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定中藥材名】地錦草
【藥材來源鑒定】本品為大戟科植物地錦Euphorbia humifusa Willd.或斑地錦Euphorbia maculata L.的干燥全草。此草布地而生,紫莖綠葉,狀如錦繡地氈,故名地錦草。
【藥材歷史考證】地錦草的始載本草《嘉祐本草》曰:“地錦草,……生近道田野,出滁州者尤良。莖葉細弱,蔓延於地,莖赤,葉青紫色,夏中茂盛。六月開紅花,結細實。取苗子用之。”李時珍曰:“田野、寺院及階砌間皆有之小草也。就地而生,赤莖,黃花,黑實,狀如蒺藜之朵,斷莖有汁。”根據以上本草所述考證,與現今藥用地錦草相符。其“葉青紫色”者,應是斑地錦Euphorbia maculata L.。
另外,地錦一名的始載本草《本草拾遺》雲:“地朕,一名地錦,一名地噤。葉光淨,露下有光,蔓生,節節著地。”地朕一名的始載本草為《吳普本草》。陳藏器又雲:“地錦,……生淮南林下,葉如鴨掌,籐蔓著地節處有根,亦緣樹石,冬月不死,山人產後用之。一名地噤。”以上本草所述不詳,難以考定其植物來源。
【植物形態鑒定】
1.地錦一年生草本,具白色乳汁。莖纖細匍匐,長約20cm,近基部分枝,帶紫紅色,無毛。葉通常對生,無柄或有短柄;葉片長圓形或橢圓形,長5~10mm,寬3~6mm,頂端鈍圓,基部偏斜,邊緣有不明顯的細鋸齒,綠色或帶紅紫色,兩面無毛或疏被短柔毛。杯狀聚傘花序腋生;總苞倒圓錐形,淺紅色或綠色,頂端4裂,裂片長三角形;腺體4,橫長圓形,具白色花瓣狀附屬物;子房3室,花柱3,先端2裂。蒴果三稜狀球形,無毛。種子卵形,黑褐色或黑灰色,外面被白色蠟粉,長約1.2mm,寬約0.7mm。花期7~8月,果期9~10月。
2.斑地錦與地錦主要區別特征:莖密被白色細柔毛;葉上面中央有長線狀紫紅色斑。葉和果均疏被白色短柔毛;種子灰紅色。
【藥材性狀鑒定】
1.地錦常:皺縮卷曲,根細小。莖細,呈叉狀分枝,表面帶紫紅色,光滑無毛或疏生白色細柔毛;質脆,易折斷,斷面黃白色,中空。單葉對生,具淡紅色短柄或幾無柄;葉片多皺縮或已脫落,展平後呈長橢圓形,長5~10mm,寬4~6mm;綠色或帶紫紅色,通常無毛或疏生細柔毛;先端鈍圓,基部偏斜,邊緣具小鋸齒或呈微波狀。杯狀聚傘花序腋生,細小。蒴果三稜狀球形,表面光滑。種子細小,卵形,褐色。氣微,味微澀。
2.斑地錦:葉上表面具紅斑,蒴果被稀疏白色短柔毛。
【藥材顯微鑒定】本品粉末綠褐色。葉表皮細胞外壁呈乳頭狀突起。葉肉組織中細脈末端周圍的細胞,放射狀排列成圓形。非腺毛3~8細胞,直徑約14μm,多碎斷。無節乳管中可見細小片狀澱粉粒。
【藥材理化鑒定】取上述藥材粗粉各2g,加甲醇20ml,冷浸過夜,濾過。濾液用石油醚抽取3次,將甲醇提取液濃縮至4ml,供以下實驗:
1.將提取液滴在濾紙上,滴加1%三氯化鋁乙醇溶液,置紫外光燈下觀察,斑點加深為深黃色。取提取液2ml加入數滴濃鹽酸及少量鎂粉,溶液呈紅色。(檢查黃酮類)
2.將提取液滴在濾紙上,再滴加0.1%溴酚藍溶液,立即在藍色的背景上顯黃色斑點。(檢查有機酸)
【生境分布】地錦生於山坡荒地、平原田野、路旁;分布於遼寧、吉林、黑龍江、河北、山西、內蒙古、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河南、湖北、湖南、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東、台灣、雲南、貴州、四川、西藏等省區。斑地錦生於原野荒地、田間、路旁;分布於河北、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東、廣東、廣西等省區。
【采集加工】夏、秋二季采收,除去雜質,曬干。
【飲片炮制】除去雜質,噴淋清水,稍潤,切段,曬干。
【性能功用】辛,平。歸肝經、大腸經。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用於痢疾,腸炎,咯血,尿血,便血,崩漏,瘡疖癰腫。內服:9~20g(鮮品30~60g),水煎服。外用:鮮品適量。
【附注】置通風干燥處貯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