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熬中藥忽視細節會影響藥效

    立秋後,不少人都琢磨著喝點湯藥來補補身體。但北京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中醫科劉玉寧主任醫師卻提醒說,補益藥要辨證施補,在醫生指導下選用。同時,喝藥前要學會如何熬藥,特別是有些熬藥的細節,將會影響到藥效發揮。  揮發藥蓋著蓋兒煮  熬藥時要不要蓋上蓋子,可不是生活習慣的問題,不同的藥物,敞開蓋和蓋上蓋效果確實有差別。一些揮發性藥材,如果敞開熬,有效成分會隨

  • 為什麼一些飲片要先煎?

    1.消除或降低藥材的毒性  一般含有毒性的藥材,如:川烏、草烏等,必須久煎才能降低、緩解藥物所含的毒性,一般川烏、草烏應先煎30~60分鐘。同時有利於有效成份的煎出。  2.有利於有效成分的溶出  有些礦石、貝殼、動物甲殼類藥材,如石膏、石決明、牡蛎、玳瑁、鱉甲、龜板等,由於質地堅硬,有的含有鈣鹽、膠質、蛋白質、氨基酸等有機物,而且這些重要成分皆分

  • 煎中藥的時間你會把握嗎?

    煎中藥的正確程序是:先把藥物放入鍋裡,然後加入涼的飲用水,浸泡20~30分鐘,再加水沒過藥物,將藥鍋放在火上用中火煎煮。一般情況分兩次煎煮,第一次煎煮後,把藥液倒出150~200毫升,叫頭煎藥:然後,再加溫水適量(若藥渣放涼再煎煮時應放涼水),進行第二次煎煮,叫二煎藥。有時也可以再加水,煎煮第三煎,或是第四煎。這要按照醫生的要求去做。  煎藥的時間

  • 為什麼補益調理藥需煎煮久些?

    補益調理藥是以滋補*氣血不足為主要功用。常用的藥材如黃芪、黨參、白術、當歸、白芍、地黃、牛膝、黃精、玉竹、天冬、麥冬、仙茅、何首烏、山藥、蓮子、肉苁蓉、龜板、鱉甲等,都是植物的根莖、果實及動物的甲殼類等,如以短時間煎煮,其有效成分不易完全煎出,直接影響滋補調理的功效。   因此,為了完全煎取補益調理藥中更多的營養成分,正確的方法是開始采用大火煎沸,

  • 中藥要根據藥性煎藥

    中藥因其藥性不同,煎法也存在差異。因而,烹煎中藥時,依藥性而掌握好火候、時間等,至關重要。   對於輕辛發散藥而言,此類藥物大多為治療外感病的發汗解表藥,多系花、葉、全草等,其中藿香、豆蔻、薄荷、砂仁等常不可少。這類藥物性輕揚發散,味芳香,含揮發油較多,在常溫下就極易揮發。而同時,它們的沸點又很低,長時間烹煎容易使其有效成分揮發殆盡。故煎藥時間要短

  • 中藥 到底該怎麼吃呢?

    生病吃中藥時,少不了要用流體來送服。中醫認為,用什麼送服藥物很重要。   黃酒  中醫認為,黃酒本身就是味中藥,藥性溫熱,有通經、活血、散寒的作用,用黃酒送服治療跌打損傷、氣滯血瘀、腰腿疼痛的中成藥,如雲南白藥、跌打丸等,有利於藥效的發揮。   米湯  米湯具有保護胃氣的作用,服用養腸胃、健脾、利膈等中成藥,可用米湯送服。   鹽水  食

  • 千萬不要用不銹鋼鍋熬中藥

    忌用鐵鍋煮綠豆   這是因為綠豆皮中所含的單寧質遇到鐵後能發生化學反應,生成黑色的單寧鐵,並使綠豆湯變為黑色,影響其味道及*的消化吸收。因此,煮綠豆時不要用鐵鍋,宜用砂鍋或鋁鍋。   忌用鋁鍋裝剩菜   由於鋁鍋的抗腐蝕性能較差,酸、鹼、鹽都會與鋁起化學反應。剩菜中大都含有酸、鹼、鹽,因此剩菜最好不要裝在鋁鍋中過夜。   忌用彩釉餐具貯存果汁等酸性

  • 喝湯藥 要抓緊“黃金時間”

    一般來說,上午9點和下午3點左右,是機體吸收藥物的“黃金時間”,所以此時服用中藥最佳。   但是,不同藥性的中藥,講究不同的服藥時機。一般而言,治療虛症和腸胃病的,應在飯前30~60分鐘服藥;而治療心肺病和其他一般疾病,則通常在飯後15~30分鐘服用為佳,以避免藥物對腸胃產生刺激,減少副作用的產生;助消化或對腸胃有刺激的中藥

  • 中藥湯劑沉渣該不該扔?

