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定中藥材名】薄荷
【藥材來源鑒定】本品為唇形科植物薄荷Mentha haplocalyx Briq.的干燥地上部分。
【藥材歷史考證】薄荷的始載本草《雷公炮炙論》曰:“莖性燥。”《新修本草》雲:“莖葉似荏而尖長,根經冬不死,又有蔓生者。功用相似。”《本草綱目》曰:“薄荷,人多栽莳,二月宿根生苗,清明前後分之。方莖赤色,其葉對生,初時形長而頭圓,及長則尖。吳、越、川、湖人多以代茶。蘇州所莳者,莖小而氣芳,江西者稍粗,川蜀者更粗,入藥以蘇產為勝。”根據以上本草所述考證,藥用與唇形科植物薄荷相符。
【植物形態鑒定】多年生芳香草本。莖直立,高30~60cm,銳四稜形,上部被倒向微柔毛,下部僅沿稜上被微柔毛,多分枝。葉對生,葉柄長2~10mm;葉片長圓狀披針形、披針形、橢圓形或卵狀披針形,長3~7cm,寬0.8~3cm,先端銳尖,基部楔形,邊緣在基部以上疏生粗大的牙齒狀鋸齒,兩面具柔毛及黃腺鱗。輪傘花序腋生,花萼管狀鐘形,長約2.5mm,具10脈,萼齒5,狹三角狀鑽形,先端長銳尖;花冠淡紫色,冠檐4裂,上裂片先端2裂,較大,其余3裂片近等大;雄蕊4,均伸出於花冠外,花絲絲狀,無毛,花藥卵圓形,2室平行;花柱略超出雄蕊,柱頭2淺裂,子房4全裂,花盤裂片與子房裂片互生。小堅果卵圓形,具小腺窩。花期7~9月,果期11月。
【藥材性狀鑒定】本品莖呈方柱形,有對生分枝,長15~40cm,直徑0.2~0.4cm;表面紫棕色或淡綠色,稜角處具茸毛,節間長2~5cm;質脆,斷面白色,髓部中空。葉對生,有短柄;葉片皺縮卷曲,完整者展平後呈寬披針形、長橢圓形或卵形,長2~7cm,寬1~3cm;上表面深綠色,下表面灰綠色,稀被茸毛,有凹點狀腺鱗。輪傘花序腋生,花萼鐘狀,先端5齒裂,花冠淡紫色。揉搓後有特殊清涼香氣,味辛涼。
【藥材顯微鑒定】葉表面觀:腺鱗頭部8細胞,直徑約至90μm,柄單細胞;小腺毛頭部及柄部均為單細胞。非腺毛1~8細胞,常彎曲,壁厚,微具疣狀突起。下表皮氣孔多見,直軸式。
【藥材理化鑒定】取本品葉的粉末少量,經微量升華得油狀物,加硫酸2滴及香草醛結晶少量,初顯黃色至橙黃色,再加水1滴,即變紫紅色。
【生境分布】生於水旁潮濕地。分布於我國南北各地,並有大面積栽培。主產於江蘇。
【采集加工】夏、秋二季莖葉茂盛或花開至三輪時,選晴天,分次采割,曬干或陰干。
【飲片炮制】除去老莖及雜質,略噴清水,稍潤,切短段,及時低溫干燥。
【性能功用】辛,涼。歸肺經、肝經。宣散風熱,清頭目,透疹。用於風熱感冒,風溫初起,頭痛,目赤,喉痺,口瘡,風疹,麻疹,胸脅脹悶。內服:3~6g,水煎服。入煎劑宜後下。
【附注】置陰涼干燥處貯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