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中藥網 >> 中藥方劑 >> 專家介紹:熬制中藥的技巧

專家介紹:熬制中藥的技巧

中藥副作用小,深受患者的青睐,但是熬制中藥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那麼怎樣熬制中藥藥效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呢?下面聽聽專家的介紹。

火候熱源的選擇

煎藥的火候:煎藥溫度的高低,中醫稱之為火候。中醫常用文火、武火來表示。所謂文火,就是弱火,沒有火焰的火,溫度上升較慢,水分蒸發得亦慢,古人有用魚眼沸、蟹目沸等詞來形容火候的微小。武火就是強火,溫度上升較快,水分蒸發亦快。李時珍說:“凡一切補液諸膏宜桑柴火(即文火)煎之”。葛洪曰:“栎炭火(武火)宜鍛煉一切金石藥,桴炭火(其火候界於文火與武火之間)宜烹煎焙炙百藥丸散。”古代醫家對火候的選擇是根據藥物的性質而定的。

煎藥時對火候掌握的原則。煎藥時火候過強,水分蒸發快,影響有效成分的煎出,亦易焦糊。火候過弱,煎提效果低。在藥物未沸之前用武火急煎,沸後可文火慢煎,使藥力盡出,尤其是滋補之劑,更應文火慢煎,保持微沸狀態,使其減慢水分的蒸發,有利於有效成分的溶出。因為藥物在水中浸一段時間後用武火加熱,能增加藥物的溶解度,促使有效成分的溶出,但沸後溫度恆定,藥物的溶解度與溶媒量和煎煮時間成正比,若沸後再用武火急煎,煎煮時間縮短,藥液容易煎干,藥物有效成分容易破壞。若用文火緩煎就可避免這些缺點。

選擇熱源的標准有:

①熱力均勻,又便於控制火候的大小;②塵埃少,能使煎藥室做到清潔衛生;③既能遵照中醫傳統煎藥經驗,又便於大批生產。

本世紀50年代開始,對湯劑煎煮方法的研究曾有過較多的報導,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一下各種煎煮方法的優缺點。

直火加熱法:是傳統的煎煮法。它的優點在於煎煮火候容易控制,煎出量易掌握,能做到藥物的先煎後入,且保持傳統特色,但存在勞動強度大,工作效率低,藥液易焦化又不衛生等缺點。

多孔式水浴式加熱法:該法煎藥溫度低於100℃煎煮時間長,不如直火煎煮所得藥液質量好。

蒸籠蒸藥法:直浸出物較直火為少,一般只能為直火煎藥量的80%~90%。

砂浴煎藥法:該法升溫快,溫度亦均勻。但耗能為直火的2倍左右,浪費能源。

硬氣煎藥法:其煎出液質量相當於直火條件,不存在煎液焦化的缺點。該法適合大型中醫院煎藥室使用。

高壓蒸汽法:采用此法得其藥液質量優於直火煎藥,煎出率高,操作簡便。但對含揮發性成分的藥物間串味問題不易解決,也難以做到藥物的先煎後入。

夾層鍋蒸汽法:能避免藥物間的串味,便於控制藥液得量,溫度高度調節方便,能符合傳統煎藥習慣,亦不存在直火煎藥的缺點,為有希望的煎煮方法,但對藥物成分的浸出率還不如高壓蒸汽法。
 

神農中藥網 www.yesae.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