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定中藥材名】苦木
【藥材來源鑒定】本品為苦木科植物苦木Picrasma quassioides(D.Don)Benn.的干燥枝及葉。此木味極苦,故名苦木。其枝入藥,名苦木枝;其葉入藥,名苦木葉。
【藥材歷史考證】苦木為現代商品藥材,歷代本草未見記載。《中國藥用植物志》、《中國藥典》1977年版、1985年版和2005年版均有收載。
【植物形態鑒定】落葉喬木,高達10m。樹皮灰褐色,平滑而具明顯皮孔,有苦味。奇數羽狀復葉互生,有小葉9~15片,小葉近無柄,小葉片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4~16cm,寬2~6cm,先端銳尖,基部寬楔形,不對稱,邊緣有不整齊的鈍鋸齒,上面無毛,下面沿中脈有柔毛。聚傘花序腋生,花小,雜性,雌雄異株,黃綠色;萼片4~5,卵形,背面具細毛;花瓣4~5,卵形或倒卵形,內面稍有毛;雄蕊4~5,著生於花盤基部,花絲有毛,長為花瓣的2倍;雌花較雄花小,花萼、花瓣與雄花同數,心皮4~5,合生,子房1室1胚珠。核果倒卵形,成熟時藍綠色至紅色,具宿存花萼。花期4~5月,果期8~9月。
【藥材性狀鑒定】本品枝呈圓柱形,長短不一,直徑0.5~2cm;表面灰綠色或棕綠色,有細密的縱紋及多數點狀皮孔;質脆,易折斷,斷面不平整,淡黃色,嫩枝色較淺且髓部較大。葉為單數羽狀復葉,易脫落;小葉卵狀長橢圓形或卵狀披針形,近無柄,長4~16cm,寬1.5~6cm;先端銳尖,基部偏斜或稍圓,邊緣具鈍齒;兩面通常綠色,有的下表面淡紫紅色,沿中脈有柔毛。氣微,味極苦。
【藥材顯微鑒定】本品粉末黃綠色。葉的上表皮細胞多邊形;下表皮細胞氣孔甚多,氣孔不定式。葉肉細胞中含眾多草酸鈣簇晶。纖維成束,細長,周圍薄壁細胞含草鈣簇晶,偶見方晶,形成晶纖維。
【生境分布】生於濕潤而肥沃的山坡、山谷、林緣、溪邊、路旁等處。分布於東北、華北、華東、華中、華南及陝西、甘肅、雲南、貴州、四川等省區。
【采集加工】夏、秋二季采收,洗淨,干燥。
【飲片炮制】除去雜質。苦木枝:洗淨,潤透,切片,曬干。苦木葉:噴淋清水,稍潤,切絲,曬干。
【性能功用】苦,寒,有小毒。歸肺經、大腸經。抗菌消炎,祛濕解毒。用於感冒,急性扁桃體炎,咽喉炎,腸炎,細菌性痢疾,濕疹,瘡疖,毒蛇咬傷。內服:苦木枝:3~4.5g;苦木葉:1~3g。水煎服。外用:適量。
【附注】置於燥處貯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