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定中藥材名】爐甘石
【藥材來源鑒定】本品為碳酸鹽類礦物菱鋅礦或水鋅礦,主含碳酸鋅。
【藥材歷史考證】爐甘石的始載本草《本草品匯精要》曰:“此種(爐甘石)出川廣、池州(今安徽貴池市)山谷。其形膩軟,稜層作塊,大小不一,有粉紅色如梅花瓣者,亦有青白色而挾石者,入藥惟以純白而膩者佳,余色粗砺為劣。”《本草綱目》曰:“爐甘石所在坑冶處皆有,川蜀、湘東最多,而太原、澤州、陽城、高平、靈丘(今山西者)、融縣(今廣西融縣)及雲南者為勝,金銀之苗也,其塊大小不一,狀似羊腦,松如石脂,亦粘舌。產於金坑者,其色微黃,為上。產於銀坑者,其色白,或帶青,或帶綠,或粉紅。”根據以上本草所述考證,與礦物菱鋅礦(碳酸鋅)極相符。但據文獻報道,當前主產於廣西的爐甘石及其調往各地的爐甘石樣品,經鑒定除有菱鋅礦外,尚有水鋅礦,而且水鋅礦也產於鉛鋅礦床氧化帶,並為鋅礦氧化帶中的一種表生礦物,和菱鋅礦伴生,故市售品有以菱鋅礦或和水鋅礦為主的近乎單礦物之集合體,也有以菱鋅礦為主的多礦物集合體。爐甘石主要治眼科疾病,都是煅燒後用。菱鋅礦(碳酸鋅)經燒後變為氧化鋅。而水鋅礦(鹼性碳酸鋅)煅燒後同樣變為氧化鋅,與菱鋅礦可起到同樣的藥理作用。因此,菱鋅礦與水鋅礦,在當前均為爐甘石的礦物來源。
【礦物形態鑒定】
1.菱鋅礦Smithsonite:晶體結構屬三方晶系。單個晶體呈菱面體或復三方偏三角面體,但極少見。常呈鐘乳狀、塊狀、土狀、皮殼狀集合體。純者白色,常被染成灰白、淡黃、淺綠或淺褐色。透明至半透明,玻璃光澤或暗淡土狀光澤,晶面上有時呈珍珠光澤。硬度4.5~5,性脆,斷口參差狀。相對密度4~4.5。
2.水鋅礦Hydrozincite:晶體結構屬單斜晶系。呈塊狀、土狀、多孔至致密狀,皮殼狀,具細纖維構造的同心帶狀。白色至灰黃、褐紫、淺紫色。土狀光澤,亦呈絹絲光澤。硬度4。相對密度3.2~3.8。
【藥材性狀鑒定】
1.生甘石(菱鋅礦):本品為塊狀或鐘乳狀集合體,呈不規則的塊狀。白色、灰白色或淺土黃色,條痕灰白色或淡棕色。表面有凹陷或多孔隙,似蜂窩狀。土狀光澤,不透明,體輕,質較硬而脆,易碎,斷面白色或淺土黃色,有的黃白相間似花紋狀。氣微,味微澀。
2.浮水甘石(水鋅礦):多為白色,孔隙較多。體輕,質松軟,有較強吸水性,舐之粘舌。
【藥材顯微鑒定】
1.生甘石(菱鋅礦):透射偏光鏡下:薄片中無色透明,但由鐵質污染,結晶較差些,往往呈褐棕色,結晶體菱面體清楚,粒徑一般為0.01mm,粒與粒鑲嵌緊密。折射率:Ne-1.849,No=1.621;雙折射率:Ne-No=0.288。干涉色呈高級彩色,較碳酸鹽礦更鮮艷;平行消光。一軸晶;負光性。
2.浮水甘石(水鋅礦):透射偏光鏡下:微帶黃色,往往呈環形針狀和粒狀。針體常沿解理裂隙分布,長0.03mm,粒狀菱面體清楚,粒徑0.01~0.02mm。折射率:Np=1.640,Nm=1.750;雙折射率:Ng-Np=0.110;干涉色鮮艷(較高);平行消光。二軸晶;正光性。
【藥材理化鑒定】
1.取本品粗粉1g,加稀鹽酸10ml,即泡沸。將此氣體通入氫氧化鈣試液中,即生成白色沉澱。
2.取本品粗粉1g,加稀鹽酸10ml使溶解,濾過,濾液加亞鐵氰化鉀試液,即生成白色沉澱,或雜有微量的藍色沉澱。
【生境分布】菱鋅礦產於原生鉛鋅礦床氧化帶。水鋅礦產於礦床的氧化帶中,為次生礦物。與菱鋅礦共生。二者均產於湖南、廣西、四川、雲南等地。
【采集加工】采挖後,洗淨,曬干,除去雜石。
【飲片炮制】
1.爐甘石:除去雜質,打碎。
2.煅爐甘石:取淨爐甘石,照明煅法煅紅透,再照水飛法水飛,曬干。
【性能功用】甘,平。歸胃經。解毒明目退翳,收濕止癢斂瘡。用於赤目腫痛,眼緣赤爛,翳膜胬肉,潰瘍不斂,膿水淋漓,濕瘡,皮膚瘙癢。外用:適量。
【附注】置干燥處貯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