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藥:太子參、生黃芪各30克,雲茯苓、生薏米、枸杞子各20克,川斷、桑寄生各15克,澤蘭、澤瀉、丹參各12克,鳳尾草、車前草、百花蛇舌草各25克。
功效:健脾益腎、滲利水濕。
主治:慢性腎炎脾腎氣虛證,症見:身倦乏力、易感冒、胃納減少、腰腹酸痛、輕度水腫等。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每次服藥液150毫升, 1個月為1療程。忌辛辣刺激食物及海鮮發物。
加減:若尿檢血尿明顯者可加白茅根、仙鶴草各30克,槐米20克;若尿蛋白2個加號以下者可加石韋、蜀羊泉、青風籐各 20克;若尿蛋白2個加號以上者可加全蠍3克,蟬衣6克,僵蠶12克;若腰痛明顯者可加狗脊、懷牛膝各15克,山茱萸6克;若納差、舌苔厚者可加藿香、佩蘭各12克,陳皮10克,焦谷芽、焦麥芽各20克;若尿檢有白細胞者可加瞿麥、蓄各12克,鴨跖草15克;若大便稀溏者,可加炒淮山藥20克,炒白術12克,炒扁豆15克。
注意:慢性腎炎是一種慢性進展性疾病,病程較長,治療不可急功近利,治療期間避免感染發生和勞累,以防疾病反復。
(江蘇省中醫院腎內科 鄒燕勤教授 經驗方,曾安平整理)
導陽方
方藥:石斛、制龜板(先煎30分鐘)各30克,生地24克,麥冬15克,玄參9克,炒黃柏6克,肉桂粉(沖服)0.6克,川黃連1克,生甘草3克。
功效:滋陰降火,引火歸元。
主治:虛火口瘡。
用法:將上述中藥加水適量,浸泡30分鐘,煮開後,再用小火煎煮30分鐘,共2次,合並濾液,分3次於飯後30分鐘口服。
說明:口瘡,西醫稱之為復發性口腔潰瘍。臨床上,除濕熱型外,陰虛火旺也較為常見。導陽方用生地、石斛、玄參、麥冬、龜板滋陰,用炒黃柏、川黃連、生甘草以洩火,用肉桂引火歸元。因此,凡因心腎陰虛,虛火上沖,而引起的口瘡,用本方皆可。
(武警重慶市總隊醫院中醫科副主任醫師 田維君 自創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