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定中藥材名】赤石脂
【藥材來源鑒定】本品為硅酸鹽類礦物多水高嶺石族多水高嶺石Halloysite,主含水化硅酸鋁。
【藥材歷史考證】本品的始載本草為《神農本草經》。《吳普本草》又名之赤符,謂:“赤符……色绛,滑如脂。”《名醫別錄》將五色石脂各自單獨出條,在赤石脂條下雲:“生濟南、射陽及太山之陰。采無時。”《本草經集注》雲:“今俗用赤石、白石二脂爾。……好者出吳郡(江蘇蘇州一帶),猶與赤石脂同源。赤石脂多赤而色好,惟可斷下,不入五石散用。好者亦出武陵、建平、義陽,今五石散皆用義陽者,出盟縣界東八十裡,狀如豚腦,色鮮紅可愛,隨采隨復而生,不能斷痢,而不用之。”《新修本草》雲:“今虢州(河南)盧氏縣、澤州(山西)陵川縣及慈州(河北)呂鄉縣並有,色理鮮膩,宜州(轄今湖北宜昌、長陽一帶)諸山亦有。”《本草別說》雲:“蘇州今乃見貢赤、白二種,然入藥不甚佳,惟延州(陝西延安一帶)山中所出最良,揭兩石中取之。延州每以蕃寇圍城,苦無水,乃撅地深廣三五丈,以石脂密固貯水,得經時久不滲漏,宜以此為良”;《本草衍義》曰:“赤石脂,今四方皆有,以舌試之,粘著者為佳。”《本草品匯精要》曰:“用文理細膩者佳,質類滑石而酥軟,色赤。”根據以上本草所述考證,赤石脂色紅,質滑膩酥軟,以有細膩文理或綴唇粘舌者為佳品。
【礦物形態鑒定】水高嶺石Halloysite晶體結構屬單斜晶系隱晶質,個體為片狀或卷曲呈管狀(一般外徑0.04~0.19μm,內徑0.02~0.1μm),集合體綴密塊狀、土狀、粉末狀或呈瓷狀及各種膠凝體外觀;純淨的白色,土狀或瓷狀、蠟狀光澤,硬度1~2.5,相對密度2.0~2.6(因吸附水及層間水含量而異)。其離子前交換能力也發生於顆粒邊緣,因粒度更小而比高嶺石的交換能力強,但低於蒙脫石或蛭石(後兩者兼有結構單元層間離子交換能力)。干燥時吸水,加水後可塑性弱、裂成稜角碎塊;粘舌與否與集合體致密程度、細膩程度(結構、構造)有關,即取決於粒度、雜質分散狀態均勻性、孔隙度等。
【藥材性狀鑒定】本品為塊狀集合體,呈不規則的塊狀。粉紅色、紅色至紫紅色;或有紅白相間的花紋。質軟,易碎,斷面有的具蠟樣光澤。吸水性強。具粘土氣,味淡,嚼之無沙粒感。
【藥材顯微鑒定】透射偏光鏡下:薄片中無色透明,有時微帶黃褐色。結晶極細,一般偏光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根本不能分辨其晶粒界限;低負突起或低正突起,很不明顯。干涉色很低,幾乎似均質體。用電子顯微鏡觀察:呈棒狀、管狀集合體。
【藥材理化鑒定】
1.取本品1小塊(約1g),置具有小孔軟木塞的試管內,灼熱,管壁有較多水生成,小塊顏色變深。(檢查結晶水)
2.取本品粉末約1g,置瓷蒸發皿中,加水10ml與硫酸5ml,加熱至產生白煙,冷卻,緩緩加水20ml,煮沸2~3分鐘,濾過,濾渣為淡紫棕色,濾液顯鋁鹽的各種反應。
3.取上述濾液1ml,加亞鐵氰化鉀試液,即發生深藍色沉澱。(檢查鐵鹽)
【生境分布】赤石脂主要產地有遼寧、內蒙古、河北、河南、山西、陝西、甘肅、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四川等地;西藏羊八井也有分布。主銷華北、東北、中南等地區。
【采集加工】挖出後揀去雜石、泥土,選取紅色滑膩如脂的塊狀體入藥用。
【飲片炮制】
1.赤石脂:除去雜質,打碎或研細粉。
2.煅赤石粉:取赤石脂細粉,用醋調勻,搓條,切段,干燥,照明煅法煅至紅透。用時搗碎。
【性能功用】甘、酸、澀,溫。歸胃經、大腸經。澀腸,止血,生肌斂瘡。用於久瀉久痢,大便出血,崩漏帶下;外治瘡瘍不斂,濕疹膿水浸淫。內服:9~12g,水煎服。外用:適量,研末敷患處。
【附注】置干燥處貯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