    煎好的中藥湯劑放溫服之,碗底常有泥糊狀沉澱物。這泥糊樣沉澱物,到底是加點水攪混服下,還是干脆棄掉,則是面臨的實際問題,切勿小看,直接關系藥效。北京中醫藥大學劉占文教授講,中藥湯劑的沉澱物是喝還是扔,是因藥而定的。劉教授對黃連與甘草共煎所能出現的情況作個大體介紹,黃連的主要有效成分為黃連素等生物鹼,甘草的主要有效成分為甘草酸,甘草次酸等酸性成分。這兩

  • 忌用不銹鋼鍋熬中藥

    忌用鐵鍋煮綠豆這是因為綠豆皮中所含的單寧質遇到鐵後能發生化學反應,生成黑色的單寧鐵,並使綠豆湯變為黑色,影響其味道及*的消化吸收。因此,煮綠豆時不要用鐵鍋,宜用砂鍋或鋁鍋。忌用鋁鍋裝剩菜由於鋁鍋的抗腐蝕性能較差,酸、鹼、鹽都會與鋁起化學反應。剩菜中大都含有酸、鹼、鹽,因此剩菜最好不要裝在鋁鍋中過夜。忌用彩釉餐具貯存果汁等酸性食物因為酸性溶液會使彩釉

  • 解析 中藥煎煮前該不該洗

    中藥煎煮前不要清洗。這是因為:1、水洗可使藥材的水溶性成分丟失:由於不少藥材中含有糖和甙類,可溶解於水中,經水洗後,將丟失一部分的有效成分,導致藥效降低。2、水洗可使粉末類藥材丟失:中藥中又不少藥材是粉末類的,也有的在配藥時需研碎,如桃仁、龍骨、滑石粉等,如果用水洗,會造成這些藥物的流失。3、水洗可致部分藥材輔料丟失:由於有的藥材在炮制過程中加入蜜

  • 良藥雖苦口 服之有妙法

    良藥苦口利於病,人人皆知。問題是,有的藥實在是苦不堪言,難以喝下。但有時候,有的病又不得不連服多帖,有些人真的是皺著眉頭,含著眼淚吞服。根據中醫師的教導,和筆者多年服用中藥的經驗,總結出中藥祛苦六法,可以讓中藥比較容易入口。中藥祛苦法簡介如下:掌握服藥時間在一天24小時內,機體有兩個吸收藥物的“黃金時期”,一個在上午8時至1

  • 小編話你知 送服中成藥有講究

    生病吃藥時,少不了要用流體來送服。中醫認為,用什麼送服藥物很重要。黃酒 中醫認為,黃酒本身就是味中藥,藥性溫熱,有通經、活血、散寒的作用,用黃酒送服治療跌打損傷、氣滯血瘀、腰腿疼痛的中成藥,如雲南白藥、跌打丸等,有利於藥效的發揮。米湯 米湯具有保護胃氣的作用,服用養腸胃、健脾、利膈等中成藥,如香砂六君丸、理中丸時,可用米湯送服。鹽水 食鹽能引藥入腎

  • 影響中藥藥效的三大細節

    不久前,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印發了《醫療機構中藥煎藥室管理規范》,規定醫院的中藥煎藥室禁用鐵制等易腐蝕器皿作為煎藥容器。那麼,在熬煎中藥的過程中,除此以外,還有其他的注意事項麼?專家說:“中藥在熬煎的過程中,有些細節確實會影響到藥效,在平時一定要多加注意。”  細節1:手別碰藥  這是大家最容易忽視的細節。買回來的中藥,大多是用

  • 為何一些飲片要先煎?

