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病屬中醫學的眩暈、頭痛范疇。高血壓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大類。高血壓患者不妨試試下列足浴方。 高血壓病屬中醫學的眩暈、頭痛范疇。高血壓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大類。高血壓患者不妨試試下列足浴方: 1.桑葉芹菜足浴方 桑葉、桑枝各30g,芹菜50g。 用法:將上列藥物加水4000ml煎煮取液,先熏足後浸足,每日一次,發作時每日2次,
頸椎病多發於老年人,預部長期疼痛,活動受限,常伴有一側肩臂麻木,肌肉萎縮,或心慌、胸悶等,下面向本報讀者介紹幾種驗方,不妨一試。 頸椎病多發於老年人,預部長期疼痛,活動受限,常伴有一側肩臂麻木,肌肉萎縮,或心慌、胸悶等,下面向本報讀者介紹幾種驗方,不妨一試。 一、用葛根、黑豆、蛇蛻、黑芝麻、人參、鹿茸、熟地、黃芪、核桃、枸杞、甘草、白酒各適量
中醫認為,眩暈的病因分為幾類。其中,痰濁中阻所致的眩暈可見頭昏如蒙、胸悶、惡心、食少多寐、苔白膩、脈濡滑。應采用燥濕祛痰、平肝熄風的治療方法。 中藥治頭暈 2001年,我突然感到頭暈目眩、惡心嘔吐,並有耳鳴、困倦。醫生說是美尼爾氏病。一位老中醫說是痰濕頭暈證,開了中藥:川芎、陳皮各15克,半夏12克,茯苓9克,炙甘草5克,冰片3克(分2次沖服
痛經是很多女性揮之不去的噩夢。全世界大約60%的女性,每個月都會有那麼幾天很不舒服,從輕微的不適,到身體內經歷一場地動山搖的撕裂,無不折磨著她們。 女人一生中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月經不調,痛經,盆腔炎……這些疾病擾亂你的生活的時候,你想到中醫了嗎?這些婦科疾病更適合看中醫……[詳細內容>>>>哪些婦科病更
益母草最先載於《神農本草經》,當時叫茺蔚,其味辛、苦,性微寒,有活血調經、利尿消腫之功。明代藥物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益母草明目益精,宜於婦人,故有益母之稱。 現代研究發現,益母草的功能不僅僅是“益母”,對心血管、泌尿等系統的疾病也有很好的防治作用。現將較簡便易行的方藥介紹如下: 治療高血壓方益母草20~30克,川牛膝、地龍各15克,
“玉屏風散”是中醫經典名方之一,從元朝起就被用來預防感冒…… 在這裡,中日友好醫院中醫科程志強博士向大家推薦一個好方法,做一道既好吃又能防感冒,功效和玉屏風散一樣的湯。 這道湯叫做防風黃芪牛肉湯,在這道湯的備料中,用藥和玉屏風散完全相同,也是黃芪、防風和白術為主藥,只不過要做成的是藥膳而不是湯藥。 這道防風黃芪牛肉湯做起來並不麻
糖尿病合並皮膚感染(真菌感染、化膿性感染和病毒性感染等)、糖尿病血管病變引起的神經血管性潰瘍、糖尿病性壞疽、糖尿病性水疱病等均屬於中醫的癰腫瘡疖的范圍。 糖尿病患者由於血管及神經系統的損害,皮膚組織內含葡萄糖的量明顯升高,這就容易引發各種皮膚疾病。糖尿病合並皮膚感染(真菌感染、化膿性感染和病毒性感染等)、糖尿病血管病變引起的神經血管性潰瘍、糖尿病
