。質輕脆,斷面有光澤。無臭,微有麻舌感。

  【性能功用】辛、苦,熱。生川烏有大毒,制川烏有毒。歸心經肝經腎經脾經。祛風除濕,溫經止痛。用於風寒濕痺,關節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麻醉止痛。內服:制川烏1.5~3g,水煎服。外用:生川烏適量。孕婦禁用。制川烏內服宜先煎、久煎。生川烏毒性極大,內服宜慎。本品不宜與貝母、半夏白及白蔹天花粉瓜蒌、犀角同用。本品藥性燥烈,故非陰盛陽衰之證不宜服用,陰虛內熱者忌服。

  【附注

  1.置通風干燥處貯藏,防蛀。

  2.陝西省和華北、華東的部分地區,習慣將烏頭的子根作為“川烏”藥用。其藥材性狀特征:呈圓錐形或不規則圓錐形,長2~5cm,直徑1.5~2.5cm,頂端殘留頂芽痕,表面灰褐色,有細皺紋,有時附生多數錐形的小瘤狀凸起。質堅實,不易折斷,斷面灰白色,粉質。氣微,味辛辣而麻舌。此外,上述地區將烏頭的母根作為“草烏”藥用,並稱四川產的烏頭母根為“川草烏”。烏頭的母根與子根同出於一植物,只是藥用部位不同,二者生品的化學成分和藥理作用基本相同,只是地區習慣用藥,不可草率視為偽品。


神農中藥網 www.yesae.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