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中藥網 >> 中藥鑒定 >> 淫羊藿的鑒別方法

淫羊藿的鑒別方法

  【鑒定中藥材名淫羊藿

  【藥材來源鑒定】本品為小檗科植物淫羊藿Epimedium brevicornum Maxim.、箭葉淫羊藿Epimedium sagitta-tum(Sieb.et Zucc.)Maxim.、柔毛淫羊藿Epimedium pubescens Maxim.、巫山淫羊藿Epimedium wush-anense T.S.Ying或朝鮮淫羊藿Epimedium koreanum Nakai的干燥地上部分。

  【藥材歷史考證】淫羊藿一藥的始載本草為《神農本草經》。《新修本草》雲:“此草葉形似小豆而圓薄,莖細亦堅,所在皆有,俗名靈仙脾者是也。”《本草圖經》曰:“今江東、陝西、泰山、漢中、湖、湘間皆有之。葉青似杏葉,上有刺。莖如粟稈。根紫色,有須。四月開花,白色;亦有紫色碎小獨頭子。五月采葉,曬干。湖、湘出者,葉如小豆,枝莖緊細,經冬不凋,根似黃連。關中俗呼三枝九葉草。苗高一二尺許,根、葉俱堪使。”並且附有“永康軍淫羊藿”圖。《本草綱目》曰:“生大山中。一根數莖,莖粗如線,高一二尺,一莖三桠,一桠三葉。葉長二三寸,如杏葉及豆藿,面光背淡,甚薄而細齒,有微刺。”並有附圖。根據以上本草圖文考證,應為淫羊藿屬(:Epimedium)植物。

  【植物形態鑒定】1.淫羊藿:多年生草本,高30~40厘米。根莖長,橫走,質硬,生多數須根。莖直立,有稜,通常無基生葉;莖生葉2,生於莖頂,為二回三出復葉,有長柄,小葉9,小葉片寬卵形或近圓形,長2.5~5厘米,寬2~4厘米,先端銳尖,基部深心形,邊緣有鋸齒,齒緣黃色,上面綠色,無毛,下面灰綠色,疏被直立短毛,主脈上尤為明顯,側生小葉不對稱,外側有小尖頭。頂生聚傘狀圓錐花序,花序軸及花梗被腺毛;花梗基部有苞片,苞片膜質,卵狀披針形;花通常白色,直徑約8毫米;花萼片8,內輪萼片4,卵狀披針形,外輪萼片4,卵形;花瓣4,距短於內輪萼片;雄蕊4;雌蕊1,花柱長。瞢葖果紡錘形,成熟時2裂;種子1~2,褐色。花期6~7月,果期8月。

  2.箭葉淫羊藿與淫羊藿及近緣植物主要區別特征:基生葉1~3,葉為三出復葉,小葉片長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4~12厘米,寬2.5~5厘米,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深心形,邊緣有細刺毛,側生小葉基部顯著不對稱,外側斜而長,呈尖耳狀箭形,內側較短,近圓形,下面被粗短硬毛;莖生葉常2,生於莖頂,形態與基生葉相似,花瓣4,囊狀,距短於內輪萼片。花期2~3月,果期4~5月。

  3.柔毛淫羊藿與淫羊藿及近緣植物主要區別特征:葉為一回三出復葉,頂生小葉片基部心形,兩側小葉片基部裂片圓形,下面灰色,密被白色網狀絨毛狀柔毛;葉柄亦密被白色網狀絨毛狀柔毛。花瓣4,距短於內輪萼片;種子5~9粒,深褐色。

  4.巫山淫羊藿與淫羊藿及近緣植物主要區別特征:葉為一回三出復葉,頂生小葉片披針形至狹披針形,長9~23厘米,寬1.8~4.5厘米,先端漸尖或長漸尖,基部具均等的圓形裂片,邊緣有刺齒,側生小葉片基部裂片偏斜,內側裂片較小,圓形,外側裂片較大,三角形;葉下面被綿毛或禿淨。

  5.朝鮮淫羊藿與淫羊藿及近緣植物主要區別特征:莖生葉1,葉為二回三出復葉,小葉9,小葉片薄革質,卵形或長卵形,長4~10厘米,寬3.5~7厘米,先端長尖,基部深心形,邊緣有細鋸齒,齒端刺毛狀,側生小葉基部歪斜,上面幼時有疏毛,開花後毛漸脫落,下面有長柔毛。4~6花成總狀花序,花大,直徑約2厘米,黃白色或乳白色,種子1~2粒。花期4~5月,果期5~6月。

  【藥材性狀鑒定】1.淫羊藿莖呈細圓柱形,長約20厘米,表面黃綠色或淡黃色,具光澤。莖生葉對生,二回三出復葉;小葉片卵圓形,長3~8厘米,寬2~6厘米;先端微尖,頂生小葉基部心形,兩側小葉較小,偏心形,外側較大,呈耳狀,邊緣具黃色刺毛狀細鋸齒;上表面黃綠色,下表面灰綠色,主脈7~9條,基部有稀疏的細長毛,細脈兩面突起,網脈明顯;小葉柄長1~5厘米。葉片近革質。氣微,味微苦。

