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藥典中凡談及藥物的功效,沒有不說其性、味的。藥性分寒、熱、溫、涼四性,藥味則分酸、苦、甘、辛、鹹五味。不同滋味的藥有不同的功效。味苦的一般有“瀉”的作用,如黃連、蓮子心可以用來瀉火;甘味藥具滋補、緩急的作用,如甘草、饴糖可用來補中、緩急止痛。古人認為,不同的滋味入不同的髒腑,可治療不同髒腑的疾病,因此《黃帝內經·素問》中又有“酸屬肝、苦屬心、甘屬脾、辛屬肺、鹹入腎”的說法。中藥五味子的果肉酸中有甜,果核辛辣而鹹苦,在眾多藥物中,它是唯一湊足這五種滋味的。藥王孫思邈說:“五月常服五味子,以補五髒氣……使人精神頓加;六月常服五味子,以益肺金之氣,在上則滋源,在下則補腎。”
五味子在中藥裡屬收斂固澀類藥物。它能上斂肺氣而止咳喘,下固腎氣而澀精止遺並有滋陰潤燥、生津液的功效。治療肺、腎氣虛引起的虛喘可配伍六味地黃丸使用。熱傷津液引起的口燥咽干、自汗、盜汗,則宜與人參、麥冬同用,稱生脈散。腎氣不固引起的遺精、滑精、遺尿、尿頻等症狀可單用其熬膏治療,方法是:用五味子250克煎取濃汁,並濃縮至稀流膏樣,摻入適量蜂蜜,加熱至黏稠液狀裝瓷壇冷藏,於每日早、晚取兩茶匙用溫開水化開服用即可。五味子還有安神寧心的作用,能治療體虛引起的心悸、失眠、多夢等證,可與酸棗仁、麥冬、遠志、茯苓等安神藥配伍,或服用成藥天王補心丹。現代研究發現,從五味子科植物中分離出的一些活性物質對肝髒有保肝、解毒、促進蛋白質、糖原的合成、生成作用。現代臨床常用五味子的干燥粉末裝膠囊內服,對治療慢性肝炎轉氨酶升高,改善臨床症狀有明顯的效果。
古人雖然對五味子“五味皆備而五髒皆治”的說法深信不疑,但我們應清醒地認識到五味子的功效是來源於它的主要成分,單純依據味道辨別藥效是不科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