一般來說,當血壓低於90/60毫米汞柱時即為低血壓,可分為體質性低血壓、體位性低血壓、繼發性低血壓等幾種類型。低血壓患者輕者如無任何症狀,無需藥物治療,只需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增強體質,增加營養,多喝水,每日食鹽略多於常人即可。 我的小妹在深圳某工廠打工,因病後體虛回家療養。經本地醫生檢查,量血壓為90/48毫米汞柱,其余未見異常,診斷為低血壓。醫
坐骨神經痛為腰椎間盤突出,壓迫坐骨神經的結果(屬“痺證”范疇),中醫認為,腎肝虧虛,寒濕之邪趁虛侵入,導致氣血閉阻而致病。治療以補肝腎、祛風濕、行氣血為主。 4年前,我愛人患了坐骨神經痛。從那時候起,疼痛幾乎天天都如影隨形,走路困難不說,晚上還疼得睡不好覺。愛人的病給我們全家都蒙上了一層陰影。 這期間,我們也曾多次到醫院檢查、打針、吃藥,花去
白芍性微寒、味苦酸,功能調肝脾和營血,主治血虛腹痛、脅痛、痢疾、月經不調、崩漏等症。赤芍性微寒、味苦,功能涼血、散瘀,主治經閉、癰腫、跌打損傷等症。 芍藥又稱沒骨花,為多年生毛茛科宿根草本植物,目前在秦嶺、大別山等地尚有野生。芍藥是中國傳統的觀賞和藥用花卉,具有2000多年悠久的栽培歷史。現在全國各地廣為栽培,尤以揚州芍藥為天下之冠。 芍藥是
本文介紹了治療凍瘡的兩個小驗方:山楂紅花酒和辣椒貼。 山楂紅花酒 制法:生山楂300克或干山楂片150克、草紅花100克,裝入廣口瓶中,加入60度燒酒(沒過山楂約1厘米)。每日攪動,泡1周後可局部外用。用後添酒,始終保持白酒沒過山楂1厘米。 功效:活血通絡,消腫祛寒。用於因寒冷受凍引起的局部紅腫癢痛。 辣椒貼 制法:小紅辣椒(以朝天椒最
血虛風燥型 皮膚干燥,遍布抓痕,經常搔抓處可呈苔藓樣改變,伴面色無華,頭暈眼花,舌質淡,苔薄白,脈弦細。取泥鳅30克,紅棗15克。將泥鳅洗淨,與紅棗共煎湯,加鹽調飲,每日1次,連服10-15次。 血熱風型 皮膚瘙癢難忍,搔破後呈條狀血痕,遇熱尤甚,伴心煩口干,舌尖紅,苔薄黃,脈弦數。取金銀花10克,枇杷4個。將枇杷洗淨,切開去核,搗爛,加金銀花,
羅漢果的治療功效頗多,一是用於肺熱咳嗽、肺燥咳嗽及百日咳等,可單用煎湯內服,也可與黃芩、浙貝母、栝蒌或柿餅等共同煎湯服用。二是用於淋巴結核,可配浙貝母、夏枯草、山慈菇等以清熱化痰,解毒散結。三是用於咽喉炎、扁桃體炎,可單用羅漢果煎湯飲服,或者以沸水沖泡代茶飲之,有滋潤咽喉和保護聲帶的作用。四是用於傷津口渴,可將羅漢果剖開用沸水沖泡當茶飲服,具有生津
急性膽囊炎的臨床表現以濕熱證為多見,而慢性膽囊炎急性發作則以濕熱氣虛證為多見。茵陳四君湯是由茵陳蒿湯與四君子湯合方的變化方,臨證只有審證求機,以法運用本方,才能取得預期治療效果。 膽囊炎是臨床中比較常見病證之一,也是比較容易復發而難治病證之一。結合多年臨床治療體會,認為急性膽囊炎的臨床表現以濕熱證為多見,而慢性膽囊炎急性發
白術芍藥散是中醫治療慢性腹痛洩瀉的常用方劑之一,因其治療腹痛洩瀉效果較好而又得名“痛瀉要方”。 白術芍藥散是中醫治療慢性腹痛洩瀉的常用方劑之一,因其治療腹痛洩瀉效果較好而又得名“痛瀉要方”。 出處:《景岳全書》引劉草窗方;《丹溪心法》。 方藥:炒白術、炒白芍、炒陳皮、防風。 用法:可作散劑,或丸劑。 功能:健脾止瀉,柔肝止痛。 主治:
