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定中藥材名】麥芽
【藥材來源鑒定】本品為禾本科植物大麥Hordeum vulgare L.的成熟果實經發芽干燥而得。
【藥材歷史考證】大麥的始載本草為《名醫別錄》。《新修本草》雲:“大麥出關中,即青稞麥,是形似小麥而大,皮厚,故謂大麥,殊不似擴麥也。”大麥芽,其始載本草為《藥性論》,名之大麥蘖。《日華子本草》名之麥蘖。《本草圖經》在“小麥”條下曰:“蘇雲大麥出關中,今南北之人皆能種莳。屑之作面,平胃,止渴,消食。水漬之生芽為蘖。化宿食,破冷氣,止心腹脹滿。”《本草綱目》在蘖米一藥條下曰:“擴麥蘖一名麥芽。”根據以上本草所述考證,與大麥相符。
【植物形態鑒定】一年生草本,高50~100cm。稈粗壯,直立,光滑無毛。葉鞘多疏松裹莖;葉耳鉤狀;葉舌膜質;葉片扁平,長披針形,長8~30cm,寬6~20mm,上面粗糙,下面稍光滑。穗狀花序頂生,圓柱狀或四方形,長4~10cm,穗軸具節,每節著生完全發育的3小穗,小穗多無柄,每1小穗有1花;雄蕊3,花藥丁字著生;子房1,花柱2,柱頭羽狀。穎果,腹面具縱溝,先端具短柔毛。花期3~4月,果期4~5月。
【藥材性狀鑒定】本品呈梭形,長8~12mm,直徑3~4mm。表面淡黃色,背面為外稃包圍,具5脈,先端長芒已斷落;腹面為內稃包圍。除去內外稃後,腹面有1條縱溝,基部胚根處生出幼芽及須根,幼芽長披針狀條形,長約0.5cm。須根數條,纖細而彎曲。質硬,斷面白色,粉性。無臭,味微甘。
本品出芽率不得少於85%。
【生境分布】全國各地均有栽培,以西部和北部各省區較多。
【采集加工】將麥粒用水浸泡後,保持適宜溫、濕度,待幼芽長至約0.5cm時,干燥。
【飲片炮制】
1.麥芽:除去雜質。
2.炒麥芽:取淨麥芽,照清炒法炒至棕黃色,放涼,篩去灰屑。
3.焦麥芽:取淨麥芽,照清炒法炒至焦褐色,放涼,篩去灰屑。
【性能功用】甘,平。歸脾經、胃經。行氣消食,健脾開胃,退乳消脹。用於食積不消,脘腹脹痛,脾虛食少,乳汁郁積,乳房脹痛,婦女斷乳。生麥芽健脾和胃通乳。用於脾虛食少,乳汁郁積。炒麥芽行氣消食回乳。用於食積不消,婦女斷乳。焦麥芽消食化滯。用於食積不消,脘腹脹痛。內服:9~15g;回乳炒用60g。水煎服。
【附注】置陰涼干燥處貯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