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陳是一種中藥,對於治療一些皮膚疾病有著特殊的意義,茵陳的味道比較特殊,很多的人都會用茵陳進行除味,關於茵陳的具體功效和相關的介紹,下面我們一起來詳細的了解一下吧!
茵陳為菊科植物濱蒿或茵陳蒿干燥的地上部分,生於原野、路旁,喜溫暖濕潤氣候,適應性強,以向陽、土層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砂質土壤最宜生長。《神農本草經》載,其味苦,平,主治風寒濕熱邪氣,熱結黃疸。《藥性論》中說其:味苦,辛,有小毒,治眼目通身黃,小便赤。臨床用名有茵陳、茵陳蒿。
因茵陳性苦、微寒,歸脾胃、肝膽經,可清熱、利濕、退黃,一直被中醫臨床視為醫治黃疸的要藥。如治陽黃有茵陳蒿湯,治陰黃則有茵陳四逆湯。用於濕熱熏蒸而發生黃疸的病症,可單用一味,大劑量煎湯內服;亦可配合大黃、栀子等同用。若小便不利顯著者,又可與澤瀉、豬苓等配伍。本品退黃疸之效甚佳,故除用於濕熱黃疸之外,對因受寒濕或素體陽虛所致陰黃病症,亦可選用,但須配合溫中祛寒之品如附子、干姜等藥同用,以奏除陰寒而退黃疸之功效。
除了藥用以外,茵陳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也是一道美味。東北地區特別是在農村,過去老百姓常把茵陳砸軟,編成辮,吊掛在梁上,用火點燃,常用來點煙、生火、驅蚊。不僅如此,茵陳亦被老鄉當成食物用。每年5月份,北方達斡爾族都要舉辦“庫木勒”節,用鐵鍋加入江水、江魚及柳蒿草同炖;大家載歌載舞,大碗喝酒而不醉,據說就是因為茵陳蒿具有解酒毒的作用。“現在,我們北方還流傳有涼拌茵陳、茵陳蒿炒肉絲、茵陳窩頭等許多食用方法,特別是涼拌茵陳很受歡迎。”隋少兵說,涼拌茵陳的做法是:取茵陳蒿嫩莖葉250克,白糖、麻油各適量,將茵陳去雜洗淨,入沸水鍋焯透,撈出洗淨,擠干水份,切碎放盤中,加入精鹽、味精、白糖、麻油,拌勻即成。此菜碧綠清香,甘甜爽口,可利濕退黃,祛風明目,適合濕熱黃疸、小便不利、風癢疥瘡、兩目昏花、夜盲病症者佐用。
此外,茵陳窩頭亦是北方一絕,深受當地老鄉喜愛。方法是取鮮茵陳100克,玉米面適量,將茵陳洗淨,搗爛取汁,加清水調和玉米面,做成窩頭,上屜蒸熟後食用,或做成饅頭亦可。此食物對緩解急性黃疸性肝炎有一定好處。還有一種茵陳蜂蜜茶,即取茵陳10克,蜂蜜適量,將茵陳用冷開水適量浸泡片刻,而後去掉冷開水,再加入蜂蜜及開水,浸泡飲服。此法對遏制急性黃疸性肝炎亦有輔助效果。
樸素無華的茵陳遍布我國大江南北,尤其在黑龍江省的三江平原、嫩江兩岸和丘陵水旁,因其土地肥沃,四季分明,在此出產的茵陳實為地道藥材,為當地群眾的健康保健,默默地做出了無私的奉獻。
希望上面的介紹,可以讓大家對茵陳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其實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不妨多了解一些關於中藥的知識,對於我們的身體健康有一定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