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定中藥材名】蘇木
【藥材來源鑒定】本品為豆植物蘇木Caesalpinia sappan L.的干燥心材。又名蘇方木。李時珍釋其名曰:“海島有蘇方國,其地產此木,故名。今人省呼為蘇木爾。”
【藥材歷史考證】蘇木,又名蘇方木、蘇枋。其始載本草《新修本草》雲:“蘇方木,味甘、鹹,平,無毒。主破血。……此人用染色者,出南海、昆侖來,交州、愛州亦有。樹似庵羅,葉若榆葉而無澀。抽條,長丈許。花黃。子生青熟黑。”李時珍引《南方草木狀》雲:“蘇枋樹類槐,黃花,黑子,出九真。”根據以上所述考證,與現今藥用蘇木相符。
【植物形態鑒定】小喬木,高達6m,具疏刺,除老枝、葉下面和莢果外,多少被細柔毛;枝上的皮孔密而顯著。二回羽狀復葉長30~45cm;羽片7~13對,對生,長8~12cm;小葉10~17對,緊靠,無柄,小葉片紙質,長圓形至長圓狀菱形,長1~2cm,寬5~7mm,頂端微缺,基部歪斜;側脈明顯,至葉緣附近聯結。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長約與葉相等;花梗長15mm,被細柔毛;苞片大,披針形;花托淺鐘形;萼片5,稍不等,下面一片比其余者大,呈兜狀;花瓣5,黃色,闊倒卵形,長約9mm,最上面一片基部帶粉紅色,具柄;雄蕊10,花絲下部密被柔毛;子房被灰色絨毛,具柄,花柱細長,被毛,柱頭截平。莢果木質,稍壓扁,近長圓形至長圓狀倒卵形,長約7cm,寬3.5~4cm,不開裂,紅棕色,有光澤;種子3~4顆,長圓形,稍扁,淺褐色。花期5~10月,果期7月至翌年3月。
【藥材性狀鑒定】本品呈長圓柱形或對剖半圓柱形,長10~100cm,直徑3~12cm。表面黃紅色至棕紅色,具刀削痕和枝痕,常見縱向裂縫。橫斷面略具光澤,年輪明顯,有的可見暗棕色、質松、帶亮星的髓部。質堅硬。氣微,味微澀。
【藥材顯微鑒定】本品橫切面:射線寬1~2列細胞。導管類圓形,直徑約至160um,常含黃棕色或紅棕色物。木纖維多角形,壁極厚。木薄壁細胞壁厚,木化,有的含草酸鈣方晶。髓部薄壁細胞不規則多角形,大小不一,壁微木化,具紋孔。
【藥材理化鑒定】
1.取本品一小塊,滴加氫氧化鈣試液顯深紅色。
2.取本品粉末10g,加水50ml,放置4小時,時時振搖,濾過,濾液顯橘紅色,置紫外光燈(365nm)下觀察,顯黃綠色熒光;取濾液5ml,加氫氧化鈉試液2滴,顯猩紅色,置紫外光燈(365nm)下觀察,顯藍色熒光,再加鹽酸使呈酸性後,溶液變為橙色,置紫外光燈(365nm)下觀察,顯黃綠色熒光。
【生境分布】我國雲南金沙江河谷和紅河河谷有野生分布,雲南、貴州、四川、廣東、廣西、福建、台灣等省區有栽培。
【采集加工】多於秋季采伐,除去白色邊材,干燥。
【飲片炮制】鋸成長約3cm的段,再劈戚片或碾成粗粉。
【性能功用】甘、鹹,平。歸心經、肝經、脾經。行血祛瘀,消腫止痛。用於經閉痛經,產後瘀阻,胸腹刺痛,外傷腫痛。內服:3~9g,水煎服。其性走散動血,血虛無瘀者及孕婦慎用。
【附注】置於燥處貯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