    1.消除或降低藥材的毒性一般含有毒性的藥材,如:川烏、草烏等,必須久煎才能降低、緩解藥物所含的毒性,一般川烏、草烏應先煎30~60分鐘。同時有利於有效成份的煎出。2.有利於有效成分的溶出有些礦石、貝殼、動物甲殼類藥材,如石膏、石決明、牡蛎、玳瑁、鱉甲、龜板等,由於質地堅硬,有的含有鈣鹽、膠質、蛋白質、氨基酸等有機物,而且這些重要成分皆分布在藥材組織

  • 煎中藥前要先用冷水浸泡

    中藥在煎煮之前先用冷水浸泡一段時間,是中藥煎法中的重要一環,但在日常生活中,不少病人誤認為浸泡不好,拿起中藥立即煎煮,甚至為節省時間直接加熱水煎煮,這樣做不利於有效成分的煎出,會影響療效。中藥藥材絕大多數是干品,干燥而質地細密、堅硬,有效成分已結晶或定形沉澱於細胞內,水分不易滲入,如果在煎煮之前先用冷水浸泡一段時間,藥材會變軟,細胞會膨脹,有效成分

  • 被我們所忽略的煎藥古法

    《傷寒論》對藥物的煎煮方法十分重視,其煎藥方法除了常見的先煎、後下、烊化、對服之外,還有一些更特殊的煎藥方法,這些特殊的煎藥方法廣大中醫師在處方醫囑時常常被忽略,而影響到中醫湯劑療效的正常發揮。1.加酒同煎法 如炙甘草湯,原方要求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同煎。佐清酒同煎目的在於借酒行氣血、通經絡、和陰陽,助行藥勢、宣痺通陽。尤其在補陰劑或氣血雙補劑中加

  • 中藥的各年齡段用藥劑量指導

    中藥的常用劑量是指18歲至60歲的成人用藥量,而在這個年齡范圍以外的老人及兒童的用藥劑量均有減少,其折算方法如下:年齡                  劑量  

  • 怎樣服中藥不會再吐?

    由於中藥一般帶有苦味,許多病人都怕吃藥,一吃就想吐。其實,只要采取正確的服藥方式就可以減少或避免嘔吐現象。許多病人都怕吃藥,一吃就想吐。在服藥可能導致胃腸道反應的味苦中藥時,采取正確的服藥方式可以減少或避免嘔吐現象。服中藥湯劑要注意藥溫適度,可采用小量頻服法。即先讓病人服一小口,若想吐就讓其把藥吐出。如此兩三次後,大部分服用者便可適應,然後在一次性

  • 喝中藥不可隨便加糖

    中藥湯劑效果很好,但是比較苦,不用說孩子,就是大人喝著都困難。於是有人想,為掩蓋難以下咽的苦味,可不可以在湯藥裡加點糖呢?這種只顧爽口的做法不宜提倡,否則輕者降低療效,重者還會產生副作用。在每個方劑中,組成的藥物皆有“酸、苦、甘、辛、鹹”的不同,藥性也有“寒、熱、溫、涼”的差異。而糖類也具有一定的藥性

  • 煎中藥時莫忘蓋鍋蓋

    一些人在煎中藥時,為了操作方便,常不蓋鍋蓋。為此,中醫師提醒患者,煎中藥時莫忘蓋鍋蓋。經研究,絕大多數植物類中藥,如木蘭科、芸香科、菊科等植物都含揮發油。揮發油在醫學上具有驅風、抗菌、消炎、鎮痛等作用。但是,揮發油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絕大部分揮發油的比重都比水輕,所以很容易隨水蒸汽一起蒸發出來,如果煎中藥不蓋鍋蓋,中藥內的有效成分便易隨水蒸汽&ld

  • 特殊中藥的特殊煎法

    某些中藥因質地的原因,煎法比較特殊,若不正確操作會影響藥效的發揮,需加以注意。特殊的煎制,包括先煎、後下、包煎、另炖、另煎、烊化、泡服、沖服、煎湯代水等。先煎:介殼類和礦物類藥物,如龍骨、牡蛎等,應打碎先煎20―30分鐘,再放其他藥物。後下:氣味芳香的藥物宜後下,即在其他藥物煎沸5―10分鐘後放入,以防有效成分揮發。如:薄荷、青蒿、砂仁等。包煎:粉

  • 中藥煎煮之前請勿清洗

    網友提問:從報上了解到,有些茶葉泡之前要洗一下,請問自己在家熬的中藥,煎煮之前需要洗嗎?專家回答:合格的中藥飲片在制備過程中已經采取了充分的滅菌措施,即使在貯存中沾染了微生物,也能通過煎煮將其殺死,因此沒有必要在煎煮前水洗。而且,重要的是,如果水洗的話,很可能會降低藥效。首先,一些中藥的有效成分為水溶性,如多糖、苷類、酸、鹼等,用水洗這些成分會流失

