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定中藥材名】斑蝥
【藥材來源鑒定】本品為芫青科昆蟲南方大斑蝥Mylabris phalerata Pallas或黃黑小斑蝥Mylabris cichorii L.的干燥體。蝥,由矛字演化而來,即矛刺。此蟲背部黑色鞘翅上有3條黃色橫斑,入藥有很強的刺激性和毒性,觸及皮膚則使皮膚發紅、刺痛,故名斑蝥。
【藥材歷史考證】斑蝥,原名斑貓。其始載本草為《神農本草經》。《本草經集注》雲:“豆花時取之,甲上黃黑斑色,如巴豆大者是也。”《雷公炮炙論》曰:“斑貓背上一畫黃,一畫黑,觜尖處一小點赤,在豆葉上居,食豆葉汁。”《蜀本草》引《新修本草圖經》雲:“七月八月,大豆葉上甲蟲,長五六分,黃斑文,烏腹者,今所在有之。”《本草圖經》曰:“斑貓,生河東川谷,今處處有之。七月八月大豆盛時,此蟲多在葉上,長五六分,甲上黃黑斑文,烏腹尖喙,如巴豆大,就葉上采之,陰干。古方書多有用此,其字或作斑蠡,亦作斑蚝,入藥不可令生,生即吐瀉人。”《本草綱目》曰:“斑言其色,蝥刺言其毒,如矛刺也。”根據以上本草所述考證,與現今藥用的斑蝥相符。
【動物形態鑒定】
1.南方大斑蝥體型較大,長橢圓形。體長24~31mm,黑色,被黑色長絨毛。頭圓三角形,具粗密刻點,額中央具一條光滑縱紋。復眼大,位於頭的兩側,略呈腎髒形。觸角一對,線狀,共11節,末端數節膨大呈棒狀,末節基部明顯窄於前節。前胸背板中央縱溝不明顯。後緣前面中央有1凹陶。後緣稍向上翻,波曲形,小片長形。鞘翅基部有一對較大的黃色斑,略呈方圓形,翅中央前後各有一黃色波紋狀橫帶。翅面黑色部分刻點密集,密生絨毛,黃色部分刻點和絨毛較疏。鞘翅下面有一對透明的膜質翅,褐色。足三對,有黑色長絨毛,前足和中足的跗節均為5節,後足跗節為4節,跗節先端有爪2個。足關節處能分泌黃色毒液。腹面赤,具黑色長絨毛。
2.黃黑小斑蝥 與南方大斑蝥主要區別特征:體較小,長11~15mm,全體被黑色長毛。前胸背板中央有縱溝一條。觸角末節基部與前節等寬。
【藥材性狀鑒定】
1.南方大斑蝥:呈長圓形,長1.5~2.5cm,寬0.5~1cm。頭及口器向下垂,有較大的復眼及觸角各1對,觸角多已脫落。背部具革質鞘翅1對,黑色,有3條黃色或棕黃色的橫紋;鞘翅下面有棕褐色薄膜狀透明的內翅2片。胸腹部烏黑色,胸部有足3對。有特殊的臭氣。
2.黃黑小斑蝥:體型較小,長1~1.5cm。
【藥材顯微鑒定】
1.南方大斑蝥:粉末棕黑色。①體表剛毛極多,棕褐色,細刺狀,長50~450μm或更長,中段直徑5~8μm。②體表碎片稜角明顯,棕色,表面平或具小瘤突,有的可見短小的刺和剛毛脫落後的小凹窩。③板狀肌纖維易見,板塊狀、條狀或數條成束,黃白色,微透明,可見順直紋理,有時具橫向環紋。④氣管壁組織具整齊條狀增厚壁,白色,其下有透明膜狀物襯托。⑤翅碎塊可見黃白色及黑褐色相間的斑紋,在黑褐色部分具交錯排列微突起的紐扣狀圓環,直徑34~54μm,表面具剛毛。
2.黃黑小斑蝥:粉末灰褐色。肌纖維大小不等,邊緣不整齊,半透明,表面具細密的網狀小方格,或僅見密集的整齊的順紋。體表剛毛較小。
【藥材理化鑒定】取本品粉末3g,加氯仿20ml,振搖,浸泡2小時,濾過,濾液蒸干,殘渣用石油醚(30℃~60℃)洗三次,每次5ml,小心傾去上清液,殘渣加氯仿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斑蝥素對照品加氯仿制成每1ml含5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氯仿一丙酮(98:2)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0.1%溴甲酚綠乙醇溶液,熱風吹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生境分布】喜成群集生活在菜園、棉田附近,食害花生、大豆、芝麻、茄子、棉花、瓜類的葉片。南方大斑蝥除黑龍江、吉林、內蒙古、青海、西藏外,全國其他地區均有分布。黃黑小斑蝥在全國大部分地區均有分布。
【采集加工】夏、秋二季捕捉,悶死或燙死,曬干。
【飲片炮制】
1.生斑蝥:除去雜質。
2.米斑蝥:取淨斑蝥與米拌炒至米呈黃棕色,取出,除去頭、翅、足。每斑蝥10kg,用米2kg。
【性能功用】辛,熱;有大毒。歸肝經、胃經、腎經。破血消癥,攻毒蝕瘡,發泡冷灸。用於癥瘕癌腫,積年頑癬,瘰疬贅疣,癰疽不潰,惡瘡死肌。內服:0.03~0.06g,炮制後煎服,或入丸散用。外用:適量,研末或浸酒醋,或制油膏塗敷患處。不宜大面積用。本品有大毒,內服慎用,孕婦禁用。
【附注】置干燥處貯藏,防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