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黃附子細辛湯證治要點是惡寒重,發熱輕,神疲欲寐,脈沉,使用時注意若是陽氣浮越,要回陽救逆,先溫其裡,陽虛兼見氣虛,加黃耆、人參;兼咳嗽者,加半夏、杏仁;兼濕滯經絡,加蒼朮、獨活。
惡寒重,發熱輕,因為表裡俱寒,神疲欲寐,脈沉。這裡寫神疲欲寐,當然和典型的像四逆湯證神衰欲寐,但欲寐,程度有不同。典型的四逆湯證那種心腎陽虛,一般來說,用這個方的時候,心腎陽虛來相比四逆湯證輕一點。
使用注意:如果少陰心腎陽虛比較突出,既使感有一些表寒,表裡俱寒,那還是要照顧到溫裡,避免陽氣浮越,所以這一條就補充這個了。如果它加重,心腎陽虛重了,標志是四肢厥冷,很冷,下利清谷,脾腎陽虛。而且脈不僅僅是沉,脈微欲絕。這個時候要回陽救逆,先溫其裡,後攻其表。一般情況先治表,但遇到像陽氣浮越要脫,那你先要回陽救逆,如果再行散的話,加重陽虛欲脫,陰盛格陽的這種可能性。這是使用注意。
隨證加減:陽虛又見氣虛甚者,加黃耆、人參;兼咳嗽者,加半夏、杏仁;兼濕滯經絡,加蒼朮、獨活。陽虛又見氣虛甚者,加黃耆、人參。這個是多見的情況。在《傷寒論》時代,氣候很冷,非常強調陽,溫陽氣,化津液。益氣的運用,宋以後用的更多,既然內在陽虛,內生之寒溫必兼補,要溫補結合。雖然有外來之寒,麻黃、附子相配,外來之寒,溫必兼散,但是心腎陽虛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這裡寒要溫補結合。所以多加黃耆、人參。這類證兼咳嗽,肺氣不宣,可以結合化痰降逆,半夏、杏仁一類的。濕阻經絡,那就是說,既有陽虛,又感受外寒,外寒風寒又夾濕,反應出外來風寒濕,一般來說,會引發痺證,要注意除濕止痛。既要散風寒,又要除濕止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