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定中藥材名】大戟
【藥材來源鑒定】本品為大戟科植物大戟Euphorbia pekinensis Rupr.的干燥根。戟,即古代的一種兵器,具有利刃。本品毒性較大,誤入口中,有利刃刺喉感,故名大戟。又名京大戟。
【藥材歷史考證】大戟的始載本草為《神農本草經》。《蜀本草》引《新修本草圖經》雲:“苗似甘遂,高大。葉有白汁。花黃。根似細苦參,皮黃黑,肉黃白。五月采苗,二月八月采根用。”《本草圖經》曰:“今近道多有之。春生紅芽,漸長作叢,高一尺已來。葉似初生楊柳小團。三月四月開黃紫花,團圓似杏花,又似蕪荑。根似細苦參,皮黃黑,肉黃白色。秋冬采根,陰干。”並附有“滁州大戟”和“並州大戟”圖。李時珍曰:“大戟生平澤甚多。直莖,高二三尺,中空,折之有白漿。葉長狹如柳葉而不團,其梢葉密攢而上。杭州紫大戟為上,江南土大戟次之。北方綿大戟色白,其根皮柔韌如綿,甚峻利,能傷人。弱者服之,或至吐血,不可不知。”根據以上本草圖文考證,其主流品種與現今藥用大戟相符。而李時珍所述“北方綿大戟色白,其根皮柔韌如綿”的品種,則為現今瑞香科植物瑞香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 L。又名綿大戟。
【植物形態鑒定】多年生草本,高30~80cm,含白色乳汁。根呈圓錐形。莖直立,被白色短柔毛,上部分枝。葉互生,近無柄;葉片長圓狀披針形至披針形,長3~8cm,寬5~13mm,全緣,背面稍被白粉。花單性,雌雄同株,傘形聚傘花序頂生;通常有5傘梗;腋生者多僅有1傘梗,傘梗頂端具1杯狀聚傘花序;其基部具卵形或卵狀披針形苞片5枚,輪生,杯狀花序總苞壇形,頂端4裂,腺體橢圓形,無花瓣狀附屬物;雄花多數,每花具雄蕊1枚;雌花1朵,子房球形,3室,花柱3,頂端2裂。蒴果三稜狀球形,表面有疣狀突起;種子卵形,灰褐色。花期4~5月,果期6~7月。
【藥材性狀鑒定】本品呈不整齊的長圓錐形,略彎曲,常有分枝,長10~20cm,直徑1.5~4cm。表面灰棕色或棕褐色,粗糙,有縱皺紋、橫向皮孔及支根痕。頂端略膨大,有多數莖基及芽痕。質堅硬,不易折斷,斷面類白色或淡黃色,纖維性。氣微,味微苦澀。
【藥材顯微鑒定】本品粉末淡黃色。澱粉粒單粒類圓形或卵圓形,直徑3~15μm,臍點點狀或裂縫狀;復粒由2~3分粒組成。草酸鈣簇晶直徑19~40μm。具緣紋孔及網紋導管較多見,直徑26~50μm。纖維單個或成束,壁較厚,非木化。無節乳管多碎斷,內含黃色微細顆粒狀乳汁。
【藥材理化鑒定】取本品手切薄片2片,一片加冰醋酸與硫酸各1滴,置顯微鏡下觀察,在韌皮部乳管群處呈現紅色,5分鐘後漸退去;另一片加氫氧化鉀試液,呈棕黃色。
【生境分布】生於山坡路旁、荒地、草叢、林緣及疏林下。除新疆、西藏外,全國其他各省區均有分布。
【采集加工】秋、冬二季采挖,洗淨,曬干。
【飲片炮制】
1.大戟:除去雜質,洗淨,潤透,切厚片,干燥。
2.醋大戟:取淨大戟,照醋煮法煮至醋吸盡。每100kg大戟,用醋30kg。
【性能功用】苦,寒;有毒。歸肺經、脾經、腎經。瀉水逐飲。用於水腫脹滿,胸腹積水,痰飲積聚,氣逆喘咳,二便不利。內服:1.5~3g,水煎服。孕婦禁用;不宜與甘草同用。
【附注】
1.置干燥處貯藏,防蛀。
2.茜草科植物紅大戟Knoxia valerianoides Thorel et Pitard的塊根,在我國部分地區亦作大戟藥用。現代有些文獻記載其功效與大戟相似。但據考證,此種紅大戟並非古代本草所記載的傳統藥用大戟。大戟科植物大戟Euphorbia pekinensis Rupr.的幼芽呈紅色,符合古代本草所載大戟“春生紅芽”的特征。因此,茜草科植物紅大戟Knoxia valerianoides Thorel et Pitard並非古代本草所載的紅芽大戟。
紅大戟是因其根皮紅色而得名。僅產於福建、廣東、廣西及雲南等省區。其原植物特征:莖直立或上部稍呈蔓狀;葉對生,有托葉;聚傘花序密集成頭狀,花萼鐘狀,4裂;花冠管狀,淡紫紅色,4裂;雄蕊4;果實,近球形,有4~8稜。花期9月,果期10月。其藥材性狀特征:塊根略呈紡錘形,偶有分枝,稍彎曲,長3~10cm,直徑0.6~1.2cm。表面紅褐色或紅棕色,粗糙,有扭曲的縱皺紋。上端常有細小的莖痕。質堅實,斷面皮部紅褐色,木部棕黃色。無臭,味甘、微辛。其功效與大戟相似而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