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名】甘遂半夏湯,出自漢·《金匮要略》。
【組成】甘遂三枚(3克)、半夏十二枚(12克)、芍藥11枚(5克)、炙甘草一枚(1克)。
【用法】水煎去渣,加入蜂蜜15克,和藥汁,再煎服。
【功效】逐水祛痰,和中除濕。
【主治】主治留飲欲去,病者脈伏,其人欲自利,利反快,雖利心下續堅滿者,舌淡苔白膩,脈弦滑。
【臨床醫案】臨床主要用於治療肝硬化腹水、腦積液伴癫痫等病症。
1.肝硬化腹水將12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6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治療方法,治療組常規治療同對照組,同時口服中藥甘遂半夏膏加腹水超濾濃縮回輸腹腔,療程1個月,停藥隨訪3個月。以症狀完全消失,一般情況良好;肝脾腫大穩定不變,無叩痛及壓痛,腹水消失;肝功能恢復正常;以上3項指標保持穩定6個月~1年為顯效標准,並觀察腹水消退時間及復發率。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95%,對照組總有效率80%;治療組腹水消退平均時間為12日,對照組腹水消退平均時間為21日;治療組復發率10.5%,對照組復發率29.2%;兩組比較均有統計學意義。(《海峽藥學》2009年第4期)
2.腦積液伴癫痫(個案)李仲愚毅授應用甘遂半夏湯(甘遂單煎兌服)治療腦積液伴癫痫1例,與二陳湯加減交替使用,連續治療2個月,癫痫一直未發作,頭痛症狀消失。李教授認為腦部積液伴癫痫系痰飲上逆所致,故取甘遂半夏湯攻逐痰飲。(《成都中醫藥大學學報》1997年第1期)
【方解】本方用於治療留飲不去,心下堅滿之證。方用甘遂降逆,攻逐飲邪,善行腸間經隧之飲邪;半夏醒脾燥濕,化飲降逆,宣暢氣機;芍藥補血益陰緩急;甘草益氣和中;蜜性甘緩,益氣和中,緩和甘遂與甘草之相反,並調和諸藥
甘遂攻下之力峻猛,使用必須謹慎,可暫用而不可久服,以免攻逐太過,損傷正氣。氣虛、陰傷、脾胃虛弱者及孕婦忌服。
【現代研究】臨床報道也見於治療各種類型胃炎、結腸炎、腸結核、腎積水、腎小球腎炎、急性腎功能衰竭、遺精、術後尿潴留、小兒百日咳、無名腫毒、瘧疾等病症。方中甘遂、甘草兩藥配伍屬中藥“十八反”之列,兩者相反作用的主要毒性靶器官為肝髒。有現代藥理研究證實,甘遂與甘草配伍的毒性大小取決於甘草的用量比例,若甘草等於或小於甘遂用量,無相反作用,有時還能解除甘遂的副作用,但甘草大於甘遂用量,則有相反作用。
【方歌】甘遂半夏金匮方,遂夏芍蜜甘草襄,飲留胃腸此方施,遂草相反義深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