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中藥網 >> 中藥鑒定 >> 扁蓄的鑒別方法

扁蓄的鑒別方法

  【鑒定中藥材名扁蓄

  【藥材來源鑒定】本品為蓼科植物扁蓄Polygonum aviculare L.的干燥地上部分。

  【藥材歷史考證】扁蓄一藥的始載本草為《神農本草經》。《本草經集注》雲:“處處有,布地生,花節間白,葉細綠。人亦呼為扁竹。”《本草圖經》曰:“匾蓄亦名扁竹,出東萊山谷。今在處有之,春中布地生道旁,苗似瞿麥,葉細綠如竹,赤莖如钗股,節間花出甚細,微青黃色,根如蒿根,四月五月采苗,陰干。”李時珍曰:“其葉似落帚葉而不尖,弱莖引蔓,促節。三月開細紅花如蓼藍花,結細子。”據以上本草所述考證,與現今藥用扁蓄相符。

  【植物形態鑒定】一年生草本,高約15~40厘米,植物體常被有白色粉霜,無毛。莖平臥或斜向上伸,基部多分枝,有稜。葉互生,葉柄長1~4毫米或近無柄;葉片狹橢圓形或披針形,長1~4厘米,寬0.3~1厘米,頂端鈍或急尖,基部楔形,全緣;托葉鞘膜質,抱莖,下部褐色,上部白色而透明,先端開裂。花小,1~5朵簇生於葉腋。具短花梗;花被5深裂,裂片橢圓形,綠色,邊緣白色,結果後邊緣變為紅色;雄蕊8,花絲短;花柱3。瘦果小,卵狀三稜形,黑褐色,有細紋及小點,大部分為宿存花被包被。花期5~9月,果期9~10月。

  【藥材性狀鑒定】本品莖呈圓柱形而略扁,有分枝,長15~40厘米,直徑2~3毫米。表面灰綠色或棕紅色,有細密微突起的縱紋;節部稍膨大,有淺棕色膜質的托葉鞘,節間長約3厘米;質硬,易折斷,斷面髓部白色。葉互生,近無柄或具短柄,葉片多脫落或皺縮、破碎,完整者展平後呈披針形,全緣,兩面均呈棕綠色或灰綠色。氣微,味微苦。

  【藥材顯微鑒定】本品粉末灰綠色。葉上、下表皮細胞垂周壁近平直,平周壁有角質線紋。氣孔主為不等式,副衛細胞3個。葉肉斷面觀為兩面柵欄式,薄壁細胞含草酸鈣簇晶,直徑18~43微米。

  【生境分布】生於田野、路旁、水邊和濕地。分布於全國大部分地區。

  【采集加工】夏季莖、葉茂盛時采收,除去根及雜質,曬干。

  【飲片炮制】除去雜質,洗淨,切段,干燥。

  【性能功用】苦,微寒。歸膀胱經。利尿通淋,殺蟲,止癢。用於膀胱熱淋,小便短赤,淋瀝澀痛,皮膚濕疹,陰癢帶下。內服:9~15克,水煎服。外用:適量,煎湯洗患處。

  【附注】1.置干燥處貯藏。

  2.除以上正品扁蓄外,還有以下同屬植物的干燥地上部分在其產區混作扁蓄藥用:

  ①大葉扁蓄(異葉蓼)Polygonum aviculare L.var.vcgetum Ledeb.。產於安徽、江蘇、浙江、河南、四川、雲南、貴州等地。藥材稱大扁蓄。據報道,本品莖的橫切片在顯微鏡下觀察無中柱鞘纖維,薄壁細胞中無草酸鈣晶體。能否作為扁蓄藥材使用,尚待進一步研究。

  ②習見蓼Polygonum plebeium R.Br.。產於華中、華南、西南及河北、陝西、江蘇、安徽、江西、福建、台灣等地。又名腋花蓼。在四川部分地區作小扁蓄藥用。本品與扁蓄來源、功效不同,不應混用。

  以上3種扁蓄類原植物分類檢索表:

  1.托葉鞘有明顯脈紋;雄蕊8;瘦果黑色,無光澤,長2毫米以上。

   2.葉近無柄或有1~4毫米長的短柄;葉片邊緣無摺曲…………………………扁蓄

   2.葉柄長5~15毫米…………………………大葉扁蓄

  1.托葉鞘無脈紋;雄蕊5;瘦果褐黑色,有光澤,長2毫米以下;葉長1~2.5厘米,寬3~5毫米…………………………習見蓼


神農中藥網 www.yesae.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