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中藥網 >> 中藥鑒定 >> 何首烏的鑒別方法

何首烏的鑒別方法

  【鑒定中藥材名何首烏

  【藥材來源鑒定】本品為蓼科植物何首烏Polygonum multiflortim Thunb.的干燥塊根。傳說古代有位姓何的人,按祖傳秘方長期服用本品,活到130歲,仍然頭發烏黑(首烏),後人就將其命名為何首烏。

  【藥材歷史考證】何首烏的始載本草為《日華子本草》。《開寶本草》雲:“何首烏本出順州南河縣,今嶺外、江南諸州皆有,蔓紫,花黃白,葉如薯蓣而不光,生必相對,根大如拳,有赤、白二種。赤者雄,白者雌。”《本草圖經》曰:“今在處有之,以西洛嵩山及南京柘城縣者為勝。春生苗,葉葉相對,如山芋而不光澤,其莖蔓延竹木牆壁間,夏秋開黃白花,似葛勒花;結子有稜,似荞麥而細小,才如粟大。秋冬取根,大者如拳,各有五稜瓣,似小甜瓜。”據以上所述考證,古代本草記載的何首烏有赤、白二種。其中開黃白色花,葉如薯蓣或山芋而不光(有毛),生必相對的白首烏,與現今蘿摩科植物耳葉牛皮消(白首烏)Cynanchum auriculatumRoyle ex Wight相符;至於其莖蔓延竹木牆壁間,結子有稜,似荞麥而細小的赤首烏,則與現今藥用何首烏相符。

  【植物形態鑒定】多年生纏繞性草本。根細長,先端膨大成不規則的塊根,表面紅褐色至暗褐色。莖攀援,中空,基部稍木質化,上部多分枝,枝草質。葉互生,具長柄;托葉鞘膜質,褐色,長5~7毫米,抱莖,頂端易破碎;葉片狹卵形或心形,長4~9厘米,寬2.5~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心形或耳狀箭形,全緣或微帶波狀。花小,多數,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花小而密,小花梗長1~3毫米,基部有膜質小苞片,小苞片卵狀披針形,長2~3毫米,內生小花2~4朵或更多;花被片5,白色或綠白色,倒卵形,大小不等,外側3片的背部生翅;雄蕊8,不等長,均比花被片短;子房上位,卵狀三角形,花柱幾無,柱頭3裂。瘦果橢圓形,有三稜,長2~3.5厘米,黑色而光亮,包於宿存增大的翅狀花被內。花期8~10月,果期9~11月。

  【藥材性狀鑒定】本品呈團塊狀或不規則紡錘形,長6~15厘米,直徑4~12厘米。表面紅棕色或紅褐色,皺縮不平,有淺溝,並有橫長皮孔及細根痕。體重,質堅實,不易折斷,斷面淺黃棕色或淺紅棕色,顯粉性,皮部有4~11個類圓形異型維管束環列,形成雲錦狀花紋,中央木部較大,有的呈木心。氣微,味微苦而甘澀。

  【藥材顯微鑒定】本品橫切面:木栓層為數列細胞,充滿棕色物。韌皮部較寬,散有類圓形異形維管束4~11個,為外韌型,導管稀少。根的中央形成層成環;木質部導管較少,周圍有管胞及少數木纖維。薄壁細胞含草酸鈣簇晶,直徑10~160微米;並含有澱粉粒。本品粉末黃棕色。澱粉粒單粒類圓形,直徑4~50微米,臍點人字形、星狀或三叉狀,大粒者隱約可見層紋;復粒由2~9分粒組成。草酸鈣簇晶直徑10~80~160微米,偶見簇晶與較大的方形結晶合生。棕色細胞類圓形或橢圓形,壁稍厚,胞腔內充滿淡黃棕色、棕色或紅棕色物質,並含澱粉粒;具緣紋孔導管直徑17~178微米。棕色塊散在,形狀、大小及顏色深淺不一。

  【藥材理化鑒定

  1.取本品粉末約0.1克,加氫氧化鈉溶液10毫升,煮沸3分鐘,冷後濾過。取濾液,加鹽酸使成酸性,再加等量乙醚,振搖,醚層應顯黃色。分取醚層4ml,加氨試液2毫升,振搖,氨液層顯紅色。(檢查蒽醌化合物)

  2.取本品粉末約0.2克,加乙醇5毫升,置水浴中煮沸3分鐘,不斷振搖,趁熱過濾,放冷。取濾液2滴,置蒸發皿中蒸干,趁熱加三氯化銻的氯仿飽和液1滴,即顯紫紅色。(檢查甾醇類)

