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胃散可以清胃涼血,清胃熱是核心。君藥為黃連,可以清胃瀉火,燥濕,升麻可以清熱解毒,疏散郁熱,引經,臣藥生地,涼血,養陰,丹皮,涼血,清血分的郁熱,養血,活血散瘀,佐藥當歸,活血止痛。
黃連升麻的配伍意義,是方解的重點。黃連擅長於清胃熱,清降胃火。燥濕,有助於像牙龈潰爛,唇舌腮頰腫痛這類消腫。升麻升陽散火,使胃中積熱能散。化火上炎的火得降,黃連升麻配伍有這個意義。分工合作,相輔相成。但是胃中積熱,單用黃連降,加重這種積熱,胃熱循經上炎,用升麻散,有可能助它的烈焰升騰,助它上炎之勢。而兩者配伍,又有相制相成。除了分工合作,相輔相成,還有相制相成的作用。黃連的苦降,得升麻之散,可以涼而不郁,不至於閉郁中焦氣機。而升麻的散,得黃連的降呢,不至於幫助它的化火上攻,能助它烈焰升騰。
升麻入脾胃的,除了升陽散火,散郁熱以外,也能幫助黃連清熱解毒。還能引經,走陽明經。引經,我總認為在這方裡的意義不是太大。黃連本身就能入脾胃的。
清胃散的涼血部分是臣藥。丹皮散瘀,是防止寒涼造成這種本身牙宣血了,又加上寒涼容易冰伏,血行不暢,丹皮結合後面的當歸,既能止痛,又能夠活血。它養血,幫助生地補充陰血不足,活血來說,能夠幫助止痛,又能使全方涼而不郁。藥味雖少,體現出清胃涼血,特別是清胃熱。涼血這是它主要作用,也兼顧到胃熱傷陰。
歷來還有一個清胃散是有石膏的,原書李東垣加減的時候,加石膏,比如說面頰發熱重,熱像重可以加石膏。到了《醫方集解》,《醫方集解》把很多藥,按照他的想法固定下來,《醫方集解》清胃散,就有石膏。原方石膏不是放在裡面,只是一個變化運用時候的。