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青龍湯總體是一個溫燥的方子,散中有收,開中有合,有溫化寒飲的常用組合:干姜可以溫化;甘草可以溫散;五味子可以收斂,在其他的方子也經常應用。
散中有收是唯恐散之太過,汗之太過。而從病*質來講,應該說跟麻黃湯比,雖然我們用麻黃湯證做為基礎見證,做為參照,整個病*質要注意就是說,和麻黃湯證不同,會又寒飲,說明正氣已虧,所以它發散當中要有芍藥這類酸斂,避免散之太過。那你做為寒飲來講,一溫一散,溫化寒飲要開,但是又怕肺氣耗傷太過,所以開中有合,又有五味子。這是小青龍湯配伍中不管在表的散,在內的化,都是考慮到使它祛邪不傷正,全面兼顧的。至於溫化寒飲的常用組合,姜辛味這個組合,當然後來像射干麻黃湯這些,作為表證較輕,它散水飲的力量要大一些,內飲,表證較輕,不像風寒表實那麼重,他不用桂枝和麻黃合用。這個方裡用生姜,也是姜辛味的一種組合特點,因為溫化寒飲的力量小一點,祛水力量大一點。後來形成了用姜辛味,干姜、細辛、五味子,干姜、細辛、五味子都有這樣的作用。針對的情況要根據寒飲內寒證的輕重,以及外來需要發散的情況。
小青龍湯的辨證要點是:惡寒發熱,無汗,咳喘,痰多而稀,苔白滑,脈浮。 基本的外感風寒表實證(惡寒發熱,無汗),和寒飲(咳喘,痰多而稀)的最基本表現做為根據,加舌像、脈像。這是運用小青龍湯的辨證要點。
陰虛干咳無痰或痰熱證者,不宜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