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血散淤 百藥之長
酒本身就是一味中藥。中醫學認為,酒乃水谷之氣,具有上升和發散的特性,可通血脈、散淤血、行藥勢、御寒氣、消冷積、溫腸胃、矯臭味等,《漢書?食貨志》贊之為“百藥之長”。
酒主要有三個方面的作用:
1.行藥勢酒可使藥力外達於表、上至於顛,使理氣行血藥物的作用得到較好的發揮,也能使滋補藥物補而不滯。
2.有助於藥物有效成分的析出酒是一種良好的有機溶劑,多種不溶於水的中藥成分都可溶解於酒精之中,從而被*吸收。酒精還有良好的通透性,能夠較容易地進入藥材組織細胞中,發揮溶解作用,提高浸出速度和浸出效果。
3.防腐作用一般藥酒都能保存數月甚至數年時間而不變質,這就給飲酒養生者以極大的便利。
治病養生,作用各異
酒中配入不同的中藥材,藥酒的作用也就各異,但大致可歸為兩大類:
治病藥酒是以治療疾病為主的藥酒。因為酒本身就有行血活絡的功效,易於吸收和發散,再加上藥物的作用,所以此類藥酒多具有祛風散寒、舒筋活絡、養血活血、止痛散淤的功能。常見的成品藥酒有國公酒、舒筋活絡酒、胡蜂酒、三兩半藥酒、追風藥酒、跌打損傷酒、風濕骨痛酒、五加皮酒等。
保健藥酒是以補虛強壯、養生保健為主的藥酒,其作用是滋補氣血、溫腎壯陽、強心安神、抗老防衰、延年益壽。常見的成品藥酒如人參酒、十全大補酒、參桂養榮酒、參茸酒、人參茯苓酒、當歸黃芪酒、當歸酒、蛤蚧酒、三鞭酒、枸杞酒、五味子酒等。
限量小酌,冬季最佳
飲用藥酒時,凡屬生冷、油膩、腥臭等不易消化以及有特殊刺激性的食物應盡量避免,以免影響藥酒藥效的發揮。服用季節以冬季最佳,服用時間以白天為好。同時藥酒多宜溫飲,以便更好地發揮藥物的溫通補益作用,迅速發揮藥效。
在用量上,一般每天2~3次,一次10~30毫升為宜,堅持服用。不善飲酒者,如需飲用藥酒,可先從小劑量開始,逐步增加到所需劑量,也可用冷開水稀釋後服用。藥酒因含有一定量的酒精,攝入過量,會損害*健康,所以要限量飲用,用於治療疾病的藥酒,病愈後即可停止飲用。
酒並非人人皆能喝。一般來說,浸泡藥酒所用酒的酒精含量通常達50%~60%。因酒精含量較高,不適合肝炎、脂肪肝、肝硬化、慢性腎炎、慢性腎功能不全、高血壓、心髒病、慢性結腸炎、胃潰瘍、支氣管炎、肺結核、哮喘、各種癌症患者及酒精過敏者等服用,也不適合兒童。另外,婦女在懷孕期和哺乳期也不宜飲用藥酒。當患者服用其他藥物(尤其是西藥)時,應避免同時飲用藥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