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中藥網 >> 中藥鑒定 >> 大棗的鑒別方法

大棗的鑒別方法

  【鑒定中藥材名】大棗

  【藥材來源鑒定】本品為鼠李科植物棗Ziziphus jujuba Mill.的干燥成熟果實。

  【藥材歷史考證】大棗的始載本草為《神農本草經》。《本草圖經》曰:“大棗,干棗也。……今近北州郡皆有,而青、晉、绛州者特佳。江南出者堅燥少脂。”並附有“大棗”圖。李時珍曰:“棗木赤心,有刺。四月生小葉,尖觥光澤。五月開小花,白色微青。南北皆有,惟青、晉所出者肥大甘美,入藥為良。”根據以上本草圖文所述考證,與現今藥用大棗相符。

  【植物形態鑒定】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達10m。有長枝,短枝和無芽新枝比長枝光滑,呈“之”字形曲折,具成對的針刺,長刺可達3cm,粗直,短刺下彎,長4~6mm。葉互生,葉柄長1~10mm;葉片紙質,卵形或卵狀橢圓形,長3~7cm,寬1.5~4cm,頂端常鈍圓,具小尖頭,基部近圓形,邊緣有圓鋸齒,兩面無毛,或僅下面沿脈有微毛,基生三出脈;托葉刺纖細。花黃綠色,無毛,具短總花梗,單生或2~8個密集成腋生聚傘花序,花梗長2~3mm,萼片5,卵狀三角形;花瓣5,倒卵圓形;花盤圓形,5裂,雄蕊5;子房陷入花盤內,2室。核果矩圓形或長卵圓形,長2~3.5cm,直徑1.5~2cm,成熟時紅色,後變紅紫色,中果皮肉質肥厚,味甜,果核兩端尖。花期5~7月,果期8~9月。

  【藥材性狀鑒定】本品呈橢圓形或球形,長20~35mm,直徑15~25mm。表面暗紅色,略帶光澤,有不規則皺紋。基部凹陷,有短果梗。外果皮薄,中果皮棕黃色或淡褐色,肉質,柔軟,富糖性而油潤。果核紡錘形,兩端銳尖,質堅硬。氣微香,味甜。

  【藥材顯微鑒定】棗果肉橫切面:外果皮最外為1列表皮細胞,胞腔充滿棕紅色物質並有顆粒狀物;外被厚5~7.5μm的角質層;內側為4~6層厚角細胞,內含無色半透明團塊狀物。中果皮由類圓形薄壁細胞組成,細胞間隙大,散列不規則走向的細小維管束;薄壁細胞含顆粒狀團塊和草酸鈣方晶及簇晶。

  【藥材理化鑒定】取大棗果肉碎塊,用乙醇浸泡過夜。

  1.取浸出液滴於濾紙上,置紫外光燈(365nm)下觀察,顯藍色熒光。(檢查香豆素類)

  2.取浸出液1ml,加3%碳酸鈉溶液1ml,於水浴上加熱3~5分鐘,放冷,再加入重氮化試劑,溶液呈紫紅色。(檢查香豆素類)

  3.取浸出液1ml,加鹽酸羟胺試液及10%氫氧化鉀的甲醇溶液至呈鹼性,於水浴上加熱至反應完全,冷卻,加鹽酸酸化,並加入1%三氯化鐵試液,混勻,溶液呈橙紅色。(檢查香豆素類)

  4.取浸出液適量置蒸發皿中,於水浴上濃縮至於,加稀鹽酸溶解,濾過。在3支試管中各加入2ml濾液,分別加1滴碘化铋鉀、碘化汞鉀、硅鎢酸試劑,各自產生橘紅色、黃色、白色沉澱。(檢查生物鹼)

  【生境分布】生於山區、丘陵或平原。廣為栽培。分布於遼寧、吉林、河北、山西、陝西、甘肅、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東、雲南、貴州、四川等省區。

  【采集加工】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曬干。

  【飲片炮制】除去雜質,洗淨,曬干。用時破開或去核。

  【性能功用】甘,溫。歸脾經胃經。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用於脾虛食少,乏力便溏,婦人髒躁。內服:6~15g,水煎服。濕盛脘腹脹滿,食積,蟲積,齲齒作痛,以及痰熱咳嗽者均忌服。

  【附注】置干燥處貯藏,防蛀。


神農中藥網 www.yesae.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