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葉石膏湯可以治療氣分熱盛的後期,氣陰兩傷證,胃氣不和,是一個清補結合的方子,整個清熱藥中間有少量的溫燥藥,清而不寒,如半夏和麥冬的配伍。
後世對於仲景方裡用這個基礎方,化裁以後便成這個常用方,竹葉石膏湯,治療氣分大熱。到這種氣分熱盛的後期,氣陰兩傷證,胃氣不和。這種化裁很推崇了,《醫宗金鑒》:"以大寒之劑,易為清補之方",這概括了這個方的配伍特點。清補結合,是竹葉石膏湯的配伍特點。也是針對了這類氣分熱盛證,多數容易傷氣傷津的需要。
配伍特點:清熱益氣養陰並用,邪正兼顧,它清而不寒,補而不滯。整個清熱藥中間有少量的溫燥藥,清而不寒,用像麥冬這類偏於養陰生津之品,和半夏相配,補而不滯。所以說以大寒之劑,易為清補之方。
辨證要點是身熱多汗,氣短神疲,煩渴喜飲,氣逆欲嘔,舌紅少津,脈虛數。有一組氣陰不足的現象,在氣分大熱,發熱基礎上,氣短神疲,多汗,煩渴喜飲,這是他的正氣不足,氣陰兩傷的特點。而氣逆欲嘔,胃氣上逆,反應出它的兼證。加上舌像脈像左證,這是辨證要點。
隨證加減是胃陰不足,胃火上炎,口舌糜爛,舌紅而干,加石斛、天花粉;胃火熾盛,消谷善饑,舌紅脈數者,加黃連、知母、天花粉。臨床上如果津傷嚴重,胃陰不足,剛是有麥冬這一類還不足,加天花粉、石斛一類。尤其再胃陰不足,胃火上炎,但如果說胃火熾盛,這時候胃熱不是反映光是傷陰方面,本身胃熱,胃火較重時候出現消谷善饑,用花粉這類養陰的,同時還加黃連、知母直接清洩胃熱。
使用注意是內有痰濕,或陽虛發熱,忌用。在使用當中,這方用了一些潤的藥,有痰濕不適合。這類發熱,如果是陽虛型不適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