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定中藥材名】拳參
【藥材來源鑒定】本品為蓼科植物拳參Polygonum bistoilta L.的干燥根莖。別名紫參。本植物根莖肥大,常彎曲呈拳狀,故名拳參。
【藥材歷史考證】拳參原名紫參,紫參的始載本草為《神農本草經》。《新修本草》曰:“紫參,葉似羊蹄,紫花青穗,皮紫黑,肉紅白,肉淺皮深,所在有之。”《本草圖經》曰:“拳參生淄州田野,葉如羊蹄,根似海蝦,黑色,五月采。”據以上本草所述紫參和拳參的形態,結合《證類本草》所附“晉州紫參”和“淄州拳參”圖考證,與現今藥用拳參相符。
【植物形態鑒定】多年生草本,高35~85厘米。根莖肥厚,常彎曲,表面棕褐色至黑褐色。莖直立,單一,不分枝,無毛。基生葉叢生,葉柄長15~35厘米;葉片長圓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10~20厘米,寬2~5厘米,先端長漸尖,基部圓鈍或截形,有時近楔形,延葉柄下延成窄翅,邊緣外卷,兩面稍被毛,老時漸脫落;莖生葉互生,向上柄漸短至抱莖;托葉鞘膜質,抱莖,筒狀,長2~5厘米。總狀花序穗狀,頂生,圓柱形,直立,或稍彎,長3~6厘米,小花密集;花梗纖細,長約1.5mm;苞片卵形,膜質,長約2ram,淡棕色;花被5深裂,裂片橢圓形,淡紅色或白色;雄蕊8,較花被稍長;花柱3。瘦果橢圓形,有3稜,棕褐色,稍有光澤。花期6~9月,果期9~11月。
【藥材性狀鑒定】本品呈扁長條形或扁圓柱形而彎曲,兩端略尖,或一端漸細,有的對卷彎曲,長6~13厘米,直徑1~2.5厘米。表面紫褐色或紫黑色,粗糙,一面隆起,一面稍平坦或略具凹槽,全體密具粗環紋,有殘留須根或根痕。質硬,斷面淺棕紅色或棕紅色,維管束呈黃白色點狀,排列成環。氣微,味苦、澀。
【藥材顯微鑒定】本品粉末淡棕紅色。木栓細胞呈多角形,含棕紅色物。草酸鈣簇晶甚多,直徑15~65微米。具緣紋孔導管直徑20~55微米,也有網紋及螺紋導管。纖維長梭形,直徑10~20微米,壁較厚,木化,孔溝明顯。澱粉粒橢圓形、卵形或類圓形,直徑5~12微米。
【藥材理化鑒定】取本品1薄片(或粉末少量),加乙醇2滴與1%三氯化鐵的乙醇溶液l滴,顯藍黑色。
【生境分布】生於山坡、草叢或林間陰濕的草甸中。分布於遼寧、吉林、河北、山西、內蒙古、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河南、湖北、湖南、江蘇、浙江、安徽、山東等省區。
【采集加工】春初發芽時或秋季莖葉將枯萎時采挖,除去泥沙,曬干,除去須根。
【飲片炮制】除去雜質,洗淨,略泡,潤透,切薄片,干燥。
【性能功用】苦、澀,微寒。歸肺、肝、大腸經。清熱解毒,消腫,止血。用於赤痢,熱瀉,肺熱咳嗽,癰腫,瘰疬,口舌生瘡,吐血,衄血,痔瘡出血,毒蛇咬傷。內服:4.5~9克,水煎服。外用:適量。
【附注】置干燥處貯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