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性腹瀉常表現為頑固性、無痛性腹瀉,或先干後稀、無膿血,發作時間多為餐後或黎明前或半夜,每日四五次到二十余次不等,嚴重者大便失禁,反復發作,纏綿難愈,有的伴脂肪瀉,中醫治療糖尿病性腹瀉有獨特的優勢,分別用以清熱利濕、健脾益氣、溫陽化氣、溫補脾腎、固澀止瀉等法則。
(1)濕熱洩瀉
患者瀉下急迫,或瀉後而有不爽感、大便色黃褐或帶黏液,氣味臭穢,肛門有灼熱感,伴有心情煩躁、口渴、小便短赤,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或濡數。治療以葛根芩連湯清熱利濕,若伴有食滯可加用神曲、山楂、麥芽。
(2)脾虛濕盛
患者出現大便有時不成形、有時洩瀉,並且大便夾雜有未消化的食物,食欲下降,稍進食油膩食物則大便次數明顯增多,伴有神倦乏力,面色萎黃。患者舌質淡苔白,脈細弱。這種現象遷延反復,患者異常痛苦。治療以參苓、白術散加減健脾益氣,利濕止瀉。
(3)腸胃痰飲
有的患者會出現:胃脘及腹部脹滿,胃中有震水聲,或腸鳴音亢進,雖有洩瀉但瀉後仍感到小腹脹滿;而有的患者則出現腹瀉和便秘交替的現象,這是因為體內的濕邪化熱,與穢濁之物相搏結,而成便秘。患者舌苔濕滑,脈弦。治療以苓桂術甘湯溫陽化飲,健脾利水。
(4)脾腎陽虛
患者臨床表現為:黎明之前出現臍周及小腹部疼痛,腸鳴音亢進,作痛即瀉,瀉後則感覺稍好,伴有手足不溫,怕冷,腰部及膝蓋酸軟無力,舌質淡苔白,脈沉細。稍進食寒涼食物則症狀加重。此類患者多見於老年人。治療以理中湯和四神丸加減以溫補脾腎,固澀止瀉。
日常生活注意
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老年人,由於自主神經功能異常,應變能力差,所以要盡量避免突然長期接觸冷空氣,不要大量喝冷飲和吃涼拌菜,因其易導致胃腸蠕動加快,出現疼痛和腹瀉。
在飲食方面:宜采用少油、少渣、高蛋白、高維生素半流質或軟質食物,少量多餐,每日5-6次;根據患者情況,酌情補充熱量;排便次數正常後,短期內不宜食用生拌蔬菜及含纖維多的蔬菜;禁忌酒類、辛辣、堅硬果類等。下面介紹幾則簡便易行的食療方,供患者選擇:
1.姜茶:
取生姜、綠茶各10克,用開水沖泡,頻頻飲服。
2.石榴葉茶:
取鮮石榴葉60克,生姜15克,鹽2克,共炒黑,水煎取汁,代茶飲。
3.黨參黃米茶:
取黨參30克,大米(炒焦黃)50克,加水4碗煎至2碗。一口飲完,隔日一次。
4.山藥粥:
鮮山藥120克(干品60克),粳米50克,同煮為粥,供早晚食用。
5.烏梅粥:
烏梅20克,粳米60克,先將烏梅加水煎汁去渣,再用汁熬粥,粥熟即可。早晚服用。
6.內金粉粥:
雞內金2個,干橘皮3克,砂仁2克,粳米50克。取雞內金、干橘皮、砂仁炒熟研末,粳米煮粥,粥成入藥末。早晚服用。
7.高良姜粥:
高良姜30克(锉細),糯米60克,將高良姜加水500毫升,煎汁去渣,再加糯米煮粥,供晚餐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