  • 中藥煎服新法:“三三三制”

    針對煎服中藥中長期存在的一些缺點,近年,中醫藥學家提出了“三三三制”科學煎服中藥新法。簡單地說,“三三三制”煎服中藥新法就是:一劑藥煎三遍、每遍煎煮過程中取藥液三次、每日服用三次。一劑藥煎三遍。先用冷水將藥物浸泡半小時左右(切勿用開水浸泡),然後煎煮。每遍水開後煎煮30分鐘,三遍共計90分鐘。這樣可以

  • 療效不好?檢查下煎藥方法

    中藥湯劑是我國傳統醫學中應用最早、目前應用仍最廣泛的一種劑型。晉代皇甫谧的《針灸甲乙經》中有“伊尹,撰用神農本草以為湯液”的記載,說明我們的祖上早在商周時代已開始湯劑的應用。由於它制備簡便,奏效迅速,加減靈活,特別適應中醫辨證施治的需要,雖口感五味夾雜,但還是深受廣大患者的喜愛。湯液的制備在數千年的應用中,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經

  • 特殊中藥材的煎服 不可忽視

    核心提示:據報道,北京市密雲法院已受理中醫王某違規使用中藥石膏,導致兩名患者死亡一案。令人費解的是作為中醫的王某在得知患者死亡後,懷疑自己藥方中的石膏有問題,便將石膏用水沖服,很快出現了惡心、想吐、腹瀉等症。石膏是礦物類的中藥材,不僅需水煎服,而且還需比一般中藥多煎20分鐘以上,決不能用水沖服。近年來煎藥機的廣泛使用,方便了患者煎煮中藥湯劑。但是一

  • 煎煮中藥時 應不應加蓋?

    據《家庭中醫藥》報道,煎中藥到底應不應加蓋呢?其實加蓋與否,應視具體情況而定。比如,要使中藥切片煎透,讓藥中的有效成分充分煎出,應以加蓋煎為好。尤其是煎煮的藥中含有可隨水蒸氣揮發的成分時,如薄荷、藿香、砂仁等,最好加蓋煎煮。這樣可使含藥物揮發成分的水蒸氣在蓋內凝集,變成水珠滴回藥罐內,由此減少藥物有效成分的丟失。對於多數質地堅實的根、種子或動物藥物

  • 中藥湯劑沉渣是否該扔?

    煎好的中藥湯劑放溫服之,碗底常有泥糊狀沉澱物。這泥糊樣沉澱物,到底是加點水攪混服下,還是干脆棄掉,則是面臨的實際問題,切勿小看,直接關系藥效。北京中醫藥大學劉占文教授講,中藥湯劑的沉澱物是喝還是扔,是因藥而定的。劉教授對黃連與甘草共煎所能出現的情況作個大體介紹,黃連的主要有效成分為黃連素等生物鹼,甘草的主要有效成分為甘草酸,甘草次酸等酸性成分。這兩

  • 注意忌用不銹鋼鍋熬中藥

    忌用鐵鍋煮綠豆這是因為綠豆皮中所含的單寧質遇到鐵後能發生化學反應,生成黑色的單寧鐵,並使綠豆湯變為黑色,影響其味道及*的消化吸收。因此,煮綠豆時不要用鐵鍋,宜用砂鍋或鋁鍋。忌用鋁鍋裝剩菜由於鋁鍋的抗腐蝕性能較差,酸、鹼、鹽都會與鋁起化學反應。剩菜中大都含有酸、鹼、鹽,因此剩菜最好不要裝在鋁鍋中過夜。忌用彩釉餐具貯存果汁等酸性食物因為酸性溶液會使彩釉

  • 療效不好?檢查下煎藥的方法

    中藥湯劑是我國傳統醫學中應用最早、目前應用仍最廣泛的一種劑型。晉代皇甫谧的《針灸甲乙經》中有“伊尹,撰用神農本草以為湯液”的記載,說明我們的祖上早在商周時代已開始湯劑的應用。由於它制備簡便,奏效迅速,加減靈活,特別適應中醫辨證施治的需要,雖口感五味夾雜,但還是深受廣大患者的喜愛。湯液的制備在數千年的應用中,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經

Total 4445 篇文章  FirstPage PreviousPage NextPage LastPage CurrentPage:19/149  30篇文章/Page  GoTo Page:
神農中藥網 www.yesae.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