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定中藥材名】雄黃
【藥材來源鑒定】本品為硫化物類礦物雄黃族雄黃Realgar,主含二硫化二砷。《吳普本草》曰:“山陰有丹雄黃,生山之陽,故曰雄,是丹之雄,所以名雄黃也。”
【藥材歷史考證】雄黃的始載本草為《神農本草經》。《吳普本草》雲:“山陰有丹雄黃,生山之陽,故曰雄,是丹之雄,所以名雄黃也。”《名醫別錄》雲:“雄黃生武都(在今甘肅省)山谷、敦煌山(在今甘肅省)之陽。采無時。”《本草經集注》雲:“武都、氐羌是為仇池。宕昌(在甘肅)亦有,與仇池正同而小劣。”《新修本草》雲:“好者作雞冠色,不臭而堅實,若黯黑而虛軟者不好也。宕昌、武都者為佳,塊方數寸,明澈如雞冠,或以為枕,服之辟惡。”《本草圖經》曰:“今階州山中有之(在甘肅省)。形塊如丹砂,明澈不夾石,其色如雞毛冠者為真。”《本草圖經》又曰:“又階州接西戎界,出一種水窟雄黃,生於山巖中有水泉流處,其石名青煙石、白鮮石。雄黃出其中,其塊大者如胡桃,小者如粟豆,上有孔竅,其色深紅而微紫,體極輕虛,而功用勝於常雄黃,丹灶家尤所貴重。”根據以上本草所述考證,古今所用雄黃的礦物來源完全相符。
【礦物形態鑒定】雄黃Realgar晶體結構屬單斜晶系。晶體細小,呈柱狀、短柱狀或針狀,但較少見。通常多呈粒狀,致密塊狀,有時呈土狀、粉末狀、皮殼狀集合體。橘紅色,表面或有暗黑及灰色的锖色。條痕淺橘紅色。晶體呈金剛光澤,斷口樹脂光澤。硬度1.5~2,相對密度3.56,陽光久照會發生破壞而轉變為淡橘紅色粉末。錘擊之有刺鼻蒜臭。
雄黃主要為低溫熱液、火山熱液礦床中的典型礦物,與雌黃緊密共生。還見於溫泉沉積和硫質噴氣孔的沉積物裡。偶而發現於煤層和褐鐵礦層中,為有機質分解所產生的硫化氫與含砷溶液作用的產物。
【藥材性狀鑒定】本品為塊狀或粒狀集合體,呈不規則塊狀。深紅色或橙紅色,條痕淡橘紅色,晶面有金剛石樣光澤。質脆,易碎,斷面具樹脂樣光澤。微有特異的臭氣,味淡。精礦粉為粉末狀或粉末集合體,質松脆,手捏即成粉,橙黃色,無光澤。
【藥材顯微鑒定】反射偏光鏡下,反射色為灰色,微帶紫色;內反射橙色;偏光性清楚;反射率20%(伏黃)。透射偏光鏡下:多色性明顯;Ng= Nm,淡金黃色至朱紅色,Np幾乎無色至淺橙黃色。干涉色橙紅色;斜消光,消光角:C∧Np=11°;;二軸晶;負光性;折光率:Ng=2.704,Nm=2.684,Np=2.538;雙折射率:Ng-Np=0.166。
【藥材理化鑒定】
1.取本品粉末10mg,加水潤濕後,加氯酸鉀飽和的硝酸溶液2ml溶解後,加氯化鋇試液,生成大量白色沉澱。放置後,傾出上層酸液,再加水2ml,振搖,沉澱不溶解。
2.取本品粉末0.2g,置坩埚內,加熱熔融,產生白色或黃白色火焰,伴有白色濃煙。取玻片覆蓋後,有白色冷凝物,刮取少量,置試管內加水煮沸使溶解,必要時濾過,溶液加硫化氫試液數滴,即顯黃色,加稀鹽酸後生成黃色絮狀沉澱,再加碳酸铵試液,沉澱復溶解。
【生境分布】主產於湖南慈利、石門,貴州郎岱、思南;湖北、甘肅、雲南、四川亦產。
【采集加工】采挖後,除去雜質。或由低品位礦石浮選生產的精礦粉。
【飲片炮制】雄黃粉取雄黃研成極細粉或照水飛法水飛,晾干。
【性能功用】辛,溫;有毒。歸肝經、大腸經。解毒殺蟲,燥濕祛痰,截瘧。用於癰腫疔瘡,蛇蟲咬傷,蟲積腹痛,驚痫,瘧疾。內服:0.05~0.1g,人丸散用。外用:適量,熏塗患處。內服宜慎,不可久用。孕婦禁用。
【附注】置干燥處,密閉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