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中藥網 >> 中藥鑒定 >> 地黃的鑒別方法

地黃的鑒別方法

  【鑒定中藥材名地黃

  【藥材來源鑒定】本品為玄參科植物地黃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的干燥根莖。該藥材鮮品表面呈黃色。前人用水試法檢驗其干燥品的質量優劣。將其置水中,浮漂在上的稱天黃,半沉半浮的稱人黃,下沉水底的稱地黃,質量以地黃為優,人黃次之,天黃最差,故有地黃之名。

  【藥材歷史考證】地黃原名干地黃,其始載本草為《神農本草經》。《名醫別錄》雲:“生成陽川澤,黃土地者佳,二月、八月采根,陰干。”《日華子本草》雲:“生者水浸驗,浮者名天黃,半浮半沉者名人黃,沉者名地黃,沉者力佳,半沉者次,浮者劣。煎忌鐵器。”《本草圖經》曰:“二月生葉布地便出似車前葉,上有皺文而不光,高者及尺余,低者三四寸。其花似油麻花而紅紫色,亦有黃花者。其實作房如連翹,子甚細而沙褐色。根如人手指,通黃色,粗細長短不常,二月、八月采根。”《本草衍義》曰:“葉如甘露子,花如脂麻花,但有細斑點,北人謂之牛子。花、莖有微細短白毛。”《本草綱目》曰:“今人惟以懷慶地黃為上。亦各處隨時興廢不同爾。地黃初生塌地。葉如山白菜而毛澀,葉面深青色,又似小芥葉而頗厚,不叉丫。葉中撺莖,上有細毛。莖梢開小筒子花,紅黃色,結實如小麥粒。根長四五寸,細如手指,皮赤黃色,如羊蹄根及胡蘿卜根,曝干乃黑,生食作土氣。”根據以上本草所述考證,與現今所用地黃原植物基本一致。所述根細如手指者,系指野生品,現河南等地栽培者,根莖粗壯肥厚。

  【植物形態鑒定】多年生草本,高10~40cm,密被灰白色長柔毛和腺毛。根莖肉質,鮮時黃色,栽培品直徑可達9cm。莖紫紅色。基生葉集成蓮座狀,莖生葉互生而向上漸縮小;葉片卵形至長橢圓形,上面綠色.下面略帶紫色或紫紅色,長2~13cm,寬1~6cm,邊緣具不規則鈍齒,基部漸狹成柄。花在莖頂排成總狀花序,或單生於葉腋;花梗長0.5~3cm,細弱,彎曲而後上升;花萼鐘狀,長1~1.5cm,5裂;花冠長3~4.5cm.筒部多少彎曲,外面紫紅色,被多細胞長柔毛,頂部5裂,裂片長5~7mm;雄蕊4,2強;雌蕊1,子房上位。蒴果卵形至長卵形,長1~1.5cm。花果期4~7月。

  【藥材性狀鑒定

  1.鮮地黃:呈紡錘形或條狀,長8~24cm,直徑2~9cm。外皮薄,表面淺紅黃色,具彎曲的縱皺紋、芽痕、橫長皮孔樣突起及不規則疤痕。肉質,易斷,斷面皮部淡黃白色,可見橘紅色油點,木部黃白色,導管呈放射狀排列。氣微,味微甜、微苦。

  2.生地黃:多呈不規則的團塊狀或長圓形,中間膨大,兩端稍細,有的細小,長條狀,稍扁而扭曲,長6~12cm,直徑2~6cm。表面棕黑色或棕灰色,極皺縮,具不規則的橫曲紋。體重,質較軟而韌,不易折斷,斷面棕黑色或烏黑色,有光澤,具黏性。氣微,味微甜。

  【藥材顯微鑒定】橫切面:木栓細胞數列。皮層薄壁細胞排列疏松;散有較多分胞,含橘黃色油滴;偶有石細胞。韌皮部較寬,分泌細胞較少。形成層成環。木質部射線寬廣;導管稀疏,排列成放射狀。

  生地黃粉末深棕色。木栓細胞淡棕色,斷面觀類長方形,排列整齊。薄壁細胞類圓形,內含類圓形細胞核。分泌細胞形狀與一般薄壁細胞相似,內含橙黃色或橙紅色油滴狀物。具緣紋孔及網紋導管直徑約至92μm。

  【藥材理化鑒定】取本品粉末2g,加甲醇20ml,置水浴上加熱回流1小時,放冷,濾過,濾液回收甲醇至5ml,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梓醇對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氯仿一甲醇一水(70:30:5)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茴香醛試液,在105℃烘約5分鐘,放冷,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生境分布】生於砂質壤土,常見於荒山坡、山腳、牆邊、路旁等處。分布於遼寧、河北、山西、內蒙古、陝西、甘肅、河南、湖北、江蘇、安徽、山東等省區。全國各地均有栽培。以河南栽培品質量最佳,習稱懷地黃。

  【采集加工】秋季采挖,除去蘆頭、須根及泥沙,鮮用,成將地黃緩緩烘焙至約八成干。前者習稱“鮮地黃”,後者習稱“生地黃”。

  【飲片炮制

  1.生地黃:除去雜質,洗淨,悶潤,切厚片,干燥。

  2.熟地黃

  (1)取淨生地黃,照酒炖法(附錄)炖至灑吸盡,取出,晾曬至外皮黏液稍干時,切厚片或塊,干燥,即得。每生地黃100kg,用黃酒30~50kg。

  (2)取淨生地黃,照蒸法蒸至黑潤,取出,曬至約八成千時,切厚片或塊,干燥,即得。

  【性能功用

  1、鮮地黃:甘、苦,寒。歸心經肝經腎經。清熱生津,涼血,止血。用於熱風傷陰,舌绛煩渴,發斑發疹,吐血,衄血,咽喉腫痛。

  2、生地黃:甘,寒。歸心經、肝經、腎經。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用於熱病舌绛煩渴,陰虛內熱,骨蒸勞熱,內熱消渴,吐血,衄血,發斑發疹。熟地黃甘,微溫。歸肝、腎經。滋陰補血,益精填髓。

  用於肝腎陰虛,腰膝酸軟,骨蒸潮熱,盜汗遺精,內熱消渴,血虛萎黃,心悸怔忡,月經不調,崩漏下血,眩暈,耳鳴,須發早白。內服:鮮地黃12~30g。生地黃、熟地黃9~15g。水煎服。

  【附注】置通風干燥處貯藏。


神農中藥網 www.yesae.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