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降火中成藥該吃哪一種?

    降火藥有好多種,像牛黃上清丸、牛黃解毒丸、黃連上清丸、牛黃清火丸,這些藥物雖然在組成及功效上有許多相似之處,有時也可以相互替代使用,但細微之處仍有一定差別。降火藥分別具有散風止痛和清熱解毒兩種功效,因此,治療時需仔細辨證,結合降火藥的特點,區別使用。牛黃上清丸清熱力更強   牛黃上清丸和黃連上清丸都含有解表中藥,專於散風,治療風火、風熱引起的症狀效

  • 中藥別總是趁熱喝

    “藥熬好了,趕快趁熱喝吧!”這是許多人喝中藥的經驗,那麼,這種有沒有道理呢?雖然許多中藥都要求溫服,但並非都是如此,有不少湯藥是要放涼了再喝的。傳統的中醫理論對口服湯劑的溫度是非常講究的,光服法就有十多種,具體到藥水溫度就有三種:溫服、熱服和涼服。   一般的中藥湯劑應該“溫服”,即藥湯煎煮後立即濾出

  • 自煎中藥有講究

    煎藥前要把中藥用涼水浸泡一會兒,如果是葉、花類,大約浸泡一小時左右。如果是根、果實類,則一般要浸泡兩小時以上。同時還要考慮季節因素,如夏天浸泡的時間要短一些,冬天時間則略長一些,總原則就是室溫越高浸泡時間越短。煎藥講究先煎、後下、另煎以及兌服等。“先煎”就是需要提前煎煮的藥物,要單煎這味藥後再加入其它藥物。“後下

  • 中藥止吐解酒十妙方

    竹茹性甘微寒,有清熱化痰止嘔作用。竹茹10~15克水煎飲服,可治飲酒後頭痛、嘔吐等症。   高良姜性味辛熱,有溫中止嘔,散寒止痛之功。高良姜10~15克水煎服,可治飲酒太過,身寒嘔逆。   苦參性味苦燥濕,有祛風殺蟲、利尿作用。苦參10~12克煎湯飲服,有益醒酒。   葛花為葛籐的未開放的花蕾,性味甘平,善解酒毒,醒脾和胃解渴。葛花10~15克水煎

  • 含冰片中成藥盡量少服

    冰片又稱“龍腦”,是龍腦香樹干經蒸餾所得的結晶,已有上千年的應用歷史。冰片藥性辛香走竄、性涼清熱,具有開竅醒神、清熱止痛的功效,現代藥理學研究證實,冰片具有明確的抗心肌缺血的作用,能降低心肌耗氧量,快速緩解胸悶、胸痛等心絞痛症狀。不過,冰片性涼,過量服用可能帶來副作用,最常見的是對胃腸道的刺激,表現為胃部不適,長期服用還會影

  • 紫河車和羊胚胎

    眾所周知,紫河車是*胎盤的中藥名,為常用的婦科及滋補的良藥。但它既非草木又非金石,世上也沒有紫河,何以命名為“紫河車”呢?   據《本草綱目》解釋道,“天地之先,陰陽之祖,乾坤之始,胚胎將兆,九九數足,胎兒則乘而載之”,飄蕩於蓬萊仙境,萬裡天河,故稱之為河車。母體娩出時為紅色,稍放置即轉紫色,因此入藥

  • 猴耳環——消炎止瀉良藥

    猴耳環,不是猴的耳環。猴耳環性味苦澀寒,別名圍誕樹,民間又叫婆劈樹、雞心樹、落地金錢等,是多年生喬本植物,主要分布在廣東粵北山區,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去腐生新的極佳療效,是治療多種熱毒症候獨特的南方藥材。由於猴耳環清熱瀉火、解毒祛濕之作用強勁,既能上清咽、肺之火毒,又能下清大腸之濕熱,故臨床應用於咽喉腫痛,包括咽喉炎、急性扁桃體炎;肺熱咳嗽,包括