  3.取生何首烏粉末5克(40目),用95%乙醇回流提取,回收乙醇,制成1.5:1的浸膏供點樣用。另以大黃素、大黃素甲醚為對照品,分別點在硅膠GCMC(硅膠G300目以上)板上,以氯仿-甲醇(80:20)展開,展距10厘米。取出晾干,在可見光下,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色斑;於紫外光下顯相同的熒光斑點。

  【生境分布】生於山坡石縫中、籬邊、林下、山腳及灌木叢中。分布於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東、台灣、雲南、貴州、四川等省區。

  【采集加工】秋、冬二季葉枯萎時采挖,削去兩端,洗淨,個大的切成塊,干燥。

  【飲片炮制

  1.何首烏除去雜質,洗淨,稍浸,潤透,切厚片或塊,干燥。

  2.制何首烏:取何首烏片或塊,照炖法用黑豆汁拌勻,置非鐵質的適宜容器內,炖至汁液吸盡;或照蒸法,清蒸或用黑豆汁拌勻後蒸,蒸至內外均呈棕褐色,曬干。或曬至半干,切片,干燥。每100千克何首烏片(塊),用黑豆10kg。黑豆汁制法取黑豆10千克,加水適量,約煮4小時,熬汁約15千克,豆渣再加水煮約3小時,熬汁約10千克,合並得黑豆汁約25千克。

  【飲片鑒別】制何首烏 本品為不規則皺縮狀的塊片,厚約1厘米。表面黑褐色或棕褐色,凹凸不平。質堅硬,斷面角質樣,棕褐色或黑色。氣微.味微甘而苦澀。

  【性能功用】味苦、甘、澀,性溫。歸肝經心經腎經。何首烏解毒,消癰,潤腸通便;用於瘰疬瘡癰,風疹瘙癢,腸燥便秘;高脂血症。制何首烏補肝腎,益精血,烏須發,強筋骨;用於血虛萎黃,眩暈耳鳴,須發早白,腰膝酸軟,肢體麻木,崩漏帶下,久瘧體虛;高脂血症。內服:6~12克,水煎服。大便溏洩者慎用。

  【附注

  1.置干燥處貯藏,防蛀。

  2.白首烏:為蘿摩科植物牛皮消(耳葉牛皮消)Cynanchum auriculatum Royle ex Wight、隔山牛皮消cynanchum wilfordii(Maxim.)Hemsl.或戟葉牛皮消Cynanchum bungei Decne.的干燥塊根。

  耳葉牛皮消又名牛皮消、飛來鶴。除東北以外的全國各地均有分布,主產於江蘇、山東。其藥材性狀特征:根呈長圓柱形、長紡錘形或結節狀圓柱形,略彎曲,長10~20厘米,直徑2~4厘米。表面土黃色或淡黃棕色,殘留棕色至棕黑色的栓皮,有明顯橫長皮孔,有的具縱皺紋;質堅硬而脆。斷面較平坦,類白色,粉性,有放射狀花紋及鮮黃色孔點。氣微,昧先苦後甜。

  隔山牛皮消又名隔山消。分布於華北及吉林、遼寧、陝西、甘肅、新疆、山東、江蘇、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貴州,主產於吉林、山東。其藥材性狀特征:根呈長紡錘形或圓柱形,長5~20厘米,直徑1.5~3.5厘米。表面灰黃色或黃棕色,有明顯的縱皺紋及橫長皮孔,並有栓皮剝落後的疤痕。質堅實,不易折斷,斷面不平坦,黃白色,顯粉性。氣微,味淡而微苦澀。

  戟葉牛皮消又名泰山何首烏。分布於華北及遼寧、陝西、甘肅、寧夏、山東、安徽、河南、湖北、四川、西藏,主產於山東泰安。其藥材性狀特征:根呈圓柱形或類球形,長5~10厘米,直徑1.5~3.5厘米。表面黃褐色,皺縮,栓皮易層層剝離。質堅硬,斷面較平坦,類白色,粉性,有稀疏黃色放射狀條紋。氣微,味苦而甘、澀。

  白首烏有補肝堅,益精血,強筋骨,止心痛,並兼有健脾益氣的功能。可用於治療肝腎陰虛所致的頭昏眼花,失眠健忘,須發早白,腰膝酸軟,筋骨不健,胸悶心痛以及消化不良。其內服常用量為6~12g。


神農中藥網 www.yesae.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