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名】三拗湯,出自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本方系麻黃湯去桂枝而成,出自《聖濟總錄》(原方無生姜,用藥量為每服三錢),後由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收錄(加用生姜五片,用藥量改為每服五錢),後世醫家多從《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所論。
【組成】麻黃(不去根、節),杏仁(不去皮、尖),甘草(不炙)各等分。
【用法】水煎劑,每服五錢(約15克),加生姜5片,水煎溫服。臨床應用時,各藥用量按常規劑量。
【功效】宣肺,平喘,止咳。
【主治】主治外感風寒,鼻塞聲重,頭痛目眩,四肢拘倦,咳嗽多痰,胸滿氣短,舌淡,苔薄白,脈浮緊。
【臨床醫案】臨床主要用於治療小兒支氣管哮喘、小兒過敏性咳嗽、小兒下呼吸道感染、耳咽管炎等病症。
1.小兒支氣管哮喘:將52例寒飲停肺型支氣管哮喘患兒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27例予三拗湯加減治療,對照組25例予氨茶鹼治療,療程均為4日。觀察兩組治療後症狀、體征、肺功能、免疫復合球蛋白、外周血嗜酸粒細胞、IL-4、IL-5的變化。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74.07%,對照組72%,兩組療效相近,治療組改善患兒中醫症狀、舌脈作用更明顯,並能降低IL-4、IL-5水平,其降低IL-4水平較對照組更加明顯。(《天津中醫藥》2006年第1期)
2.小兒過敏性咳嗽:應用三拗湯合止嗽散治療小兒過敏性咳嗽38例,與西醫酮替芬、氨茶鹼常規治療38例作對照,療程7日。以咳嗽症狀完全消失,2周以上未發作者為痊愈標准。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94.74%,對照組76.32%。(《河南中醫》2008年第12期)
3.小兒下呼吸道感染:在常規西醫治療的基礎上應用加味三拗湯納米貼膏穴位敷貼治療小兒下呼吸道感染63例,與單純西醫治療並對症處理57例作對照,療程7日。結果:治療組治療後各症狀體征量化積分與本組治療前明顯下降,且咳嗽、喘息及肺部哕音量化積分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治療組治療後咳痰量化積分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組治療後血清TNF-α、IL-1β及LTB4含量變化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治療組改善優於對照組。(《河北中醫》2011年第12期)
4.耳咽管炎:應用加味三拗湯治療耳咽管炎59例,與羅紅霉素治療53例作對照,7日為1個療程,共治療2個療程。以自覺症狀基本消失,4~5日經鼻內窺鏡示耳咽管開口處及周圍組織充血、水腫消退,分泌物消失為特效標准。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93.2%,對照組47.2%,組間有顯著性差異。(《四川中醫》2010年第1期)
【方解】方中麻黃發散風寒,宣肺平喘,杏仁助麻黃溫散肺寒、下氣定喘,甘草化痰利肺,合有發散風寒,止嗽平喘的作用,主治風寒襲肺的咳喘輕證。
【現代研究】臨床報道也見於治療兒童肺炎支原體感染、慢性肺源性心髒病、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毛細支氣管炎、咳嗽變異性哮喘、ACEI引起的咳嗽、慢性咽炎等寒邪犯肺的病症。
【方歌】三拗湯用麻杏草,宣肺平喘效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