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中藥網 >> 中藥方劑 >> 用中藥配伍禁忌治病顯奇效?

用中藥配伍禁忌治病顯奇效?


 

中藥是中醫辨治病證的重要手段,一般以多味藥物相配伍而治療疾病。如果配伍得宜,可以增強療效,如果配伍不當或禁忌,不僅會降低藥效,還會產生毒副作用,所以中醫治病非常重視藥物的合理配伍。

中藥的配伍禁忌,有“相反”和“相畏”。兩種藥物同用,能產生毒性或副作用,就謂之“相反”,兩種藥物同用,藥物之間能產生互相抑制作用,就謂之“相畏”。對於中藥的配伍禁忌,自古流傳有“十八反”和“十九畏”之說,此兩說源於《神農本草經》,《本經》在所附諸藥制使篇中,對中藥的玉、石、草藥、木藥、獸、蟲、魚、果、菜、米分別上、中、下三部詳盡闡述了其相使、相反、相殺、相畏、相惡等原則。

五代後蜀之主孟昶命翰林學士韓保升修訂《蜀本草》時,首先統計七情數目,謂:“《本經》載藥365種,有單行者71種,相須者12種,相使者90種,相畏者78種,相惡者60種,相反者18種,相殺者36種”,今人所謂“十八反”之名,即源於此。《新修本草》承襲了18種反藥的數目,《證類本草》載反藥24種。

歷代關於配伍禁忌的認識和發展不盡相同。直至金元時期,才正式將相反藥概括為“十八反”,並編成歌訣流傳。“十八反”歌訣最早見於金代醫家張從正所著的《儒門事親》中,元代醫家李東垣所撰《珍珠囊補遺藥性賦》中也載有這首歌訣:“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貝蔹及攻烏,藻戟遂芫俱戰草,諸參辛芍叛藜蘆”,即:烏頭反半夏、瓜蒌、貝母、白蔹、白及;甘草反海藻、大戟、甘遂、芫花;藜蘆反人參、丹參、玄參、沙參、細辛、芍藥。

而“十九畏”歌訣,則首見於明代永樂太醫劉純所撰的《醫經小學》:“硫黃原是火中精,樸硝一見便相爭;水銀莫與砒霜見,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性烈最為上,偏與牽牛不順情;丁香莫與郁金見,牙硝難合京三稜;川烏草烏不順犀,人參最怕五靈脂;官桂喜能調冷氣,若逢石脂便相欺,大凡修合看順逆,炮監炙煿莫相依”,即:硫磺畏樸硝(芒硝、元明粉);水銀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牽牛;丁香畏郁金;牙硝(芒硝、元明粉)畏三稜;川烏、草烏(附子)畏犀角(廣角);人參畏五靈脂;官桂(肉桂、桂枝)畏赤石脂。

神農中藥網 www.yesae.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