蒲公英最早見於《新修本草》,稱其味苦、性寒,入肝、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癰散結,利尿等功用,是一味極其常用的中草藥。 蒲公英為菊科植物蒲公英帶根全草。又名蒲公草、婆婆丁,多生於山坡、田邊、路旁、河灘及曠野中,全國各地均有野生分布。 蒲公英最早見於《新修本草》,稱其味苦、性寒,入肝、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癰散結,利尿等功用,是一味極其常用的中草
根據臨床資料統計,幾乎50%~70%的糖尿病患者合並有胃腸功能紊亂。糖尿病患者胃腸功能紊亂是糖尿病引起的內髒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的一種合並症,很多人表現為糖尿病性腹瀉,患者通常會有惡心、嘔吐、胃脘脹滿、腹部不適、吐酸水、食欲不振等症狀,或便秘,或腹瀉、便秘交替出現,這是非常難控制的糖尿病合並症之一,給患者身心和生活造成很大痛苦。 糖尿病性腹瀉常表現為
玉屏風散出自元代朱丹溪的《丹溪心法》,由黃芪、白術、防風組成,黃芪白術有免疫增強、免疫調節的作用。 傳染性非典型肺炎具有傳染性強、傳播速度快、起病急驟、來勢凶猛和病情危急等特點,大致相當於中醫“瘟病”范疇。中國歷史上漢、唐、元、明、清各朝代都有過大的烈性傳染病流行。中醫在同傳染病斗爭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並有專著留世,如漢代張仲景的《傷寒論》、唐代
我外孫是個非常調皮的孩子,真是“三天不打,上房揭瓦”。可是有個星期他卻老實了,老實得直酣睡。 那是2001年12月,我外孫突然發熱臥床不起,還伴有咳嗽。女婿不在家,我女兒放下工作跑裡跑外,連續六天,天天送醫院掛吊針,效果卻不大。後來女兒來找我說:“爸,你還問俺的事吧?你外孫發熱天天打針不見好!”說著便哭了。女兒著急,我看在眼裡疼在心上,忙讓
筆者曾經治多例急性腰扭傷患者,所用小驗方均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筆者曾經治多例急性腰扭傷患者,所用小驗方均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其中一名是建築工人,負重後突然右側腰部劇烈疼痛不能直立,活動受限,由人攙扶來我門診。我予以硼砂末點兩眼內眦,淚出,腰痛頓時消除,自己走回工地。具體方法如下: 硼砂末點眼方 藥物制備:取硼砂(又名西月石)10克,放於新
民間驗方多有關於用萬年青根治療牙痛的記載,但有一點是需要注意的,就是萬年青有毒,多服易導致中毒。 老年人、常加夜班的人、工作過分勞累的人,最容易患牙病,中醫說腎火,西醫說是牙周炎等等,筆者采用如下方法治療,收效明顯。 1 選用鮮萬年青地下一段粗根洗干淨,切成薄片。25克為成人一日量,加水,一碗煎至半碗,分早晚飯後一日2次溫服。 2 甲硝唑(
六味地黃丸具有滋陰補腎功能,主治腎陰虧損、腰膝酸軟、頭暈目眩、耳鳴耳聾、骨蒸潮熱、遺精盜汗、消渴等。 六味地黃丸由熟地黃、山茱萸(制)、山藥、茯苓、澤瀉、牡丹皮等六味中藥組成。最早記載於北宋太醫丞錢乙的《小兒藥證直訣》,至今已有千年歷史。多年來,它世代相傳,被譽為補陰方藥之祖。 六味地黃丸具有滋陰補腎功能,主治腎陰虧損、腰膝酸軟、頭暈目眩、耳
