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定中藥材名】白礬
【藥材來源鑒定】本品為硫酸鹽類明礬石族礦物明礬石Alunite經加工提煉制成的結晶。主含硫酸鋁鉀。該藥材呈白色,是經過燔(火烤)制而得,故名。
【藥材歷史考證】白礬,原名“礬石”,其始載本草為《神農本草經》。《名醫別錄》雲:“礬石生河西(甘肅、青海兩省,黃河以西)山谷,及隴西武都(今甘肅省武都一帶)、石門(今湖南省北部)。采無時。”《本草經集注》雲:“今出益州北部西川(今四川境內),從河西來,色青白,生者名馬齒礬。已煉成絕白,蜀人又以當消石,名白礬。”《本草圖經》曰:“初生皆石也,采得碎之煎煉,乃成礬。”李時珍曰:“白礬,方士謂之白君,出晉地(今山西省)者上,青州(今山東省)、吳中(今江蘇省)者次之。潔白者為雪礬;光明者為明礬,亦名雲母礬;文如束針,狀如粉撲者,為波斯白礬,並入藥為良。”根據以上本草所述考證,白礬即天然明礬石經加工提煉而得。
【礦物形態鑒定】明礬石Alunite晶體結構屬三方晶系。晶體呈細小的菱面體或板狀,通常為致密塊狀、細粒狀、土狀等。無色或白色,常夾帶淺黃及粉紅等色。條痕白色。玻璃狀光澤,解理平行面上有時微帶珍珠光澤,塊狀者光澤暗淡或微帶蠟狀光澤。斷口呈貝殼狀;塊體者呈多片狀、參差狀。硬度3.5~4。相對密度2.6~2.9。性脆。
【藥材性狀鑒定】本品呈不規則的塊狀或粒狀。無色或淡黃白色,透明或半透明。表面略平滑或凹凸不平,具細密縱稜,有玻璃樣光澤。質硬而脆。氣微,味酸、微甘而極澀。
【藥材顯微鑒定】透射偏光鏡下:無色透明。負突起;折射率:N=1.4564。均質體。
【藥材理化鑒定】本品水溶液顯鋁鹽、鉀鹽與硫酸鹽的鑒別反應。
【生境分布】常為鹼性長石受低溫硫酸鹽溶液的作用變質而成,多產於火山巖中。有些多金屬礦石中也有產出,分布於山西、甘肅、河北、湖北、浙江、安徽等省區。
【采集加工】采挖後,打碎,加水溶解,過濾,濾液加熱蒸發濃縮,放冷後析出的結晶體即為本品。
【飲片炮制】
1.白礬除去雜質,用時搗碎。
2.枯礬取淨白礬,照明煅法(附錄)煅至松脆。
【性能功用】酸、澀,寒。歸肺經、脾經、肝經、大腸經。外用解毒殺蟲,燥濕止癢;內服止血止瀉,祛除風痰。外治用於濕疹,疥癬,亭耳流膿;內服用於久瀉不止,便血,崩漏,癫痫發狂。枯礬收濕斂瘡,止血化腐。用於濕疹濕瘡,亭耳流膿,陰癢帶下,鼻衄齒衄,鼻息肉。外用:適量,研末敷或化水洗患處;內服:0.6~1.5g。外用:適量,研末敷或化水洗患處。
【附注】置干燥處貯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