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中藥網 >> 中藥鑒定 >> 蔓荊子的鑒別方法

蔓荊子的鑒別方法

  【鑒定中藥材名】蔓荊子

  【藥材來源鑒定】本品為馬鞭草科植物單葉蔓荊Vitex trifolia L.var.simplicifolia Cham.或蔓荊Vitex trifoliaL.的干燥成熟果實。本植物莖匍匐,節處常生不定根,似蔓生狀,故名。

  【藥材歷史考證】本品原名蔓荊實,其始載本草為《神農本草經》。《新修本草》雲:“蔓荊,苗蔓生,故名蔓荊。生水濱,葉似杏葉而細莖,長丈余,花紅白色。”所雲即指本品。又雲:“今人誤以為小荊為蔓荊,遂將蔓荊子為牡荊子也。”可見,古代蔓荊子與牡荊子二者常混淆。《蜀本草》引《新修本草圖經》雲:“蔓荊蔓生水濱’苗莖蔓延,春因舊枝而生小葉,五月葉成如杏葉,六月有花淺紅色,蕊黃,九月有實,黑斑,大如梧桐子而輕虛,冬則葉凋。”《本草圖經》曰:“苗莖高四尺,對節生枝,初春因舊枝而生,葉類小楝,至夏甚茂,有花作穗,淺紅色,葉黃白色,花下有青萼,至秋結實斑黑如梧桐子許大,而輕虛,八月九月采。一說作蔓生,故名蔓荊,而今所有並非蔓也。”《本草綱目》曰:“其枝小弱如蔓,故日蔓生。”根據以上本草所述“九月有實,黑斑,大如梧桐子而輕虛”特征考證,與本品相符。

  【植物形態鑒定

  1.單葉蔓荊:落葉灌木,高約3m,有香氣。莖匍匐,節處常生不定根。幼枝四方形,密被細柔毛,老枝漸變圓,毛漸脫落。單葉對生;葉柄短;葉片倒卵形或近圓形,長2.5~5cm,寬1-5~3cm,頂端通,常鈍圓或有短尖頭,基部楔形,全緣,表面綠色,無毛或被柔毛,背面白色,密被柔毛和腺點。圓錐花序頂生,花序梗密被灰白色絨毛;花萼鐘形,頂端5淺裂,外面有絨毛;花冠淡紫色,外面及喉部有毛,花冠管內有較密的長柔毛,頂端5裂,二唇形,下唇中間裂片較大;雄蕊4,伸出花冠筒外;子房上位,球形,密生腺點;柱頭2裂。核果球形,直徑約5mm,成熟時黑色,大部分為宿萼包圍,外被灰白色絨毛。花期7~8月,果期8~10月。

  2.蔓荊與單葉蔓荊主要區別特征:莖直立,無不定根;葉通常為三出復葉,有時僅在側枝上可見單葉。花期7月,果期9~11月。

  【藥材性狀鑒定】本品呈球形,直徑4~6mm。表面灰黑色或黑褐色,被灰白色粉霜狀茸毛,有縱向淺溝4條,頂端微凹,基部有灰白色宿萼及短果梗。萼長為果實的1/3~2/3,5齒裂,其中2裂較深,密被茸毛。體輕,質堅韌,不易破碎。橫切面可見4室,每室有種子1枚。氣特異而芳香,味淡、微辛。

  【藥材顯微鑒定】果實橫切面:

  1.單葉蔓荊 外果皮為l列含棕色顆粒物的扁平細胞,外被角質層;密布腺毛,頭部單細胞或多細胞,柄1~2列細胞;偶有非腺毛,1~3列細胞,具壁疣。其下為2~5列薄壁細胞,亦含棕色顆粒物。中果皮細胞大,類圓形,壁稍厚,木化;散有維管束,排列規則,呈環狀。內果皮為3~6列類圓形或分枝狀石細胞,延伸至內側將種子包圍。果實中軸部分有2~4個周韌維管柬。種皮外表皮為1列扁小薄壁細胞,其內為2~5列網紋細胞。

  2.蔓荊維管束排列不甚規則,略呈環狀。本品粉末灰褐色。花萼表皮細胞類圓形,壁多彎曲;非腺毛2~3細胞,頂端細胞基部稍粗,有疣狀突起。外果皮細胞多角形,有角質紋理和毛茸脫落後的痕跡,並有腺毛與非腺毛:腺毛分頭部單細胞、柄1~2細胞及頭部2~6細胞、柄單細胞兩種;非腺毛2~4細胞,長14~68μm,多彎曲,有壁疣。中果皮細胞長圓形或類圓形,壁微木化,紋孔明顯。油管多破碎,含分泌物,周圍細胞有淡黃色油滴。內果皮石細胞橢圓形或近方形,直徑10~35μm。種皮細胞圓形或類圓形,直徑42~73μm,壁有網狀紋理,木化。

  【藥材理化鑒定】取本品粉末(40目)1g,加10ml丙酮冷浸4~6小時,濾過。濾液揮干,加1ml丙酮溶解。取3支試管,各加丙酮浸出液3~5滴,分別加入鎂粉一鹽酸、鋅粉一鹽酸和1%三氯化鐵一乙醇試劑,依次分別呈現深紅色、櫻紅色和污綠色。(檢查黃酮)

  【生境分布】單葉蔓荊生於沙灘、海邊及湖畔;分布於遼寧、河北、廣東、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東等省區。蔓荊生於平原、河灘、疏林及村寨附近;分布於福建、台灣、廣東、廣西、雲南。

  【采集加工】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除去雜質,曬干。

  【飲片炮制

  1.蔓荊子:除去雜質。

  2.炒蔓荊子:取淨蔓荊子,照清炒法微炒。用時搗碎。

  【性能功用】辛、苦,微寒。歸膀胱經肝經胃經。疏散風熱,清利頭目。用於風熱感冒頭痛,齒龈腫痛,目赤多淚,目暗不陰,頭暈目眩。內服:5~9g。水煎服。

  【附注】置干燥處貯藏。


神農中藥網 www.yesae.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