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中藥網 >> 中藥方劑 >> 中藥小零食 不能吃的太隨意

中藥小零食 不能吃的太隨意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保健養生意識逐漸提高,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加入到保健養生的行列,為了滿足人們的需求,很多商家推出具有保健功效的零食,但是專家提示,含有中藥成分的零食,不能吃得太隨意。

阿膠棗:滋陰養血

胃熱及消化不良者少食

如果你經常逛超市,會見到一種棗子特別受歡迎,尤其是女性朋友,這種棗的特別之處就是配有阿膠。由於阿膠和紅棗都有養血補血的功效,特別是阿膠還有補脾和胃、益氣安神、滋陰潤燥等作用,很多女白領都會在自己的包裡或者辦公室放上一兩袋,作為營養零食食用。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消化內科劉萬裡副主任中醫師指出,氣虛或血虛體質的人群經常吃些阿膠棗還是有一定好處的,有助於改善神疲倦怠、四肢乏力等症狀。但是棗子、尤其是阿膠棗,吃得過多不利於消化和吸收,如果你是胃熱患者或者消化不良,多吃還容易上火,所以,阿膠棗一次食用最好不要超過7顆,適量就好。

龜苓膏:清熱排毒

胃寒及孕婦經期人群少食

龜苓膏,這可是歷史悠久的傳統養生零食了,相傳最初是清宮中專供皇帝食用的。正宗的龜苓膏主要以名貴的鷹嘴龜和土茯苓為原料,再配以生地黃、蒲公英、金銀花、菊花等藥物精制而成。具有清熱解毒、滋陰補腎、消除暗瘡、潤腸通便的功效。因此很受年輕人喜愛,也是一些老年朋友喜歡吃的中藥保健零食之一。

我們有些白領整日忙於工作,尤其坐班族,缺乏運動,飲食上又疏於科學調理,一不小心就會出現口干心煩、便秘等症狀,對於一些愛美的青年們而言,最難過的還是會引發“面子問題”——痤瘡。對著這一類讀者朋友,還是比較適合食用龜苓膏的,但是一般一星期吃個兩三盒就差不多了。

茯苓餅:健脾和胃

血糖偏高者少食

約800年前的南宋時期,著名醫家張從正在其所著的醫學專著《儒門事親》裡,對一種食物有過這樣一段記載:“茯苓四兩,白面二兩,水調作餅,以黃蠟煎熟。”這就是茯苓餅的雛形之一。由於蠟煎的茯苓餅口感不是很好,到了現代,制作茯苓餅主要以茯苓霜和精白面粉做成薄餅,中間夾有用蜂蜜、砂糖熬溶攔勻的蜜餞松果碎仁,其形如滿月,薄如紙,白如雪,珍美甘香,風味獨特。

郭海英教授介紹說,茯苓餅利水滲濕、健脾和胃,還能寧心安神。有助於提高機體自身免疫力,預防感冒等。由於茯苓有利水的功效,對於四肢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狀也有一定的食療價值。但是目前很多消費者覺得茯苓餅偏甜,主要是現在市面上的茯苓餅裡添加了蜂蜜、白砂糖等原料的緣故,由於含糖量往往較高,所以血糖偏高者最好少食或不食。

薄荷糖:清咽利喉

陰虛及氣虛類人群少食

經常抽煙的讀者朋友,為了緩解口中的異味,一般在兜裡會備一些薄荷糖。此外,吃過火鍋的讀者朋友們,一般火鍋店的服務員也會為你送上薄荷糖來清爽一下你的咽喉和口腔。對於希望提神醒腦的上班族而言,薄荷糖更是經常食用的零食。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薄荷其實也是一種中藥。

南京自然醫學會養生康復專業委員會王城生秘書長介紹說,薄荷糖中的薄荷,土名叫“銀丹草”,廣泛用於驅風、防腐、消炎、鎮痛、止癢、健胃等藥品中。正宗的薄荷糖裡含有少量的薄荷提取物質,有發散風熱,清利咽喉,透疹解毒,疏肝解郁和止癢等功效,有助於緩解感冒發熱、頭痛、咽喉腫痛、無汗、風火赤眼、風疹、皮膚發癢、疝痛、下痢及瘰疬等病症。但是陰虛血燥,肝陽偏亢,表虛汗多者忌服。比如《本經逢原》中說,多服久服(薄荷),令人虛冷;陰虛發熱,咳嗽自汗者勿施。《本草從新》中說:(薄荷)辛香伐氣,多服損肺傷心,虛者遠之。

酸梅汁:生津斂肺

發熱及腸炎初期患者慎食

酸梅汁是中國傳統的消暑飲料,很多讀者小的時候,一到夏季,家裡的大人會買烏梅來自行熬制,裡邊放點白糖去酸,冰鎮後飲用,非常清涼。如今,很多飲料生產商也開始生產酸梅汁,並且獲得了消費者的認可,逐漸成為一種時尚保健飲品。

但是感冒發熱,咳嗽多痰,胸膈痞悶等人群忌食烏梅,菌痢、腸炎初期的患者也需忌食烏梅。婦女正常月經期以及懷孕婦人產前產後最好也不要吃。《隨息居飲食譜》中記載:“多食損齒,生痰助火,凡痰嗽,疳膨,痞積,脹滿,外感末清,女子天癸未行,及婦女經期,產前產後,痧痘後並忌之。”

黑芝麻糊:潤髒美膚

慢性腸炎及腹瀉者忌食

黑芝麻糊也是民間傳統的養生零食,有滋養身體、補充熱量、烏潤頭發等作用,因為有保健作用而且香濃可口,是很多腦力勞動者必備的辦公和學習搭檔。

中醫中藥理論認為,黑芝麻具有補肝腎、潤五髒、益氣力、長肌肉、填腦髓的作用,可用於治療肝腎精血不足所致的眩暈、須發早白、脫發、腰膝酸軟、四肢乏力、步履艱難、五髒虛損、皮燥發枯、腸燥便秘等病症,在烏發養顏方面的功效,更是很多愛美女性的最愛。黑芝麻糊含有的多種*必需氨基酸在維生素E、維生素B1的作用參與下,能加速*的代謝功能;黑芝麻含有的鐵和維生素E是預防貧血、活化腦細胞、消除血管膽固醇的重要成分;黑芝麻含有的脂肪大多為不飽和脂肪酸,有延年益壽的作用。但是患有慢性腸炎、便溏腹瀉者需忌食。

很多零食也開始與有保健功效的中藥“聯姻”,由於口感、營養和包裝都比較有賣點,這些零食深受消費者喜愛。但是,專家指出含有中藥成分的零食,不能吃得太隨意,以免給身體健康帶來隱患。
 

神農中藥網 www.yesae.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