  2.箭葉淫羊藿 一回三出復葉,小葉片長卵形至卵狀披針形,長4~12厘米,寬2.5~5厘米;先端漸尖,兩側小葉基部明顯偏斜,外側呈箭形。葉背面疏被粗短伏毛或近無毛。葉片革質。

  3.巫山淫羊藿小葉片披針形至狹披針形,長9~23厘米,寬1.8~4.5厘米;先端漸尖或長漸尖,邊緣具刺齒,側生小葉基部的裂片偏斜,內邊裂片小,圓形.外邊裂片大,三角形,漸尖。葉背面被綿毛或禿淨。

  4.柔毛淫羊藿 葉背面及葉柄密被絨毛狀柔毛。

  5.朝鮮淫羊藿 小葉較大,長4~10厘米,寬3.5~7厘米,先端長尖。葉片較薄。

  【藥材顯微鑒定】葉橫切面:

  (1)淫羊藿:上、下表皮細胞各1列,細胞近方形,主脈處外壁鈍圓形,下表皮有氣孔,有時可見殘留非腺毛;外被角質層。主脈維管柬3,外韌型,木質部具導管與纖維,其余的細胞壁厚,木化,上、下表皮內方有數列細胞壁顯著增厚。葉肉柵欄組織細胞2~3列,除葉綠體外尚含深色物;海綿組織細胞排列疏松;支脈維管束明顯,木質部、韌皮部、厚壁組織均清晰可見,周圍的異細胞中含草酸鈣稜晶或柱晶。

  (2)箭葉淫羊藿:主脈維管束5;柵欄組織細胞1(~2)列。

  (3)巫山淫羊藿:主脈維管束7;柵欄組織細胞1(~2)列。

  (4)朝鮮淫羊藿:主脈維管束3;柵欄組織細胞1(~2)列;異細胞多含草酸鈣柱晶。

  (5)柔毛淫羊藿:主脈維管束5;柵欄組織細胞1(~2)列,充滿深色物質。有較多的殘留非腺毛。

  【藥材理化鑒定】1.取本品粉末0.1克,加水10毫升,水浴加熱10分鐘,濾過。濾液蒸干,加乙醇5ml,熱溶,濾過。濾液中加鎂粉及濃鹽酸,顯紅色。(檢查黃酮類)

  2.取本品粉末0.5克,加甲醇10毫升,水浴溫浸30分鐘,濾過。濾液濃縮至1毫升,作供試品溶液。另取淫羊藿苷對照品,以甲醇溶解成每1毫升含1~2毫克的對照溶液。取上述兩種溶液各10ul,點於同一硅膠H-cMC:薄層板上,以醋酸乙酯-丁酮-85%甲酸-水(10:1:1:1)展開,展距15厘米。取出晾干,於365nm紫外分析燈下觀察,供試品色譜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位置上顯相同的暗紅色斑點。噴霧1%三氯化鋁試液後在365nm紫外分析燈下觀察,斑點顯橙色。

  【生境分布】淫羊藿生於山野林下、灌叢中或陰濕的山溝;分布於山西、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河南、湖南、廣西、 四川等省區。箭葉淫羊藿生於山野雜木林下、竹林下、灌叢中、陰濕的山溝或山路旁巖石縫中;分布於陝西、甘肅、湖北、湖南、廣東、廣西、江蘇、浙江、安徽、 福建、江西、台灣、雲南、貴州、四川等省區。柔毛淫羊藿生於山野雜木林下或陰濕的山溝;分布於陝西、甘肅、河南、湖北、浙江、安徽、江西、貴州、四川等省 區。巫山淫羊藿生於山坡路旁;分布於陝西、貴州、四川等省區。朝鮮淫羊藿生於山野雜木林下陰濕處及灌叢中;分布於遼寧、吉林、黑龍江、陝西、甘肅、河南、 湖南、廣東、廣西、江蘇、福建、江西、山東、貴州、四川等省區。

  【采集加工】夏、秋間莖葉茂盛時采割,除去粗梗及雜質,曬干或陰干。

  【飲片炮制】1.淫羊藿除去雜質,摘取葉片,噴淋清水,稍潤,切絲,干燥。

  2.炙淫羊藿取羊脂油加熱熔化,加入淫羊藿絲,用文火炒至均勻有光澤,取出,放涼。每100千克淫羊藿,用羊脂油20千克。

  【性能功用】味辛、甘,性溫。歸肝經腎經。補腎陽,強筋骨,祛風濕。用於陽痿遺精,筋骨痿軟,風濕痺痛,麻木拘攣;更年期高血壓症。內服:3~9克,水煎服。本品性較燥烈,能傷陰助火,故陰虛火盛,五心煩熱,有夢遺精,陽強易舉者忌用。

  【附注】置通風干燥處貯藏。


神農中藥網 www.yesae.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