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中藥網 >> 中藥鑒定 >> 九香蟲的鑒別方法

九香蟲的鑒別方法

  【鑒定中藥材名】九香蟲

  【藥材來源鑒定】本品為蝽科動物九香蟲Aspongopus chinensis Dallas的干燥體。

  【藥材歷史考證】九香蟲的始載本草《本草綱目》曰:“九香蟲,產於貴州永寧衛赤水河中。大如小指頭,狀如水黾,身青黑色。至冬伏於石下,土人多取之,以充人事。至驚蟄後即飛出,不可用矣。”根據以上本草所述考證,與本品相符。

  【動物形態鑒定】全體呈六角狀長卵圓形,長18~20mm,寬約10mm,褐色帶紫紅色,有銅色光澤。頭部狹尖,略呈三角形,復眼突出,呈卵圓形,位於近基部內側。單眼一對,橙黃色。喙較短。觸角一對,5節,前4節黑色,第5節除基部外為紅黃色。第1節較粗,圓筒狀,長為第2節之半,其余4節較細長而扁,第2節長於第3節。前胸背板及小盾片均具不規則橫皺紋。前胸背板前狹後闊,兩側近乎斜直,前緣凹進,後緣略拱出,中部橫直,側角顯著。小盾片大。背翅2對,胸足3對,後足最長,附節3。後胸腹背板近前緣區有2個孔,位於後足基前外側,能放出臭氣。側接緣黑色,每節中間有暗紅黃色斑點,腹部背面為紅褐色。

  【藥材性狀鑒定】本品略呈六角狀扁橢圓形,長1.6~2cm,寬約1cm。表面棕褐色或棕黑色,略有光澤。頭部小,與胸部略呈三角形,復眼突出,卵圓狀,單眼1對,觸角1對各5節,多已脫落。背部有翅2對,外面的1對基部較硬,內部1對為膜質,透明;胸部有足3對,多已脫落。腹部棕紅色至棕黑色,每節近邊緣處有突起的小點。質脆,折斷後腹內有淺棕色的內含物。氣特異,味微鹹。

  【藥材顯微鑒定】粉末特征:棕紅色。①體壁碎片呈深棕色,表面有魚鱗狀突起並有黃色凹窩散在,上有短剛毛著生,剛毛長3~4μm。②橫紋肌纖維較多,單個或成束,多碎斷呈薄片狀,有細密橫紋,明暗相間呈波狀紋理。③氣管壁碎片淡棕色,具棕色螺旋絲,排列呈柵欄狀,絲間有淡灰色小斑點。

  【生境分布】成蟲與若蟲均稍有群居性。喜食瓜類作物。在土塊、石塊下及石縫中越冬。3月上旬出現,4-7月產卵孵化,8月羽化為成蟲,10月後越冬。分布於華東、西南及廣東、廣西、湖南、湖北、河南等地。主產於四川。

  【采集加工】11月至次年3月前捕捉,置適宜容器內,用酒少許將其悶死,取出陰干,或置沸水中燙死,取出,干燥。

  【飲片炮制

  1.九香蟲:除去雜質。

  2.炒九香蟲:取淨九香蟲,照清炒法炒至有香氣。

  【性能功用】鹹,溫。歸肝經脾經腎經。理氣止痛,溫中助陽。用於胃寒脹痛,肝胃氣痛,腎虛陽痿,腰膝酸痛。內服:3~9g,水煎服。外用:適量,煎水熏洗。

  【附注】置木箱內襯以油紙貯藏,防潮、防蛀。


神農中藥網 www.yesae.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