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看來,腹瀉分為三種類型:濕熱型、寒濕型和脾虛型。濕熱型腹瀉一般由微生物感染所致,常伴有細菌或病毒;寒熱型腹瀉多是因為食用生冷食物、或是在空調房受涼導致腸道蠕動加快引起;脾虛型的腹瀉則多和自身體質有關。
浙江省中醫院消化科主任醫師朱曙光說,在老百姓心中,黃連素一直是治療腹瀉的首選藥品。實際上,除了大家熟知的黃連素,還有克痢痧、氟哌酸、藿香正氣丸、思密達、補中益氣丸、參苓白術丸等,都是針對不同類型腹瀉的有效藥品。治療寒濕型腹瀉,應用溫散型藥物,如藿香正氣丸等,而此時如果選用藥性偏寒的黃連素,以寒治寒,反而會適得其反。如果每次腹瀉不問類型只吃一種藥,或是錯誤用藥,只會延誤或加重病情。
朱曙光說,雖然治療腹瀉的藥很多,但這些藥各自有各自的弊端,服用之前要搞清副作用。他舉例說,像氟哌酸的副作用相對較大,容易影響腎功能,還會抑制骨骼生長,因此不建議給孩童服用;而思密達能吸附細菌、保護腸道,但吃多後容易便秘,所以病情好轉後應及時停藥。
專家告誡,腹瀉雖然不是大病,但也不能胡亂治療。朱曙光醫師還建議,如果自行服藥一兩天還不見好轉,或者伴有發燒、嘔吐等症狀,就應馬上停藥,前往醫院就診,時間拖得越長,對身體越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