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名】咳血方,出自元·《丹溪心法》。
【組成】水飛青黛、诃子(各6克),去油瓜蒌仁、海浮石、炒黑栀子(各9克)。
【用法】上藥共為細末,以蜜同姜汁為丸,每用1丸(5克),含口中噙化。也可改用飲片作湯劑水煎服,各藥用量按常規劑量酌定。(原方書為海粉,清·汪昂將其改為海浮石)
【功效】清火化痰,止咳止血。
【主治】主治肝火灼肺,咳痰帶血,痰稠不爽,心煩口渴,顴紅便秘,舌苔黃,脈弦數等。
【臨床醫案】臨床主要用於治療支氣管擴張,肺結核等呼吸系統病症所致的咯血等病症。
支氣管擴張咯血:加味咳血方治療支氣管擴張咯血(簡稱支擴咯血),根據臨床伴隨症狀加以治療。結果:服用1個療程後,咯血停止(顯效)52例(占66.67%),咯血量明顯減少(有效)17例(占21.80%),咯血量未見減少或見增多(無效)9例(占11.54%)。總有效率88~46%。(《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0年第2期)
【方解】咳血方主要用於治療肝火犯肺之咳血症。方用青黛、栀子清肝瀉火涼血,配以瓜蒌仁、海粉降火消痰、清洩肺熱,诃子斂肺止咳化痰。諸藥合力,重在瀉肝火,清肺熱,使火邪去,痰熱清,共奏瀉肝清肺,涼血止血之功。臨床應用以咳嗽連及胸脅疼痛、心煩易怒、咳痰黏稠帶血、舌紅苔薄黃、脈弦數為辨證要點。
肝火灼肺型咳血,加麥門冬、牡丹皮;風熱表證者,加桑葉、菊花;陰虛肺熱者,加沙參、百合;燥熱傷津者,加天門冬、麥門冬、元參;肺熱痰多者,加知母,貝母;氣逆咳嗆者,加蘇子、杏仁。服藥後血止,再擬百合固金湯、清燥救肺湯、養陰清肺湯調理善後。
【現代研究】現代臨床報道也見於治療嗜酸粒細胞性支氣管炎肝火犯肺證,用咳血方治療家畜肺熱咳嗽的病症。
【方歌】(一)咳血方中诃子收,瓜蒌海粉山栀投,青黛蜜丸口噙化,咳嗽痰血服之瘳。
(二)咳血方中栀青黛,诃子海粉瓜蒌仁,姜汁蜜丸口噙化,木火刑金咳血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