  • 煎服中藥湯劑時 應注意的事項

    中藥湯劑是中藥傳統劑型,有奏效迅速、制作簡便等優點。湯劑質量的優劣直接關系到臨床的治療效果,除要注意煎煮時間、火候、用水量、特殊煎法、溫服、冷服、忌口等問題外,還應注意以下三個問題。   一、忌用熱水煎煮   如果直接用熱水煎煮,中藥才表層的澱粉、蛋白質等成分會突然受熱而糊化或凝固,妨礙澱粉、蛋白質本身的浸出,也阻礙中藥材內部其他有效成分的浸出。正

  • 煎中藥時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許多人認為,在煎煮中藥時應將藥鍋的蓋子蓋上。其實,不同藥材煎煮時敞著、蓋著鍋蓋,煮出來效果是不一樣的。有些中藥含有一定揮發成分,如薄荷、蘇葉、藿香等通竅治感冒的藥物,在煎煮過程中有效成分容易發散到空氣中,所以必須蓋著蓋子熬,否則藥效會不知不覺跑掉不少。西洋參等貴重藥材也同樣具有揮發成分,需要在密閉容器裡煎煮。而夏枯草、金錢草、絲瓜絡等中藥,由於重量

  • 煎中藥選用什麼樣的容器

    煎中藥最好用沙鍋、陶鍋和耐火玻璃容器及專用的電熬藥鍋;其次是不銹鋼鍋、搪瓷鍋、鋁鍋。切忌用鐵鍋和銅鍋煎煮中藥,它會與藥物產生化學反應,對*產生不良影響,並會影響治療效果。

  • 中藥煎煮前用水浸泡的原理

    中藥飲片是經過加工炮制、脫水干燥而成。這些干燥飲片若不先用清水浸泡而直接以急火煎煮,會使藥材表面所含的蛋白質凝固,澱粉糊化,甚至阻塞藥材的毛細管孔隙,造成中藥材裡有效成分不易溶出。在煎煮之前應用清水浸泡一段時間,使藥材因吸足水分而軟化,細胞膨脹,有效成分逐漸溶解進入水中。這樣再進行煎煮,隨著水溫逐漸升高,細胞進一步膨脹,藥材的有效成分就能更快、更完

  • 如何貯藏養護中藥飲片

    由於中藥飲片來源廣泛,成分復雜,品種繁多,性質各異,有的怕熱,有的怕光,有的怕凍,有的易吸濕,應根據各種飲片特性妥善養護。如養護不當將會發生蟲蛀、發霉、變色、泛油、腐爛等變質現象。為保證中藥飲片質量,必須熟悉各種飲片的性能,摸清飲片貯藏養護規律,並采取合理的養護措施。   常用的飲片養護方法有石灰干燥法、酒精防蟲法、化學藥品滅蟲法(硫磺熏蒸法)、氣

  • 中藥是否適宜加糖服用

    一些人在服中藥時,常因湯劑苦口難以下咽而加糖,對此,有關專家指出,一些中藥是不適宜加糖後再服用的,加糖後的藥劑在降低了苦味的同時也降低了藥效。   專家介紹,中藥有寒、熱、溫、涼四氣和辛、甘、酸、苦、鹹五味。其中,辛能散,甘能緩,酸能收,苦能澀,鹹能入腎,不同口感的中藥具有不同的藥效。有些中藥加了糖就會改變苦味湯藥的藥性而影響療效。   一些苦味藥

  • 名貴中藥的保存方法

    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許多人家裡都備有一些滋補養顏的名貴中藥用於進補,如人參、冬蟲夏草、蛤蚧、珍珠粉等。還有的人家備有某療效獨特的名貴中藥材如麝香、牛黃、沉香等。這些藥物價格昂貴,如保管不當,容易霉變、蟲蛀、“走效”,十分可惜。特此介紹常見名貴中藥的家庭簡易貯藏法。   人參 包括西洋參、紅參、糖參、生曬參、插皮參等,品質以質

  • 中藥沉澱物是喝還是棄?

