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名】白虎湯,出自《傷寒論》
【組成】 石膏一斤,碎(50g) 知母六兩(18g) ,甘草二兩,炙(6g) 粳米六合(9g)。
【用法】上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湯成,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現代用法:水煎服。
【功效】清熱生津。
【主治】陽明氣分熱盛證。壯熱面赤,煩渴引飲,汗出惡熱,脈洪大有力。
【方解】本方證是由於傷寒化熱內傳陽明之經,或溫病邪傳氣分所致,即陽明氣分熱盛證。裡熱熾盛,向外熏蒸,迫津外洩,故見壯熱面赤,汗出惡熱;熱灼津傷,則煩渴引飲;脈洪大為裡熱熾盛之象。治宜直清裡熱,除煩生津。方中石膏辛甘大寒,善於清解陽明經熱邪,透熱出表,除煩止渴,故重用為君藥。知母苦寒質潤,苦寒可助石膏清洩肺胃實熱,質潤能滋陰潤燥以救陰,為臣藥。君臣相須為用,既可大清氣分之熱,又能滋陰生津,功效倍增。炙甘草、粳米益胃和中,並防石膏、知母大寒傷胃,為佐使藥。四藥合用,使熱邪得清,津液得復,諸證自愈。白虎為西方金神,用以名湯,比喻其清熱之力浩大。
【臨床運用】
1.用方要點本方為治療陽明氣分熱盛證的代表方。臨床以大熱、大渴、大汗、脈洪大為辨證要點。
2.現代運用本方常用於治療感染性疾病,如大葉性肺炎、流行性乙型腦炎、流行性出血熱、牙龈炎,以及小兒夏季熱、糖尿病等屬氣分熱盛者。
【使用注意】凡表證未解的無汗發熱,口不渴者;血虛發熱,脈洪而重按無力者;真寒假熱的陰盛格陽證等均不可誤用。
白虎湯中為何配伍粳米?本方主治陽明胃經熱盛,粳米為谷物,具有甘緩留中之能,使方中石膏、知母寒涼苦降之力“不速下行”而“留連於胃中”,以保證藥力留駐中焦,以最大限度發揮本方的“清中”的作用。現代研究及臨床實踐證明,本方中粳米可使藥液質地黏稠,濃度增大,有利於方中石膏等有效微細顆粒盡可能懸浮於藥液中,從而大大地提高方中藥物的溶解度,以增強本方的退熱效應。
【方歌】 白虎膏知甘草粳,氣分大熱此方清,熱渴汗出脈洪大,加入人參氣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