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定中藥材名】榧子
【藥材來源鑒定】本品為紅豆杉科植物榧Torreya grandis Fort.的干燥成熟種子。李時珍釋其名曰:“其木名文木,斐然章采,故謂之榧。”其種子人藥,名榧子。其野生品又名木榧、圓榧,一端尖,另端鈍圓,多供藥用。其經過人工嫁接的栽培品種,又名香榧,稍瘦而長,兩頭均尖,殼較薄,炒熟後質地松脆,昧美氣香,多供食用而通常不入藥。
【藥材歷史考證】榧子原名榧實。其始載本草《名醫別錄》雲:“生永昌。”《本草經集注》雲:“今出東陽諸郡,食其子療寸白。”《本草衍義》曰:“榧實大如橄榄,殼色紫褐而脆,其中子有一重粗黑衣,其人黃白色,嚼久漸甘美。五痔人常如果食之愈,過多則滑腸。”李時珍曰:“榧生深山中,……其木似桐而葉似杉,絕難長。木有牝牡,牡者華而牝者實。……結實大小如棗,其核長如橄榄核,有尖者、不尖者,無稜而殼薄,黃白色。其仁可生啖,亦可焙收。”據以上本草所述考證,與現今藥用榧子相符。
【植物形態鑒定】常綠喬木,高達25米。一年生枝綠色,二至三年生枝暗綠黃色或灰褐色,稀微帶紫色。葉螺旋狀排列,扭曲成二列,葉片線形,長11~25毫米,寬2.5~3.5毫米,先端凸尖,上面深紫色,有光澤,下面淡綠色,中脈兩側各有一條與中脈帶等寬的黃白色氣孔帶。花單性,雌雄異株,雄球花圓柱狀,長約8毫米,雄蕊多數,各有4個花藥;雌球花無柄,成對生於葉腋。種子核果狀,橢圓形、卵圓形或倒卵狀長圓形,長2~4.5厘米,熟時假種皮淡紫褐色,有白粉,頂端微凹,基部具宿存的苞片,胚乳微皺。花期4月,種子翌年10月成熟。
【藥材性狀鑒定】本品呈卵圓形或長卵圓形,長2~3. 5厘米,直徑1.3~2厘米。表面灰黃色或淡黃棕色,有縱皺紋,一端鈍圓,可見橢圓形的種臍,另端稍尖。種皮質硬,厚約1毫米。種仁表面皺縮,外胚乳灰褐色,膜質;內胚乳黃白色,肥大,富油性。氣微,味微甜而澀。
【藥材顯微鑒定】種子橫切面:種皮為10余列石細胞,外方1~2列呈柵狀排列,細胞類長方形、長橢圓形,長100~200微米,寬約35微米,壁厚15~20微米,胞腔狹縫狀;向內則細胞漸呈等徑性,直徑40~110微米,壁厚約15微米,胞腔較大,壁孔明顯;內外石細胞均可見清晰的孔溝和層紋。外胚乳與內種皮完全分離,為數列棕色薄壁細胞,有時可見念珠狀的細胞壁,外方不整齊,常破裂而呈凹陷,有胞間隙,有的呈圓腔狀;內胚乳細胞類多角形,壁較厚,富油滴,並含少量澱粉粒。
【藥材理化鑒定】薄層色譜:取本品粉末5克,以氯仿10毫升,回流15分鐘,濾過。濾液濃縮至2毫升供點樣用。同時以亞油酸氯仿液為對照液,點樣於同~硅酸H-l% CMC薄板上,用苯-乙酸乙酯(8:2)展開,噴以0. 1%a-亞硝基-p-萘酚濃硫酸試劑後,加熱。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同位置上,顯相同的色斑。
【生境分布】生於溫暖多雨的黃壤、紅壤及黃褐土地區。為我國特有樹種。分布於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南、貴州等省區。亦有人工栽培。
【采集加工】秋季種子成熟時采收,除去肉質假種皮,洗淨,曬干。
【飲片炮制】去殼取仁。用時搗碎。
【性能功用】味甘,性平。歸肺經、胃經、大腸經。殺蟲消積,潤燥通便。用於鉤蟲、蛔蟲、絛蟲病,蟲積腹痛,小兒疳積,大便秘結。內服:9~15g,水煎服。大便溏洩者不宜多食;並忌與綠豆同食。
【附注】置陰涼干燥處貯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