    煎好的中藥湯劑放溫服用,碗底常有泥糊狀的沉澱物。這些中藥沉澱物到底是喝掉還是倒掉不要,人們的看法多有不同。有的人每次喝藥喝到碗底時,總嫌剩下的藥太苦,把泥沙樣的沉澱物倒掉。而有些人正好相反,不管藥有多苦,都喝得干干淨淨的。在這一部分人眼裡,碗底的藥那是這碗藥的精髓,倒掉太可惜了。還有不少人則拿不定主意,喝了怕有害,扔了又覺得浪費。 那麼,中藥沉澱物

  • 代煎中藥-問題多多

     中藥也會有假冒偽劣問題嗎?近日有媒體了解到,北京的某些中醫小診所和私立醫院用假藥、劣藥、沒有經過炮制過的中藥材為患者煎藥,嚴重影響了藥效,甚至會產生毒副作用,而相當一部分患者對此卻一無所知。   現象:代煎偷工減料   中國之聲:現在我們大多數人去看中醫,一般都會選擇讓診所或醫院代煎中藥,據你了解,煎藥這個環節可能存在哪些不規范行為呢?   記者

  • 煎藥溫度高低要掌握的原則

    煎藥的火候和熱源選擇很直接影響著中藥的藥效,煎煮時火候過強,水分蒸發快,影響有效成分的煎出,亦易焦糊。火候過弱,煎提效果低。 煎藥的火候:煎藥溫度的高低,中醫稱之為火候。中醫常用文火、武火來表示。所謂文火,就是弱火,沒有火焰的火,溫度上升較慢,水分蒸發得亦慢,古人有用魚眼沸、蟹目沸等詞來形容火候的微小。武火就是強火,溫度上升較快,水分蒸發亦快。李時

  • 中藥煎煮的兩個關鍵時刻

    發揮中藥作用的兩個關鍵,煎藥的用水量應一次加足,不要中間數次加水,更不能把藥煎干了再加水重煎,煎干的藥應棄掉。煎藥水量的撐握   煎藥時一般以水漫過藥物半寸左右為宜。煎藥的用水量應一次加足,不要中間數次加水,更不能把藥煎干了再加水重煎,煎干的藥應棄掉。   煎藥講究“三三三制”--針對煎服中藥中長期存在的一些缺點,近年,中醫

  • 中藥湯劑煎煮不能用微波爐

    煎煮中藥的方法有很多但千萬不要用微波爐,中藥包括植物藥、動物藥和礦物藥,各種中藥的質地、性質往往有顯著差異,因此,煎煮方法或煎煮時間常不相同,有先煎、後下、包煎等。 隨著微波爐在居民家庭的普及,其用途越來越廣。有些病人抓好藥後,為了省事常常用微波爐煎中藥,其實煎中藥最好不要用微波爐,藥材變性:微波爐的加熱原理是通過微波作用於食物,使其內部分子產生震

  • 中醫煎藥講究“三三三制”

    針對煎服中藥中長期存在的一些缺點,近年,中醫藥學家提出了“三三三制”科學煎服中藥新法。簡單地說,“三三三制”煎服中藥新法就是:一劑藥煎三遍、每遍煎煮過程中取藥液三次、每日服用三次。   一劑藥煎三遍。先用冷水將藥物浸泡半小時左右(切勿用開水浸泡),然後煎煮。每遍水開後煎煮30分鐘,三遍共計90分鐘。這

  • 為什麼煎藥忌用鐵銅鍋?

    ?說起煎中藥,許多人都曾親歷過。但是,會正確煎藥的卻不多。日常生活中,常常聽到有人說“中藥煎煮時間越長勁兒越大”;常常看到有人圖省事兒,一股腦兒將一包中藥倒入鍋中,根本不考慮“先煎”、“後下”的區別;還有人為了節約煎藥時間,直接用滾開的沸水煎藥……其

  • 中藥煎糊會產生毒性 要倒掉

    中藥價廉效優,但在煎煮過程中遇到“糊鍋”情形該怎麼辦?中醫認為,中藥飲片煎糊後因所含成分發生改變,有效成分遭到破壞,甚至產生毒性,因此不能服用,而應清理倒掉。   煎服中藥除需注意上述情形外,還要盡量避免煎一次藥服用一次。由於藥材中的各種成分溶解有快有慢,再加上濃度差有變化等因素影響,幾次煎出液中的成分種類、數量都會有不同,