玉屏風散來源於元代醫家。此後歷代醫家都承襲沿用,至今不衰,它藥簡效驗,確切療效,深得歷代醫家好評。 張老年逾花甲,是一位退休工程師,近一年來經常感冒,稍遇風寒即打噴嚏、流鼻涕、咽喉不適,以及食欲不振、渾身乏力、四肢酸困,平常還愛出虛汗。雖然每次感冒都治好了,但遇到風寒會再次發病,屢治屢犯,經久不愈,甚為煩惱。這次來找我求治,我詢問病史之後,檢查見
民間多有用馬齒苋治療小毛小病的簡方。 剛入秋涼,孩子就不停地拉肚子,又是掛水又是吃藥,折騰了一個多星期才見好。不由得我想起少年時在家鄉,母親給我治拉肚子 的往事。 記得也是秋天,那時我還年幼。不知是吃了什麼髒東西,還是夜裡睡覺著了涼,連著拉肚子個把星期不見好,一天媽媽端了一碗綠乎乎的粥讓我喝下去。媽媽在粥裡放了一點點鹽、香油,伴著清新的野菜香
冰茶散具有清熱收濕、斂瘡止痛的作用。外敷此藥對口腔黏膜潰瘍有獨特療效。 黑龍江省嫩江縣山河農場老干部科 我今年78歲。患口腔潰瘍已有20年了,苦不堪言,吃了多種中西藥,但療效甚微。此病特征:初起好治愈,時間長了演變成復發性口腔潰瘍就十分難治了。在我發病最痛苦無奈時,從黑龍江省老年報上看到了冰茶散巧治口腔潰瘍 一方。報上說:口腔潰瘍的發病與精神
說起黃連,我們大家並不陌生,因其味苦而為人們所共知。它具有清熱瀉火,祛濕解毒等功用。 說起黃連,我們大家並不陌生,因其味苦而為人們所共知。它具有清熱瀉火,祛濕解毒等功用。近年來,我們根據張仲景《金匮要略》的外治方黃連粉治療其他一些常見病也取得了很好療效,願與廣大同仁及患者共同探討。 浸淫瘡 浸淫瘡,類似於現代醫學所指的慢性皮膚潰瘍、濕疹等疾
可樂姜糖水 制法:鮮姜30克,洗淨去皮,切細絲。紅糖或白糖30克,加入可口可樂500毫升,與姜絲一起放入壺內,燒開5分鐘。分次喝水。 功效:驅風散寒解表。用於因外感風寒引起的頭痛畏寒,發熱身痛,惡風無汗等感冒症狀。 橘皮白梨水 制法:白梨500克,洗淨連皮切塊。鮮橘皮100克或中藥陳皮50克,白糖適量,加水約600毫升,與梨塊一起慢火
白芨亦名白及,為蘭科植物白芨的干燥塊莖。其性微寒(一說性平),味苦、甘、澀,歸肺、肝、胃經。功能收斂止血、消腫生肌、殺蟲斂瘡,主治咯血、吐血、外傷出血、瘡癰腫毒、手足皲裂、肺癰等症。《本草綱目》言白芨乃“入肺止血”之要藥。 白芨亦名白及,為蘭科植物白芨的干燥塊莖。其性微寒(一說性平),味苦、甘、澀,歸肺、肝、胃經。功能收斂止血、消腫生肌、殺蟲斂瘡
四黃石膏湯是筆者多年來治療痤瘡的經驗方,對青年男女痤瘡的病變證機屬於濕熱者具有明顯治療作用,假如不是濕熱引起的則不能應用。 痤瘡是青年男女比較常見的皮膚病,表現特點是顏面出現針頭大小或米粒樣皮疹,常常能擠出粉渣樣物。本病早在唐宋以前稱為粉刺、面?、面粉渣等,至明代以後又稱為酒刺、肺風粉刺、粉花瘡等。中醫認為肺主皮毛,胃主面。假如病人長期偏食辛辣油
治療糖尿病中藥還有黃芪、山藥、菟絲子、茯苓、石膏、烏梅、白術、黃精、玉竹、玄參、仙鶴草、地骨皮、蒼耳子、麥冬、大黃、天花粉、蒼術、女貞子、山茱萸、鬼箭羽、麥芽、澤瀉、桔梗、冬桑葉、仙靈脾等。這些中藥有的可降血糖,有的緩解症狀,可在中醫指導下辨證組方應用,或與西藥合用。 為了尋求治療糖尿病的有效藥物,科研人員對中醫古書所收載之治消渴病的中藥進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