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名】桂枝加附子湯,出自漢·《傷寒論》。
【組成】桂枝、芍藥、甘草、生姜各三兩(各9克),大棗十二枚(3枚),附子一枚(9克)。
【用法】水煎溫服。
【功效】扶陽固表,調和營衛。
【主治】主治傷寒表陽虛弱,惡風發熱,汗漏不止,四肢微急,難以屈伸,小便難,舌質淡,苔薄白,脈浮虛
【臨床病案】臨床主要用於治療盜汗、慢性鼻炎、疼痛、室性早搏及更年期綜合征等病症。
1.盜汗(個案):患者證系心陽不足,衛氣虛弱一以本方加棗仁、五味子治療。3劑後復診,盜汗顯減,再進3劑原方,盜汗止,心悸除,食欲增進:矚其按上方為丸,連服2周以鞏固療效。半年後隨訪,盜汗一直未發。(《中醫藥學報》1990年第1期)
2.慢性鼻炎:以本方合玉屏風散治療慢性鼻炎120例。中藥治療前4日停用西醫抗組胺藥和鼻噴霧劑。1個療程為15日,治療2個療程:與鹽酸羟甲唑啉鼻噴霧劑聯合鼻甲封閉治療120例對照。1個療程為5次。顯效標准:單純性鼻炎:鼻腔通暢,分泌物消失,鼻黏膜恢復正常;肥厚性鼻炎:鼻塞消失,鼻甲明顯縮小。結果:顯效67例,有效45例,無效8例,總有效率93.33%。(《陝西中醫》2013年第2期)
3.疼痛:以本方加減合濟生腎氣丸治療糖尿病性疼痛30例,與維生素B1、維生素B12及芬必得治療30例對照。2組均予控制血糖:1個療程均為2周,觀察2個療程。根據視覺模擬評分(VAS)評定治療前和治療後1、2、3、4周的疼痛強度變化。療效評定以疼痛程度減輕2度以上即為顯效。結果:顯效8例,有效17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83.3%。(《河北中醫》2008年第5期)
4.室性早搏(個案):本方加味治療:患者證屬陽虛自汗。予以本方。三診,患者自覺冷汗止,身體輕松,自行再服原方4劑,心悸消失。心電圖示:窦性心律,正常心電圖。(《新中醫》2002年第5期)
5.更年期綜合征:以本方加減治療52例,與更年安片治療42例對照。療效評定以症狀(月經失調、烘熱、汗出,可伴煩躁易怒、心悸失眠、胸悶頭疼、記憶力衰退、血壓波動、腰腿酸痛等)完全消失,停止治療3個月未見復發則為治愈。結果:治愈5例,顯效23例,有效21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94.23%。(《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07年第4期)
【方解】本方為桂枝湯加炮附子1枚,並加重甘草用量而成。桂枝湯調和營衛,解肌祛風,附子溫經復陽,固表止汗。俾邪去陽回,則津液自復,諸症自愈。
臨床應用以惡風發熱、汗漏不止、四肢微急、脈虛浮為辨證要點。治寒疝疼痛,加川烏、草烏;胸痺心痛,加薤白、瓜蒌;風寒濕痺,寒甚痛劇,加川烏;上肢痛甚,加羌活、蒲黃、川芎;下肢痛甚,加獨活、牛膝、防己;腰背疼痛,加杜仲、桑寄生、續斷。
【現代研究】臨床報道尚見於治療漏汗、自汗、遺尿、鼻衄、頭痛、性功能減退、低熱、不寐、瘾疹等病症。現代藥理研究表明,本方具有抗炎、鎮痛、提高免疫功能、強心,調節自主神經功能等作用。
【方歌】(一)桂加附子治有三,風寒肢痛脈遲弦,汗漏不止惡風甚,肌膚麻木衛陽寒。
(二)汗因過發漏漫漫。肢急常愁伸屈難。尚有尿難風又惡。桂枝加附一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