  • 專家提醒:隔夜湯藥並非不能喝

    很多人習慣晚上煎藥,喝不完的藥留到第二天也就成了隔夜藥,老輩人更有隔夜藥不能喝的說法。對此,專家認為,湯藥是提倡當天煎當天喝完,但喝不完的隔夜藥只要保存得當,還是可以服用的。   郭主任認為,老輩人之所以講隔夜藥不能喝,是因為過去沒有冰箱等制冷設備,晚上喝剩下的湯藥在常溫下放置近12個小時,不但藥效會下降,還容易導致藥液發馊、變質,這樣的隔夜藥肯定

  • 注意!別用熱水浸泡中藥材

    煎中藥前,有個程序是將中藥浸泡20~30分鐘,好讓藥物充分地吸收水分,讓煎出的藥液療效更好。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浸泡藥材的水最好是冷水,60℃以上的熱水浸泡,會使藥材組織細胞內的蛋白質凝固,澱粉糊化,不利於藥物成分溶出。   煎藥時的用水量一般需要高出藥面3~5厘米。在煎煮過程中不要隨意加水或拋棄藥液。   在煎藥過程中要經常攪動,並隨時觀察煎液量,

  • 煎藥並非越濃越好

    日常生活中,大多數人以為中藥煎得越濃效果越好。其實,這樣的認識有失偏頗。     煎中藥是將中藥中的有效成分不斷釋放、溶解的過程。如果中藥成分已經均衡地溶解釋放到藥液中後再連續不斷地煎,不僅不會使藥物內的有效成分繼續析出溶解,反而令藥液中的有效成分因不斷蒸發而減少,甚至使有效成分在長時間的高溫中遭到破壞,導致藥效降低。

  • 煎藥之法 宜深究

    湯液的制備在數千年的應用中,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經驗。清代徐靈胎曰:“煎藥之法最宜深究,藥之效與不效全在乎此。”明代李時珍曰:“凡服湯藥,雖品物專精,修治如法,而煎藥者鹵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則藥亦無功。”   但現今的醫療單位中醫與中藥分離,醫不知藥的現象尤為突出,某縣中醫院近半個月來藥房用於調配

  • 煎熬中藥宜先冷水浸泡

    中藥在煎煮之前先用冷水浸泡一段時間,是中藥煎法中的重要一環。但在日常生活中,不少病人誤認為浸泡不好,拿起中藥立即煎煮,甚至為節省時間直接加熱水煎煮,這樣做不利於有效成分的煎出,會影響療效。   中藥藥材絕大多數是干品,干燥而質地細密、堅硬,有效成分已結晶或定形沉澱於細胞內,水分不易滲入,如果在煎煮之前先用冷水浸泡一段時間,藥材會變軟,細胞會膨脹,有

  • 中醫告訴你如何處理中藥沉澱

    煎好的中藥湯劑放溫服用,碗底常有泥糊狀的沉澱物。一些讀者打來電話咨詢,這沉澱物是喝還是扔?喝了怕有害,扔了怕浪費。我們不妨請專家給您回答:  北京中醫藥大學劉占文教授認為,中藥湯劑的沉澱物是喝還是扔,是由湯劑中的藥物決定的。劉教授以黃連與甘草共煎為例,作了大體的介紹:黃連的主要有效成分為連素、甲基黃連鹼等多種生物鹼,而甘草的主要有效成分為甘草酸、甘

  • 煎服中藥 用什麼容器

    煎中藥最好用沙鍋、陶鍋和耐火玻璃容器及專用的電熬藥鍋;其次是不銹鋼鍋、搪瓷鍋、鋁鍋。切忌用鐵鍋和銅鍋煎煮中藥,它會與藥物產生化學反應,對*產生不良影響,並會影響治療效果。

  • 慎:中藥趁熱喝不一定好

    有人喝中藥時總是趁熱喝。但據中醫專家說:雖然許多中藥要求溫服,但並非都是如此,有不少湯藥是要放涼了再喝的。     傳統的中醫理論對口服湯劑的溫度是非常講究的,僅服法就有十多種,具體到藥水溫度就有三種:溫服、熱服和涼服。     一般的中藥湯劑應該“溫服”,即藥湯煎

Total 4445 篇文章  FirstPage PreviousPage NextPage LastPage CurrentPage:17/149  30篇文章/Page  GoTo Page:
神農中藥網 www.yesae.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