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中藥網 >> 中藥鑒定 >> 豬牙皂的鑒別方法

豬牙皂的鑒別方法

  【鑒定中藥材名豬牙皂

  【藥材來源鑒定】本品為豆科植物皂莢Gleditsia Sinensis Lam.的干燥不育果實。皂,有黑色之義。本植物的莢果呈黑色.故名皂莢。因其莢果形似獸角,故又名皂角。其不育莢果形似豬牙,故名豬牙皂。

  【藥材歷史考證】豬牙皂的始載本草為《神農本草經》。《名醫別錄》雲:“生雍州川谷及魯、鄒縣。如豬牙者良。九月十月采莢,陰干。”《本草經集注》雲:“今處處有。長尺二者良。”《新修本草》雲:“此物有三種:豬牙皂莢最下,其形曲戾薄惡,全無滋潤,洗垢不去。長尺二者,粗大長虛而無潤。若長六七寸、圓厚、節促直者,皮薄多肉,味濃大好。”《本草圖經》曰:“今所在有之,以懷、盂州者為勝。木極有高大者。……今醫家作疏風氣丸、煎多用長皂莢;治齒及取積藥多用豬牙皂莢。所用雖殊,大抵性味不相遠。”並附有“豬牙皂莢”和“皂莢”圖。李時珍曰:“皂樹高大。葉如槐葉,瘦長而尖。枝間多刺。夏開細黃花。結實有三種:一種小如豬牙;一種長而肥厚,多脂而粘;一種長而瘦薄,枯燥不粘。以多脂為佳。”並附有“豬牙皂莢”和“皂莢”圖。據以上本草圖文考證,與現今豆科植物皂莢Gleditsia sinensis Lam.相符。該藥材有三種類型:其中“形如豬牙”者,即豬牙皂,或稱牙皂;“長尺二者”,即大皂莢或稱糖皂;“長六七寸、圓厚、節促直者”,即現今的肉皂。

  【植物形態鑒定】落葉喬木或小喬木,高可達30m。樹干、枝上有刺,刺粗壯,常分枝,多呈圓錐狀,長達16cm。一回偶數羽狀復葉,長10~26cm;小葉2~9對,小葉柄長1~5mm,小葉片紙質,卵狀披針形至長圓形,長2~12.5cm,寬1~6cm,先端急尖、漸尖或圓鈍,具小尖頭,基部圓形或楔形,有時稍歪斜,邊緣有細鋸齒,上面被短柔毛,下面中脈上稍被柔毛,網脈明顯,在兩面凸起。總狀花序頂生或腋生,長5~14cm,被短柔毛;花雜性,黃白色;雄花:直徑9~10mm,花梗長2~10mm,萼片4,三角狀披針形,長3mm,兩面被柔毛,花瓣4,長圓形,長4~5mm,被微柔毛,雄蕊6~8,退化雌蕊長2.5mm;兩性花:直徑10~12mm,花梗長2~5mm,萼片、花瓣與雄花相似,但萼片長4~5mm,花瓣長5~6mm,雄蕊8,子房縫線及基部通常被毛,柱頭2淺裂,胚珠多數。莢果帶狀,長12~37cm,寬2~4cm,褐棕色或紅褐色,常被白粉霜;種子多數,長圓形或橢圓形,長11~13mm,寬8~9mm,棕色,光亮;不育果實較小,稍呈圓柱形,長5~13cm,寬1~1.5cm,新月形,似野豬獠牙,內無種子。花期3~5月,果期5~12月。

  【藥材性狀鑒定】本品呈圓柱形,略扁而彎曲,長5~11cm,寬7~15mm。表面紫棕色或紫褐色,被灰白色蠟質粉霜,擦去後有光澤,並有細小的疣狀突起及線狀或網狀的裂紋。頂端有鳥喙狀花柱殘基,基部具果梗殘痕。質硬而脆,易折斷,斷面棕黃色,中間疏松,有淡綠色或淡棕黃色的絲狀物,偶有發育不全的種子。氣微,有刺激性,味先甜而後辣。

  【藥材顯微鑒定】粉末棕黃色。石細胞眾多,類圓形。長圓形或形狀不規則,直徑15~53um,纖維大多成束,直徑10~25um,壁微木化,周圍細胞含草酸鈣方晶及少數簇晶,形成晶纖維;纖維束旁常伴有類方形厚壁細胞。草酸鈣方晶長6~15um;簇晶直徑6~14um。木化薄壁細胞甚多,紋孔及孔溝明顯。果皮表皮細胞紅棕色,表面觀類多角形.壁較厚,表面可見顆粒狀角質紋理。

  【藥材理化鑒定

  1.取本粉末1g,加乙醇8ml,加熱回流5分鐘,放冷,濾過,取濾液0.5ml,置小瓷皿中,蒸干,放冷,加醋酐3滴,攪勻,沿皿壁加硫酸2滴,漸顯紅紫色。

  2.取本品粉末1g,加水10ml,煮沸10分鐘,濾過,濾液強烈振搖,即產生持久的泡沫(持續15分鐘以上)。

  【生境分布】生於山坡林中或谷地、路旁;常栽培於庭院或宅旁。分布於河北、山西、陝西、甘肅、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東、雲南、貴州、四川等省區。

  【采集加工】秋季采收,除去雜質,干燥。

  【飲片炮制】除去雜質,洗淨,曬干。用時搗碎。

  【性能功用】辛、鹹,溫;有小毒。歸肺經大腸經。祛痰開竅,散結消腫。用於中風口噤,昏迷不醒,癫痫痰盛,關竅不通,喉痺痰阻,頑痰喘咳,咳痰不爽,大便燥結;外治癰腫。內服:1~1.5g,多入丸散用;外用:適量,研末吹鼻取嚏,或研末調敷患處。孕婦及咯血、吐血患者禁用。

  【附注

  1.置干燥處貯藏,防蛀。

  2.本品辛散走竄,成能軟堅,人鼻則嚏,入喉則吐,服之能豁痰導滯,祛濕除垢,通利二便,所以有通竅祛痰之效。


神農中藥網 www.yesae.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